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杠子dǎgàngzi半路遭劫:真是做贼遇上~的了。这时,赶杖员要沉着冷静,要分析野兽为什么回头。(曹保明《长白山渔猎文化》) 打杠子dǎ gàng ·ze <延安> 猜拳的一种(多用为酒令),利用杠子、老虎、鸡、虫四种循环制约的事物,两人同时各喊一种名字,制人的算胜。 打杠子一1051熟比喻拦路抢劫。官话。1979年第12期《新华文摘》:「『你给别人的东西,我不~!』『不,这是特意给你买的。』」   打杠子(惯)指拦路抢劫。 打杠子〈隐〉旧时东北地区土匪指拦路抢劫。 打杠子惯指拦路抢劫。《七侠五义》三二回:“刚走到一带榆树林中,忽听有人喊道:‘救人呀!了不得了!有了打杠子的了!’” 打杠子dǎ gàng zǐ见“打闷棍”。 打杠子dǎgàngzi指拦路抢劫。从前拦路抢劫的强盗常用棍子将人打晕后抢走财物。梁斌《红旗谱》:“可没想到,一出门就碰上~的。”|浩然《弯弯的月亮河》:“他没对渔民说实话,回到家也准备跟爹妈撒谎,就说:早起来骑着车子蹓蹓弯儿,碰上‘~’的,把随身带的东西给抢走了,然后把他捆在殿堂里。” 打杠子 ☚ 打把势 打明火 ☛ 打杠子指拦路抢劫。《三侠五义》三二: 刚走到一带榆树林中,忽听有人喊道:“救人呀!了不得了!有了~的了!”《小五义》六〇: 举目无亲,一想还是~去吧!又怕坏了爹爹的名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