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囊肿
颈部囊肿多数为先天性发育异常。胚胎2~6周开始由鳃弓和鳃裂出现与颈部有关器官的始基,经过分化和发育,一部分形成颈部器官,其他部分则逐渐消失。如在此过程中发生障碍,则残留各种先天性颈部囊肿。在颈前部正中区的有甲状舌管囊肿、颏下皮样囊肿; 颈部侧区的有鳃裂囊肿、颈部畸胎瘤、颈部囊状水瘤。
皮样囊肿 胚胎7~8周鳃弓迅速生长,鳃裂逐渐消失。唯第一鳃弓例外,其残余部分以后发育成鼓膜、外耳道和咽鼓管。如果鳃弓闭合不良,鳃裂上皮残留,即形成先天性皮样囊肿。皮样囊肿多发生于未闭合的第一、二鳃裂,发生部位为耳部、颌下部、舌下部和颏下部,多发生于颈部中线,在舌骨与下颌骨之间,并与舌骨或下颌骨相连。青年期前出现,囊肿组织似皮肤结构,内有毛囊、皮脂腺、汗腺及奶酪样分泌物等,破溃后形成窦道经久不愈。治疗上需要手术切除。
颈部畸胎瘤 少见,出生后在颈前部以孤立肿物出现,呈囊肿状或实体状,有完整包膜,内含各种组织成分,偶有恶性改变。需要早期手术切除,若有压迫症状,如明显呼吸或咽下困难,出生后应即手术治疗。
颈部囊状水瘤 一种多房性囊肿,囊壁甚薄,内容为微黄色淋巴液。常见于婴儿颈侧部,多位于皮下组织内,为柔软、有波动感、透光的肿物,界限不清楚,不易被压缩,亦无疼痛。囊状水瘤可在筋膜下扩展至纵隔,引起气管受压现象。治疗上对小而表浅的囊状水瘤可予切除,但必须全部切除,否则常致复发,且可引起淋巴漏和继发感染。大而深的囊状水瘤多有指状突起沿着筋膜间隙伸延至肌肉和大血管、神经、重要器官之间,不易达到全部切除,可在切除囊肿的大部分后,用碘酒涂擦留剩的囊肿内壁,破坏其内皮细胞,并作加压包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