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yùgòu〈动〉 预先购买。即先交款后付货的一种购买方式。 预购yùgòu50年代我国对农产品收购的一项政策。农作物播种之前,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由各地合作社代表国家和农民订立合同,并由国家向农民预付一部分定金。收获后,农民按照合同规定把产品卖给国家。例如:“实行农产品预购,是国家和商业部门同农业社和农民的一种经济上的联系,它将逐步地把国家计划同农民的生产和出售计划结合起来。”(《人民日报》1956.6.2) 又泛指先交款后付货的一种购买商品的办法。 预购yùɡòu〈动〉预先购买;订购。如:预购返程车票。 预购yù gòuпредвар тельная покýпка (закýпка)买的方式 买的方式约定购买:订购 定购 订办 预先订购:预购 预先订阅﹑订购:定(预定) 预订 预订产品或货物:订货 预先付款订购报刊等:定阅 通过书信购买:函购 函订 通过互联网购买:网购 国家根据法律向人民购买:征购 买纳 括买 括市 征购民间的余粮:括籴 选择购买:选购 采购 采买 采办 成批地买进:趸(~货) 国家有代价地把私营企业收归国有:赎买 赎取,赎买:购赎 在原有以外再买:添购 添置 以物交换或购买:质买 用欠账的方式购买:赊市 赊购 赊买 买物延期交款:赊 ☚ 买 购物 ☛ 预购purchase in advance中国商业部门向农业生产者预付定金收购农产品的一种方式。预购时订立预购合同,规定收购产品的品种、数量、规格、价格、预付金额、交售时间、交货地点以及运输、包装和生产措施。预购的农产品主要是投资多、技术性强、商品率高、收购量大的经济作物和畜产品。中国1951年起实行棉花预购,以后推广到麻类、茶叶、烤烟、蚕茧、羊毛、生猪等。实行预购,可以加强国家对农业生产的计划领导,保证国家掌握重要工业原料,并为农民提供生产资金,促进农副业生产的发展。 预购 预购国家收购农产品方式之一。在农产品尚未收获上市前,通过与农民签订预购合同,预约收购。最初(1950年)在东北、华北部分地区对棉花实行预购办法,以后扩大到粮食、花生、烤烟、麻类、蚕茧、土丝、羊毛等。预购定金最初用实物,以后改为现金。通过发放预购定金,加强了国家与农民的联系,把农产品生产和收购纳入国家计划轨道,对于解决农民生产资金和安排生活,保证国家收购任务完成都起到一定作用。 ☚ 粮食合同定购 统购 ☛ 预购 预购对需要生产资金和技术援助较多的农副产品,商业企业向农业生产者以预约形式进行收购。在农作物播种前,由商业企业与生产者签订预购合同,明确规定预购产品的数量、品种、规格、预付金额、价格、交货时间、交货地点以及运输、包装和生产措施等内容。在一般情况下,商业收购单位要向银行贷款,再按合同规定的总值的一定比例预付给生产者定金。有的还同时预拨一部分奖售物资,待产品生产出来以后,生产者按合同规定交售,商业企业按合同规定收购。我国从1951年起对棉花采取预购,以后推广到麻类、烟叶、茶叶、蚕茧等。实行预购,一方面有利于解决生产者生产的困难,保证生产顺利进行; 另一方面有利于商业企业根据市场和出口需要,掌握货源,保证商品流通顺利实现。 ☚ 议购 合同定购 ☛ 预购forward buying
预购purchase in advanc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