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稱“鈔貫”。清順治帝時所造紙幣。清初發行紙幣較慎重,順治八年(公元1651年),因軍費開支等,用度浩繁,無以爲措,乃倣明制,發行是鈔。至十八年(公元1661年)即行停止,一說十年(公元1653年)停。其形制及流通情况,因缺乏史料及實物面世,不詳。僅知其倣明制,或與“大明通行寳鈔”相類。《清史稿·食貨志五》:“鈔嘗行於順治八年,歲造十二萬八千有奇,十年而罷。”《清續文獻通考·錢幣考一》:“〔順治八年〕始造鈔一十二萬八千一百七十二貫有奇,自後歲以爲額,至十八年即行停止。”又:“倣明舊制,造爲鈔貫,與錢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