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肿瘤手术护理
脑是包在密闭的颅骨腔内,颅内生长肿瘤后常出现头痛、呕吐和视乳头水肿,称为颅内压增高三大症状。颅内肿瘤常引起两类严重并发症。一类为小脑幕切迹疝(颞叶沟回疝),另一类为枕大孔疝(小脑扁桃体疝)。前者压迫第Ⅲ对颅神经(动眼神经)临床上出现眼肌麻痹、瞳孔散大、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当累及脑干(主要是中脑网状结构)时;则出现意识障碍和一侧肢体轻瘫或偏瘫。后者因小脑扁桃体疝入枕大孔,挤压延髓(生命呼吸中枢),引起呼吸抑制、不规则或骤停。两类情况称为脑疝症状。颅内肿瘤分为幕上(大脑半球),幕下(小脑及脑干)二类,在观察病情时必须注意重点,大脑半球肿瘤应特别注意小脑幕切迹疝症状,幕下(颅后窝)病变应特别注意枕骨大孔疝,尤应注意观察血压和呼吸的改变,常在早期出现颈项强直、头痛、面部出汗、血压升高、呼吸慢而深沉、脉搏慢而洪大,晚期测血压下降,呼吸不规则或停止,脉搏细快伴有脉律不齐。
颅内肿瘤一般护理: 保持病室环境安静,有明显颅内压增高症状的病人,卧床休息。按时观察病情。用轻泻剂保持病人大便通畅。按医嘱及时用脱水药。有癫痫或精神症状者要加强防护防止坠楼摔伤等。
术前准备 及时严密的观察意识状态、瞳孔和生命体征,如发现脑疝早期症状,立即报告医生并做好手术前准备:包括理发(大脑半球肿瘤,剃除全部头发;额叶及鞍区肿瘤加剃双侧眉毛;颅后窝肿瘤,加剃颈项部毛发),配血,青霉素及普鲁卡因过敏试验(结果写于体温单规定处,并作好交班)。哺乳婴幼儿术前4小时禁进任何流质食物,测体重以备计算麻醉药物剂量。如为急诊手术者,必要时先静脉内快速滴入高渗脱水药物。非急诊手术者,须作胸部X线透视,检查出、凝血时间和肝、肾功能。装有脑室引流者,应在无菌操作下将脑室引流管顶端用火封口,然后用无菌纱布覆盖,或带脑室引流瓶入手术室。
术后护理 按时观察生命体征,如发现有脑疝症状(由于术后脑水肿及脑内、外出血所引起),应及时报告医生给予相应手术处理。如手术时骨瓣未置回头皮下,脑组织仅有头皮或颞肌覆盖,当颅内压增高时(术后脑水肿)可使减压窗膨胀,如压力下降则可凹下。当有脑膜炎和发热时颅内压也可增高,减压窗膨出,故在观察病情时要注意观察减压窗张力情况。注意伤口渗液情况,敷料渗湿应及时报告医生更换,如引流条已拔除发现伤口纱布有渗液,须立即查看是否有脑脊液漏,应及时缝合以防感染。病人手术后体位视手术部位而异,一般在麻醉清醒后,生命体征平稳时可用枕头保持头高15°左右以利静脉回流,麻醉清醒前期有烦躁、躁动者,可给适当约束以防坠地。坐位手术者,即使手术麻醉未醒,术后仍保持为坐位,血压平稳可将两下肢绷带解去。加强吸痰,尤其是昏迷或颅后窝桥脑小脑角肿瘤病人,因大部份有舌咽、迷走神经损害,咳嗽及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气管内分泌物不能及时排出,影响呼吸道通畅,极易并发支气管肺炎,也可发生窒息、脑缺氧、脑水肿。小儿全麻者,因手术时间过长会产生喉头水肿,须随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额部手术病人在术后第2、3天会出现颜面部水肿,尤以眼周围淤血为显著,要向病人或家属说明情况以消除顾虑。颅后窝尤以桥脑小脑角肿瘤手术病人要注意眼睛护理,由于肿瘤位置在手术时常损伤第Ⅴ(三叉神经)与第Ⅶ(面神经)二对颅神经,因而出现眼睑闭合不全,角膜感觉和反射消失,引起角膜干燥,异物侵入,产生角膜溃疡甚至穿孔,要定时用生理盐水行眼冲洗,滴注氯霉素眼药,涂金霉素油膏,或用凡士林纱布遮盖,必要时可作眼睑缝合。手术病人全身麻醉者,清醒后给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针麻病人处于清醒状态,回病房可进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颅后窝手术者先禁食1~2天,经静脉输液维持营养,以后根据病情试进食或鼻饲。注意病人排尿情况,有时因尿潴留病人表现烦躁不安,先用按摩或针刺关元、中极穴位,必要时放置导尿管,女病人可用Foley导管。因病人昏迷,麻醉未醒咳嗽吞咽反射消失,气管内及口腔内积液或有分泌物潴留,容易感染,如有口腔内白斑可涂制霉菌素甘油,口角处、口唇上下如有疱疹可涂龙胆紫。昏迷者按重危病人护理。大脑半球肿瘤和某些颅后窝肿瘤,术后可发生肢体偏瘫,需注意观察肢体活动恢复情况,渡过术后急性期可开始肢体被动按摩、针刺治疗以助恢复。对意识不清或躁动病人,需加床挡或适当约束以防坠床,神志清醒者易产生悲观情绪,注意进行鼓励使其配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