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顺治通寳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代名物 > 貨幣類 > 銅鐵錢部 > 清 > 順治通寳 順治通寳 shùnzhìtōngbǎo 清世祖順治年間(公元1644—1661年)鑄。幣材七成紅銅,三成白鉛。每文初重一錢,後漸增至一錢四分。存世多爲小平,真書,直讀。通常依背文之别分作五式:其一仿古錢,背多平素,間有穿上飾一星號者。其二漢文錢,漢文一字係各省鑄局簡稱,計有户(户部寳泉局)、工(工部寳源局)、宣(直隸宣府局)、薊(直隸薊州局)、云(直隸密雲局)、東(山東局)、臨(山東臨清局)、河(河南局)、原(山西太原局)、同(山西大同局)、陽(山西陽和局)、西(山西局)、延(陝西延綏局)、寧(甘肅寧夏局)、荆(湖北荆州局)、襄(湖北襄陽局)、浙(浙江局)、昌(江西南昌局)、福(福建局)。其三爲一厘錢,順治十年始鑄,穿左直書“一厘”,意值銀一厘,穿右局名不同者有十七種,爲:户、工、宣、薊、東、臨、河、原、同、陽、陝、寧、江、浙、昌、福、雲(雲南局)。其四爲滿文錢,背二滿文記局有“寳泉”、“寳源”兩種,順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停鑄一厘錢後鑄行。其五爲滿漢文錢,滿漢文局名分列穿孔左右,計有十二種,爲宣、薊、東、臨、河、原、同、陝、寧、江、浙、昌。另有折十大錢,背穿上記值作“十”,穿右記重“一兩”,不多見。一般小平徑二·四至二·七厘米,重四至四·五克。《清史稿·食貨志五》:“世祖定鼎燕京,大開鑄局,始定一品。於户部置寳泉局,工部置寳源局。‘順治通寳’錢,定制以紅銅七成、白銅三成搭配鼓鑄。錢千爲萬,二千串爲一卯,年鑄三十卯。每錢重一錢。二年,增重二分,定錢七枚準銀一分,舊錢倍之。民間頗病錢貴,已更定十枚準一分。各省、鎮遵式開鑄,先後開山西、陝西、密雲、薊、宣、大同、延綏、臨清、盛京、江西、河南、浙江、福建、山東、湖廣及荆州、常德、江寧三府鑄局。五年,停盛京、延綏二局。六年,移大同局於陽和。七年,開襄陽、鄖陽二府鑄局。八年,停各府、鎮鑄。十年,復開密雲、薊、宣、陽和、臨清鑄局。”又:“是年(順治十年)廷議疏通錢法,以八年增重一錢二分五釐爲定式,幕左漢文‘一釐’二字,右寳泉鑄一字曰‘户’,寳源曰‘工’,各省,鎮並鑄開局地名一字,如太原增‘原’字、宣府增‘宣’字之類,錢千準銀一兩,定爲畫一通行之制……十七年,復直省鑄。令準重錢式,幕兼用滿、漢文。”參閱清·唐與昆《制錢通考》。 順治通寳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