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接种措施
新中国成立初期,遵照国务院和卫生部的指示,全省普遍开展种痘,迅速控制了天花的流行,1955年全省仅发生一例天花,以后再未发现天花病人。60年代,全省对适龄儿童进行全面的脊髓灰质炎糖丸活疫苗口服、减毒麻疹活疫苗和精制白喉类毒素注射接种,有效地控制了脊髓灰质炎、白喉的流行,大幅度降低了麻疹发病率。全省还普遍接种流脑、伤寒、百日咳、钩端螺旋体病、乙脑等疫苗,使相应的传染病的发病率明显下降。
从1984年起,安徽实施计划免疫——冷链项目(即从省、地、市至县、乡基层,均配备保存接种用的疫苗的专用冷库、冰箱、速冻器、冷藏箱等设备和冷藏车、货车等专用运输车辆,疫苗在贮存、运输的各个环节,均按要求处于冷藏状态,以保证农村基层接种质量),至80年代末全部建成投入运转。
1949年后,预防接种均为免费,所需经费列入省专项支出。80年代之前,每年需专项费(不含人员工资、设备费等,仅指购买疫苗费和接种用的消耗性卫生材料费)150万元,之后增至3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