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顺陵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顺陵武则天母亲杨氏墓。位于咸阳市秦都区底张乡韩家村东,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杨氏死于公元670年,以王礼葬。武则天在天授元年称帝,改国号为周,追封其母为孝明高皇后,因此改其陵为顺陵。顺陵陵园有内城和外城。内城也叫皇城,方形,南门二土阙间距20米。陵封土为覆斗形,高12.6米,底边宽48.5米。探测墓道为斜坡形,长28.5米,宽2米,墓道绘有壁画。外城墙已倾圮,惟四门遗址尚存。陵园内设置的大型石刻是唐陵石刻中最精美的艺术品。陵内城南门内现存石人13尊,石羊3个,石坐狮一对,莲花座一个,华表顶一件,石础一对,石走狮一对,天禄一对。外城东、西、北三门各有石座狮一对。陵北有石马一对。其中,石走狮高达4米,作阔步缓行态,造型生动逼真,威武雄伟。天禄头似鹿,身如牛,有双翼,足为马蹄,尾垂与石座相连,腹下可坐数人,极有气势。外城中部的碑塔寺遗址内,原有顺陵石碑一通,是武则天为其母所立。刻于长安二年(702)正月,由武三思撰文,睿宗书写,字体方正,稍兼篆隶,与唐景云钟铭文相似。明嘉靖三十四年(1556)地震,碑石断为多节,现余8块,藏于咸阳市博物馆中。 顺陵 顺陵武则天之母杨氏陵墓。位于咸阳市东北7.5公里的渭北原上。原称明义陵,后改顺陵。陵园有内城和外城,内城亦名皇城,方形,四周墙垣仍很明显。内城南门二土阙,间距20米。陵墓为方形,底部边长48.5、高12.6米。墓道为斜坡形,长约28.5、宽约2米。墓道两侧有壁画。陵园四面有石刻,如华表、独角兽、石座、石狮、石人、石羊等,计30余件,雕刻精美。 ☚ 兴宁陵 长乐公主墓 ☛ 顺陵 顺陵武则天之母杨氏陵墓。位于咸阳市东北7.5公里的渭北原上。原称明义陵,后改顺陵。陵园有内城和外城,内城亦名皇城,方形,四周墙垣仍很明显。内城南门二土阙,间距20米。陵墓为方形,底部边长48.5、高12.6米。墓道为斜坡形,长约28.5、宽约2米。墓道两侧有壁画。陵园四面有石刻,如华表、独角兽、石座、石狮、石人、石羊等,计30余件,雕刻精美。 ☚ 兴宁陵 长乐公主墓 ☛ 顺陵 顺陵是武则天母亲杨氏的陵墓,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东北18公里的陈家村东。杨氏卒于唐咸亨元年(公元670年),以王礼葬。唐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武则天称帝后,追封其母为孝明高皇后,其墓改称顺陵。顺陵园区分内、外二城。外城系升格为陵后扩建,平面呈长方形,占地达110万平方米,城四面均辟门;内城又名皇城,平面呈方形,仅辟南门,有两间距20米的土阙。陵冢位于内城北半部略偏西,与陵前石刻和内城南门不在一条中轴线上。冢底部平面呈正方形,边长48.5米,残高12.6米。陵前置三排石刻,现存石人十三尊、石羊三个、石坐狮、石走狮一对、天禄一对、莲花座一个、华表顶一个、石础一对。在陵的东、西两面还各有石坐狮一对,陵北除有一对石坐狮外,还有石马一对。其中陵前高大的石走狮和天禄(独角兽)造型雄伟生动,雕凿极具气势而又细致,堪称唐代石刻艺术精品。在外城中部的碑塔寺遗址上,原有一武则天为其母杨氏所立石碑,碑文系武三思所撰,相王李旦(即唐睿宗)书,书体方正有力,兼具隶篆笔意,碑刻于唐长安二年(公元702年),明代因地震而断,现有残碑数块藏于咸阳市博物馆。1961年3月,顺陵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昭陵 乾陵 ☛ 顺陵 顺陵顺陵在咸阳市东北18公里的陈家村南,是唐女皇武则天母亲杨氏的陵墓。杨氏死于670年(唐咸亨元年),当时虽以王礼而葬,但称墓而未称陵。武则天继位后,封其母为忠孝大皇,该墓升格称为义陵。690年(天授元年),再次追尊其父母为太祖孝明高皇帝和明高皇后,改义陵为顺陵。后唐睿宗曾先后二次废除陵的称号,但后人仍习称顺陵。 ☚ 昭陵 司马迁墓和祠 ☛ 顺陵 顺陵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代女皇武则天之母杨氏陵墓。位于市东北18公里陈家村南。杨氏卒于咸亨元年(670)以王礼葬。武则天称帝,追尊亡母为忠孝太后,并将其墓升格为明义陵;后又追尊为明高皇后,改称顺陵。睿宗景云元年(710)、玄宗开元元年(713)曾两度废陵号,但史习称顺陵。陵园占地110万平方米,原建内城和外城,仅存遗址。墓的位置在内城北半部,残高12.6米,基底为方形,边长48.5米。陵前现存石人十三尊,以及石马、石羊、石狮、石独角兽、华表等,共计30余件。其中南门外走狮体型庞大,高达4米,作疾奔咆吼状,极为健壮威猛,为唐代石刻艺术杰作。外城中部原有顺陵石碑,刻于唐长安二年(702),系武三思撰文,相王李旦(睿宗)所书,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大地震时断裂,现存8块,藏于咸阳市博物馆。 ☚ 秦咸阳城遗址 阳陵 ☛ 顺陵 顺陵shunling唐代。位于咸阳市渭城区底张镇陈家村。武则天母杨氏(579~670)之墓。杨氏初以太原王妃礼葬,墓冢周围筑有方形城垣(又称内城)。武则天称帝后,尊母为忠孝太后,号墓为“明义陵”。又追尊为孝明高皇后,墓亦改称“顺陵”,并增扩长方形陵园(又称外城)。内城以夯筑垣墙环之,南北291米~294米,东西282米~286米。墙基宽1.9米~2.2米,夯层厚10厘米~12厘米。墙正中辟门,门外筑双阙,间距约22米。封土位于内城正中略偏西北处,呈覆斗形,底边长48.5米,高12.6米。封土南侧钻探出斜坡墓道,长28.5米,宽约2米。墓道两壁用石灰粉刷,绘有壁画。内城南门外发现碑亭遗址,周围散布残砖碎瓦。其地原置有武则天长安二年(702)所立顺陵碑,武三思撰,相王李旦(睿宗)书。体硕大,惜于明嘉靖年间大地震时倒仆,断为多块,现存8块,藏于咸阳博物馆。陵园(外城)未见城垣、角楼、门阙等遗迹,仅在陵封土为轴心的四方各置石狮1对,以像四门。以对应两门石狮间距计,陵园(外城)范围东西约770米,南北约960米。北距内城南门630米处,东西并列一对土阙,相距约50米。址残高7.2米,是为乳台双阙。陵前石刻分两组,一组在内城南侧,一组在外城南门石狮至乳台双阙间。陵前还有石人13尊,石羊1尊,莲花座1个,华表顶1件,石础1对,石走狮1对,天禄1对。陵园西南侧原有圆丘形封土2座,应为陪葬墓。两墓东西并列,西侧一墓已发掘,出土篆书“苏君墓志铭”盖1方。东侧一墓已塌陷,1984年出土“大唐故光禄大夫工部尚书持节都荆州刺史驸马都尉上柱国莘安公窦府君墓志铭”1合。顺陵附近曾出土武三思镇墓石1方,有“今陪顺陵”等刻字。1961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顺什汉墓群 顺陵天禄 ☛ 顺陵齐王李倓承天皇帝陵,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 顺陵武则天之母杨氏之墓,在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约十七公里处。武则天天授元年(690)改称顺陵。目前陵园中还保存有石人、石兽等唐代石刻,造型十分生动。其中的石狮尤为雄伟,是研究唐代雕刻艺术的重要资料。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参考图283、286)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