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预选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预选yù xuǎn

在正式选举前,为确定候选人而进行的选举。1933年《世界汉英辞典》:“预选,preliminary vote。”1950年1月《中国工业》新1卷第9期:“斯大林于一九四六年二月九日在莫斯科斯大林选举区选民的预选大会中指出:‘这是一个悠久的过程,需要很长的几十年的期间。’”

科举考试考中

科举考试考中

登(登榜;登庸) 发(发科;发甲;高发;发科发甲)
科举中式:第名
科场登录:题名
参加科考被录取:预选 登科(登科甲;登科第;登科录)
科举考试合格:中式 中试 中元 中第中选 中榜 朱衣点头 朱衣点额头点朱衣
科举考试中元:夺标
乡试考中:中举 乡书 领解 折挂 登贤书 领乡荐
 乡贡、乡试中式:乡举
 乡试中了经魁:发魁
考中秀才:掇芹
考中秀才入学做生员:采芹
科考中试得官:丽龟
秋试考中:秋捷
同榜考中:同科
科考中的甲科:鼎科
京试考中:登龙(登龙门) 获隽 龙榜 龙虎榜
考试或科举殿试被录取:金榜题名 金榜高悬 金榜挂名 名标金榜 名题金榜 挂名金榜 黄榜标名
科举制乡试或会试中以第一名被录取:魁荐
会试考中:探杏

☚ 考中   科考殿试考中 ☛

预选

在国家代表机关代表或其他公职人员正式选举前确定候选人的一个程序。在美国,主要用于在一个政党范围内确定和选举该党提名的总统候选人,为各党候选人之间的竞选做准备。也适用于州议员、州行政和司法官吏、联邦国会议员等。在中国,主要用于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中确定正式候选人。根据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规定,由选民直接选举的代表候选人名额,应多于应选代表名额的1/2 至 1倍;由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候选人的名额,应多于应选代表名额的1/5至1/2。如果各方面所提候选人名额过多,可以进行预选,根据多数选民或代表的意见,确定正式代表候选人。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取消了1982年选举法中有关预选的规定。

预选

在选举中确定正式候选人的初步选举。如提名的候选人为10人,但法律规定正式候选人应为5人,这时就需要通过投票选举的方式对候选人加以选择,这种活动即为预选。中国1982年选举法规定在选举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时实行预选制度,1986年修改选举法时予以取消。

预选

❶旧指参与考选。科举时代亦指参加科举考试被录取。《周书·宣帝纪》:“八品以下,爰及流外,若欲入仕,皆听预选。”宋洪迈《夷坚甲志·吴沂二龙》:“(吴沂)每语人曰:‘二龙夹吾身,盖来岁龙飞策士,吾必魁天下为龙首也。’遂更名,果再预选,乃居末缀,榜首盖其叔应龙,而待补小榜有石应龙,遂符其兆。”
❷高考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即在全国统考之前结合毕业考试(或其他方式)进行的准予考生参加统考的选拔性考试。1979年黑龙江省首先进行了试验。其办法,1980年提出:“高中毕业考试实行全省会考,按招生计划的3—5倍,选出成绩优秀的学生参加统考。”1981年推广后,改为:“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当年计划招生人数的3—5倍,参照应届高中毕业生数和往年录取情况,把预选数逐级下达给中学,由中学根据高中毕业生考试成绩,结合平时成绩,德智美全面考核,择优预选,参加全国统一考试。”后来又有应届生不预选,往届生预选,或全不预选,各省情况不一。

预选Primary Election

选民选举官员提名人的一种方法,预选在每年3月到9月进行,美国第一次预选,即“克劳福县计划”,于1868年由共和党领导人采用。俄亥俄州和宾夕法尼亚州于1871年制定了法律以保障预选。1952年,有46个州以不同的方式采用预选。预选可以是秘密的,也可以是公开的,秘密预选仅限于登记的党员。预选的其他分类形式有党派预选和非党派预选,强制性预选和非强制性预选,直接预选和淘汰预选。提名州和市的官员候选人或参加全国总统候选人提名大会的代表候选人使用预选方式。1903年,威斯康星州在提名总统候选人时首先使用直接预选。

预选

preelection


预选

preelecting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4:5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