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题竹石牧牛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题竹石牧牛》

黄庭坚

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

野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

阿童三尺箠,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

牛砺角尚可,牛斗残我竹!

创作这幅《竹石牧牛图》的两位画家,大名鼎鼎。竹石,是苏轼画的,他善画竹石。米芾任湖南从事,路过黄州,初次见到苏轼。苏轼便用观音纸画作两枝竹,一枝枯树,一块怪石,赠给米芾(事见《画史》)。汤垕《画鉴》说他也见过苏氏在黄州画的竹石图。牧牛,是李公麟增画的,他在苏轼画的竹石前坡,添上牧儿骑牛。黄庭坚爱此画“甚有意态”,因而“戏咏”此诗,借题发挥,寄托了自己很深的感慨。

这首题画诗各以两个诗句分别描写“竹石”和“牧牛”的画像,直承题意。 “野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两句,写竹石。在广阔的平野里,怪石益显形“斜,怪石嶙峋,异乎常态,故曰“峥嵘”。幽静的丛竹,枝叶相倚映成一片绿色。“阿童三尺箠,御此老觳觫”两句,写牧儿骑牛。牧童手持三尺鞭子,骑在老牛背上。 “箠” (chui),鞭子。 “觳觫”(hu su),形容老牛惧怕颤抖的样子,语出《孟子·梁惠王上》: “王曰: ‘舍之,吾不忍其觳觫’”。本诗用这个形容词代指牛。

诗的前四句,纯从画面着笔,后四句,由画像生发开生,诗人以画竹、画石、画牛当作真竹、真石、真牛,联想到牛会损伤竹石。因为诗人爱竹石心切,所以他告诫画上的牧童:“勿遣牛砺角!牛砺角尚可,牛斗残我竹!”叮嘱牧童好生看管老牛,不要让它在石上砺角,因为牛在石上砺角,要磨损石块,破坏它本来的怪奇形态。诗人还进而提出, 不要让牛斗架,因为牛斗要践踏、摧残我心爱的绿竹。人与画像对话,饶有情趣,其实,这是诗人“以画作真”,将画上的牧儿当作真实的牧童了。这四句诗,体制甚新巧,有口语化的倾向, 《凌阳室中语》认为这是黄庭坚仿效李白《独漉篇》 “独漉水中泥,水浊不见月。不见月尚可,水深行人没”写成的。

诗题下引言中的“戏咏”两字,为我们鉴赏这首题画诗,深入了解本诗深有寄托的“立意”,提供了打开秘奥之门的钥匙。黄庭坚在自身的政治生活中,深感激烈的党争,无休止的政治派别间的争斗,给国家、给民族带来了难以估价的损害。因此,当诗人观看《竹石牧牛图》后,引起很多联想,由画像推想到牛砺角、斗牛,进而推想老牛损伤自己心爱的竹石,于是,诗人便用“戏咏”的诙谐口吻,赋予普通物象以深刻的社会意义,形象地将诗人对人生、对政治的感慨,深深地寄托在诗句中,以牧童御牛(“御此老觳觫”)的意象,喻指当代统治者,告诫他们要努力设法制止党争,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因为诗人使用了传统的比兴手法,喻意深婉,使全诗曲折有致,更耐人寻味。


历代诗词精品之《题竹石牧牛》鉴赏 - 可可诗词网

题竹石牧牛

 

黄庭坚


 野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阿童三尺箠,御此老觳觫。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尚可,牛斗残我竹。

 
 苏东坡善画怪石、丛竹,李公麟善画动物、人物,黄庭坚所题这幅《竹石牧牛图》乃苏李合作,苏画李补,甚有意态,加上黄庭坚作诗题字,可谓四美。
 前二句咏苏画竹石,野外有块小小怪石,石边有一丛翠竹。“峥嵘”是山石嶙峋的样子,借代怪石。次二句咏李补人牛,牧童手持三尺鞭,骑着头老牛。“觳觫”是牛恐惧貌,语出《孟子·梁惠王》,借代老牛。“老觳觫”与“小峥嵘”在字面上遥相映带而成趣,带有浓郁的书卷气,而语气亲切有味。
 后四句是观画有感,因为竹石野趣可爱,而人牛生动逼真,所以诗人不禁对画中牧童打起招呼来——这石头我太喜欢了,别让牛角磨擦损伤;更不能让牛打架,践踏了丛竹——这丛竹我也一样喜欢,语用韩愈诗“牧童敲火牛砺角”(《石鼓文》)、李涉诗“无奈牧童何,黄牛吃我竹”(《山中五无奈何诗》)。句调则仿李白《独漉篇》:“独漉水中泥,水浊不见月。不见月尚可,水深行人没。”厚竹薄石,以石坚于竹故云耳。
 诗于题外寓取风趣,是否还有别的寄意?论者认为,山谷出于拳拳公心,婉言奉告当政者不要搞宗派斗争,把好端端的局面弄糟。这样说,诗人就是从画而联想到真人真牛,再用喻当时执政的人,而托于“戏咏”了。这也是中国传统的比兴办法,这样写就可做到“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就诗而言,也更加曲折有味。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8:2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