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韵学源流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韵学源流

韵学源流

清莫友芝著。莫字子偲,号郘亭,贵州独山人,与郑珍齐名。是书系莫氏未定稿,不分卷,向无刊本,1918年康宝忠始据刘师培所得赵幼愚抄本付印。1929年罗常培以康氏印本多脱误,乃圈点分段,校勘重印。1962年,中华书局又据罗氏校本重印。是书分古韵、今韵和反切三部分,略论其源流本末,颇为简要。但其论古韵,则断自顾、江而不及戴震、段玉裁、孔广森和王念孙父子;论今韵则以《洪武正韵》与《韵府群玉》并诋,而不重视《中原音韵》以后之音变;论反切则但详《指掌图》、《切韵指南》和《四声等子》三书,而于前此之《韵镜》、《七音略》,后此之《韵法横直图》、《字母切韵要法》,亦略而弗陈,所以还不能视为完备的音韵学史。

☚ 切韵指南   同文韵统 ☛
韵学源流

韵学源流

音韵学著作。一卷。清莫友芝撰。莫友芝(1811—1871),字子偲,号郘亭。贵州独山人。道光十一年(1831)举人,授知县,不就。青少年时在遵义,与郑珍(1806—1864)齐名。后,来往江浙各地。精通小学,专长版本目录学,尤以书法著称。曾为曾国藩幕府,校雠经史十余年。著有《声韵考略》、《唐写本说文木部笺异》、《宋元旧本书经眼录》等。
《韵学源流》为未刊稿。内容分为三部分。此书开卷即云:“音韵之道有三:曰古韵,曰今韵,曰反切。”第一部分,论述古韵研究情况。首先,解说“古韵”意义,继而论述宋、元、明和清的有关“古韵”研究。指出“其作专书以明之者,自宋吴棫始”,亦同时说明“后来舛戾无根之说,亦自棫开之”。指出还有程迥之《音式》及元代戴侗在《六书故》中的论述。明代,主要论述杨慎的有关古音著作,评为“瑕瑜杂糅”。至于陈第的《毛诗古音考》和《屈宋古音义》,作者推崇为“古音之道,榛芜悉辟,乃一洗向来轇葛之说”。有清一代,独标顾炎武及江永两家。认为他们将“古音之道,揭日月而行,后有作者,虽更小有密于二家,亦其支流而已”。第二部分,论今韵。论述《切韵》音系的编纂演变概况。首先,考订韵书编纂的起源以及隋、唐韵书的流变。再介绍《广韵》详略二本及夏竦《古文四声韵》。最后就《集韵》、《礼部韵略》、直到明《洪武正韵》等一系列韵书,认为“历代韵书,至是而变极矣”。第三部分,论反切。作者首先提出:“反切者,始于徐言疾言,疾言则为一音,徐言则为二字,悉本乎人声之自然也。”然后引《颜氏家训》等论述之。关于反切之学(亦即后世所称“等韵学”著作),有专书可明此学的,提到了《隋书》中的“婆罗门书”及唐释神珙的《四声五音九弄反纽图》。宋、元以来的,论述了《切韵指掌图》《四声等子》及《经史正音切韵指南》三书。末后,评述戴震、兰廷秀以及金尼阁的《西儒耳目资》等,但语焉不详。
《韵学源流》虽较之万斯同的《声韵源流考》及潘咸的《音韵源流》两书,“理明事简”,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此书论述,都为引转他人著作。尤多本《四库总目提要》。例如:全书开篇论“古韵”解说,全转引顾炎武《音论》卷上“古曰音今曰韵条”,评价吴棫《韵补》的,都本《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韵补》提要。关于《切韵指掌图》,论述所言亦多本于《提要》的原文。其次,所论并不全面,疏漏极多。罗常培在1929年第二次印本后序中评论此书:“全书取材,多本《四库提要》,故论古韵只断至顾江而不及戴段孔王诸家;论今韵则以《洪武正韵》与《韵府群玉》并诋,而不重视《中原音韵》以后之音变;论反切则但详《指掌图》《指南》《四声等子》三书,而于前此之《韵镜》《七音略》,后此之《韵法横直图》《字母切韵要法》及明清等韵别派,亦并略而弗陈。凡兹罅漏,均待补苴,犹未可视为完备之声韵学史也。”但此书叙述音韵之学能提纲挈领,有一定参考价值。
本无刊本,只有抄本流传。刘师培在四川得之。1918年康宝忠据之印行。1929年,罗常培于广州又校点重印。中华书局1962年又据罗刊本、校正误排再印。

☚ 四声韵谱   等韵一得 ☛

韵学源流

一卷。清莫友芝撰。友芝 (1811—1871)字子偲,号郘亭,自号与俦子,晚年号眲叟。贵州独山县人,祖籍上元 (今南京市江宁县)。道光十一年 (1831年) 举人,以荐特诏知县发江南,不就。少年时居遵义,与郑珍交,治许 (慎)郑 (玄)之学,名重西南,学者并称“郑、莫”。后居曾国藩幕府,校雠经史十余年,与张裕钊友善,张氏殊钦其学。善书法,精版本目录之学。尚著《唐写本说文木部笺异》、《声韵考略》、《宋元旧本书经眼录》、《过庭碎录》、《樗茧谱注》、《郘亭遗文》。是书向无刊本,民国七年 (1918年)康宝忠以活字刊印,附于报纸以行。康宝忠识语云:“莫子偲《韵学源流》一卷,为遵义赵幼愚校钞本,刘申叔入蜀时,幼愚以贻申叔者也。是书海内既无刊本,余所得者,又为幼愚申叔所校定,固应以公同好而不可自秘也。爰为刊行,以饷海内外爱读之士。”民国十八年(1929年)罗常培任教广州,以康氏印本多脱误,校勘重印,并加圈点及分段。罗氏后序略云: 考黎庶昌《莫徵君别传》及张裕钊《莫子偲墓志铭》,均载《声韵考略》四卷,而不及此书,意此书或即《考略》之初稿而展转传钞者耳。清人推迹韵学沿革之作,前乎莫氏者,有万斯同《声韵源流考》及潘咸《音韵源流》二书。万书匡廓粗具,挂漏弘多,潘书凭臆杜撰,难资典要。莫氏此书,理明事简,弗尚烦纡,博赡或弗逮万,而纠缠瞀乱之讥,庶几可免。其所致疑,并皆精辟。惟全书取材,多本《四库提要》,故论古韵只断至顾江而不及戴段孔王诸家; 论今韵则以 《洪武正韵》与《韵府群玉》并诋,而不重视《中原音韵》以后之音变;论反切则但详《指掌图》、《指南》、《四声等子》三书,而于前此之《韵镜》、《七音略》,后此之《韵法横直图》、《字母切韵要法》及明清等韵别派,亦并略而弗陈。凡兹罅漏,均待补苴,犹未可视为完备之声韵学史也。案莫氏此书未分节目,审其所论概有三部分,(一)论古韵,至江永《古韵标准》止; (二) 论分韵,自 《声类》、《韵集》始,至《洪武正韵》止; (三)论反切,述古人徐言疾言之理、孙炎反切及字母等韵之说,并言及《指掌图》等三书。莫氏生当嘉道咸同四朝,其时考韵之密莫过于戴震、段玉裁、孔广森、王念孙、江有诰诸家,审纽之精莫过于钱大昕,而莫氏概不援引。且中间曾引及戴震《声韵考》,并袭用戴氏答秦尚书语,而不论及戴氏九类二十五部之说,是疏漏殊甚也。论者谓“莫氏声韵之学本不精深”。此编1918年康宝忠铅印本及1929年罗氏校印本外,1962年中华书局复据1929年罗氏校本刊布之。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9:1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