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领侍卫内大臣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领侍卫内大臣

清代官名。为侍卫处职官,正一品。定制满洲镶黄、正黄、正白旗各2员,统领侍卫亲军,供宿卫扈从,为朝廷重臣之一。

领侍卫内大臣

领侍卫内大臣

官名。清代置。掌主侍卫处政令及统帅侍卫亲军。《清史稿·职官志四》: “侍卫处: 领侍卫内大臣 (正一品)、内大臣各6人,散秩大臣无员限。主事1人。署主事3人。笔帖式27人。协理事务侍卫班领、侍卫班领各12人。署班领24人。侍卫什长79人,宗室9人。侍卫一等60人,宗室9人; 二等150人,三等270人,宗室63人。蓝翎侍卫90人。四等侍卫、汉侍卫俱无员限。亲军校、署亲军校各77人。领侍卫掌董帅侍卫亲军,偕内大臣、散秩大臣翊卫扈从。协理、主事、笔帖式,分掌章奏文移。侍卫掌营卫周庐,更番侍直。行幸驻跸如宫禁制。朝会、祭祀出入,则卫宫填街,骑士塞路。领侍卫内大臣、侍卫班领,帅豹尾班侍卫。散秩大臣、侍卫什长,执纛亲军以供导从,大阅则按队环卫。亲军校分辖营众。其常日侍直者,御前大臣、御前侍卫、御前行走、乾清门行走,无常员。其出入扈从者,后扈大臣2人,前引大臣10人。所辖奏事处,侍卫1人,章京6人,笔帖式2人,奏蒙古事侍卫6人。”

☚ 领军大将军   领皇太后诸局事 ☛
领侍卫内大臣

领侍卫内大臣

清代掌管宫廷侍卫事务的官员。侍卫处最高长官。武职,正一品,多由满蒙勋戚大臣充任。顺治元年 (1644) 设,定额六员,镶黄、正黄、正白等上三旗各2人。掌统领侍卫处,督帅侍卫亲军。其下有内大臣、散秩大臣、各类侍卫以及亲军营等。平时率所属会于太和门坐班,皇帝御门听政时,列侍; 宿斋宫则环卫; 诣坛庙则设后营; 大阅时列队以卫御营; 巡幸时率其属扈驾;驻行宫则守卫等。康熙时还增设御前大臣,与领侍卫内大臣共掌管侍卫事务。领侍卫内大臣为最高品秩武职官员,位极宠耀,但非全国的军事统帅,亦无兵权,仅负责皇帝的警卫和侍从之事。

☚ 戈什哈   (九) 教育 ☛

领侍卫内大臣

清代武官名。为重要军职。《清史稿·职官志》记载:中央设置侍卫处,置领侍卫内大臣(正一品)、内大臣(从一品)各6人,另置散秩大臣若干人。掌统领侍卫亲军,卫护皇帝,地位颇为重要。其侍卫从镶黄、正黄、正白上三旗中挑选,由内大臣统率。

领侍卫内大臣

满洲官名。清帝的高等侍卫官。设于内大臣之后,衔列内大臣、散秩大臣之上,正一品。顺治(1644—1661)初定,以领侍卫内大臣六人(※上三旗各设2人)统领御前、殿堂诸侍卫。除奉特旨补授(如额亦都子孙皆世授此职)外,例于满洲将军、都统、内大臣、散秩大臣等职内简任。以此职补授内阁大学士等京内要职者,定例兼摄此职;如补放京外要官,此职诸事务则另行选充以署理。总督兼此衔者,班次列在将军之前。凡皇帝出入内外廷,例以豹尾班侍卫列侍乾清门,驾出则以殿后,以此职1人领之。凡扈从,例设“后扈”与“前引”,其后扈2人例以此职充当。帝王驻跸圆明园,日以此职1人值宿于朝房。此外,还授权以稽查散秩大臣进班、应差各情况。清后期,渐从宗室王公中选充此职。

领侍卫内大臣

武官名。清制,武职正一品官与文职之大学士相当者为领侍卫内大臣,为侍卫处的主官,于上三旗的勋戚大臣中特简,员额六人,掌统领侍卫亲军。其办事之处为“侍卫处”,参见该条。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9:4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