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题大庾岭北驿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题大庾岭北驿宋之问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①。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②?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③。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④。 【解题】 宋之问曾两次贬谪岭南,一在神龙元年(705)二月贬泷州参军,一在景云元年(710)六月流钦州。此诗未有再次被贬之意,当为神龙元年所作。大庾岭:在今江西大庾境,为五岭之一,是赴岭南必经之地。驿:驿站、驿亭,供邮传人和过往官员住宿以及提供交通工具之所。诗中以雁至此北回反衬自己南行无已,想到南方的艰苦环境,末以陆凯寄梅典故预拟乡思,馀味无穷。全诗感情真实,自然秀美,为之问五律代表作。 【注释】 ①阳月:夏历十月。至此回:相传雁在初冬南飞至大庾岭为止,度过冬天,至春天即飞回北方,故称“阳雁”。②二句意谓自己却不能像雁那样至此为止,还要继续南行,也不知何日才能回去。殊:特。③瘴:南方山林间湿热致病之气。④二句为虚拟之词。望乡处:指岭上高处,即“陇头”。陇头梅:用陆凯典故,《荆州记》云:陆凯与范晔相善,自江南寄一枝梅花,诣长安与范,并赠诗云:“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此处表示思念亲故之意。 题大庾岭北驿年代:唐代诗人 作者:宋之问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渡汉江 → 诗词简介: 这是一首写诗人遭贬途中忧愁和思念故乡的诗。往钦州途中,十月过大庾 岭,写下此诗。前四句言十月雁南飞,来春可北还;而诗人却不能停步,还得翻山越岭, 走向瘴疠之地,不知要到何年何月才能回归,与亲人团聚?这里用比兴的手法,言人不 如雁,形成鲜明对照,将诗人遭流放的忧愁、痛苦、哀怨以及思乡念亲的情感,委婉含蓄 地表达出来了。第三联写景:傍晚江潮初落,水面显得平静;林间一片昏暗,瘴气迷蒙 缭绕。出句以“江静”反衬心潮之不静,对句以“林昏”正衬心境的愁苦迷茫。故乡何 在? 亲人何在?前途何在?这里用景物渲染,烘托其悲苦之情,更添遭贬的忧伤,思亲 的痛苦,失意的凄凉。真可谓瞻念前途,不寒而栗,人何以堪? 结联抒情。明晨登岭, 遥望故乡,见到岭上早梅,我多想摘取一枝寄给亲人啊! 结句用典,以景结情,含不尽 之意于言外,更显得情致凄婉,悠然绵长,令人遐思不已。此诗不著一“愁”字,而句句 含愁,更为凄恻缠绵,情意流荡;更显情景交融,含蕴无穷。此诗自然清新,感情真挚, 在当时流传甚广,深受喜爱。
题大庾岭北驿 题解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①。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②?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③。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④。 注释 ①阳月:农历十月。至此回:传说南飞雁九、十月南飞至大庾岭止宿,第二年返回北方。 ②殊:尚且。未已:没有停止,还要往更南走去。 ③江:指章水,发源于大庾岭,北流入赣江。瘴:瘴气,旧指南方山泽森林湿热致病之气。 ④望乡处:登上岭的高处回头远望故园处。陇头梅:应是岭头梅之误。大庾岭地处亚热带,气候温暖,农历十月中即可见到梅花。 赏读 诗开头以雁起兴,诗人触景生情,融情入景,到达大庾岭北驿时,作者眼望苍茫山色、长天雁群,想到传说中雁到此都不再南飞,而自己被贬谪,明日就要过岭,与中原就会咫尺天涯,不知何时才能北归,顿时失意的痛苦,怀土思乡的忧伤一起涌上心头。首联、颔联用比兴手法,由雁及人,两相对照,沉郁、幽怨、含蓄委婉而又深切地把诗人忧伤、哀怨、思念、向往等等痛苦复杂的内心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颈联诗人写眼前的景色,“江潮初落,林瘴不开”平添忧伤。失意的痛苦,乡思的烦恼,面对眼前迷瞑的丛林,如烟的瘴气使诗人不堪忍受。 尾联由写景转为抒情,明显地点出了诗人思乡的心情。明晨到达岭峰的时候,望望远隔千山万水的故乡吧!虽然望不到故乡,但岭上一定会开满了梅花吧!思乡之情,溢于言表,怀乡之情已经升华到最极点。宋人沈义父在《乐府指迷》中说:“以景结情最好”、“含有余不尽之意”。 这首诗写的是“愁”,虽未着一“愁”字,却让我们感到愁绪满怀,凄恻缠绵,体现了诗人道景言情的别具匠心。 《题大庾岭北驿》ti da yu ling bei yiWriting on the North Posthouse of Tayu Mountain→宋之问 (Song Zhiwen)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