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口腔腺炎性疾病之一。多为慢性化脓性炎症。临床表现:颌下肿胀、疼痛、腺管口有脓性物流出,如管口阻塞颌下肿胀明显、疼痛剧烈、张口与咀嚼运动受限。治疗:全身适当应用抗生素;口腔含漱;解除腺管口阻塞;必要时切除颌下腺等。
颌下腺炎
颌下腺炎发病的主要原因是导管的狭窄与阻塞,例如涎石、异物阻塞或损伤导管,手术、外伤损伤导管或邻近组织瘢痕形成,导管狭窄或阻塞,导致逆行感染,颌下腺腺体外伤或其邻近组织感染,可能累及颌下腺引起颌下腺炎,颌下腺炎有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颌下腺炎较慢性颌下腺炎为少见,常为慢性颌下腺炎的急性发作,病毒性急性颌下腺炎也时有发生,但较少见。
慢性化脓性颌下腺炎 病程较长,从几个月到几年,主要症状是颌下区不适或轻微疼痛,自觉从颌下腺导管有咸味的分泌物流出,晨间起床时能流出较为浓稠的脓性或粘液性分泌物。常有导管阻塞症状,即当进食或见到食物时,尤其是酸性食物,颌下腺分泌大量增加,出现剧烈疼痛,腺体明显肿大,食后,由于唾液缓慢排出,症状逐渐减轻,再次进食又再复发。受累腺体都有不同程度的肿大、稍硬,有轻压痛,挤压腺体可由导管口流出脓性或粘液性分泌物,导管口轻度发红、水肿、导管扪诊粗大而稍硬,直径粗细不等,有可能在导管内扪得涎石。由于长期炎症侵犯,腺泡及腺管被破坏,为纤维组织代替,腺分泌功能降低,阻塞症状可缓解甚至消失,腺体变硬,疼痛也有所减轻。X光摄片可能发现涎石的存在,急性炎症期禁忌作造影摄片,慢性颌下腺炎造影摄片检查对诊断有重要意义。导管外形呈现不规则的扩张与缩窄,一些分支导管缺少造影剂充盈,末梢分支导管扩张形成小腔穴,也能见到几个扩张腔相融合,腺体内造影剂聚积成无数小团。类似葡萄状。
慢性颌下腺炎的治疗,早期应首先消除发病因素,如摘除涎石,扩大狭窄导管等措施,超声波、红外线或激光等理疗方法也有一定疗效。上述保守治疗如无效,应摘除受累的颌下腺。
急性化脓性颌下腺炎 与一般急性化脓性炎症相似,颌下部明显肿大与疼痛,在颌下三角能扪得肿大而硬的颌下腺,压痛明显,边界不清,不活动,表面皮肤红肿,舌下肉阜肿大,颌下腺导管口发红、水肿,压迫颌下腺有脓液流出,由于颌下腺包膜疏松、不完整,炎症易于累及周围蜂窝组织,并发蜂窝织炎。体温上升,脉搏呼吸增快,白细胞总数增加,中性白细胞增多。
急性颌下腺炎的治疗首先应用磺胺药物或抗生素,控制急性炎症,以后再清除发病因素,配合理疗,保守治疗无效应摘除腺体。如急性期已有化脓应作切开引流,待急性炎症消失后,再切除受累颌下腺。
急性、慢性颌下淋巴结炎,临床表现与急性、慢性颌下腺炎相似应注意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