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书赠静虚诗册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书赠静虚诗册 【简介】: 明·罗鹿龄书。纸本。草书。七言诗一首。凡三十二行,共一百八十五字。共四开,第一开25.2×22.8cm,第二开24.8×23.3cm,第三开24.8×25.8cm,第四开24.8×27.3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石渠宝笈》著录。刊于台湾《故宫历代法书全集》(二十),载入台湾《故宫书画录》卷三。 【赏析】: 继唐代以后,狂草的又一次风行是在明代。当张旭、怀素名盛一世的时候,问津狂草的人并不多,除他们两人以外,唐代以狂草著名并留下了传世之作的人寥寥无几。宋代虽经黄庭坚、宋徽宗提倡,仍未能成大气候,其根本原因是大草书非有超常的功力难以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在暴风雨般的节奏中表现严密的运笔技法,实在是一般文人望尘莫及的。即使以狂草著称的同是唐代僧侣的高閑,亦因笔法稍疏而遭后世诟病。 然而在崇尙个性情趣的自由抒发的明代,对狂草的评判标准有了明显的改变。人的个性和感官享受受到了尊重,对狂草来说,首先重要的是气势和神韵,技法上的缺陷和失误被默许了,被视爲外加的束缚的技法被置于次要的地位上。这样,写狂草的人多起来了,明中叶以后的书家,很少不作狂草的。水平虽各有高下,但技巧的精熟是都远在唐人之下的。罗鹿龄的草书正是产生在这样一个时代。《赠静虚诗册》运笔迅疾流转,布局上横向的穿挿十分自然,字形大小悬殊,时而下笔浑重,时而飘忽旋转,通篇几乎没有一点滞带迟疑的地方,表达了作者自由奔放,閑适无碍的心境。从这些特点来看,罗鹿龄的草书是深受唐人影响的。然而,如果以严格的要求来看其运笔,却有不少地方提按不明,线条的质量也不是很高的。这是时代的局限,审美历程中的一环。我们今天是否也应该效法,那就是另外的间题了。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