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长绿飞虱测报调查方法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长绿飞虱测报调查方法 长绿飞虱(Saccharosydne procerus)属同翅目飞虱科。茭白生产区都有分布。主要为害茭白叶,在水稻和游草上可以生存,但不能繁殖后代,是一种单食性害虫。以卵在老茭白及河塘边野茭白残茬上越冬。早春茭白露青后陆续孵化,第二代起大多扩散迁向大田栽培的茭白上寄生繁殖。每头雌虫可产卵60~100多粒。卵多数块产,数粒至20粒排列成行。适宜长绿飞虱生长发育的温度范围15~35℃,最适环境温度为22~28℃,相对湿度90%~100%。温度偏高、雨量偏少的年份发生重;田块间生长茂盛、偏氮施肥、密度过高的田块发生重。 1 调查内容与方法 1.1 越冬虫情发生期的调查 1.1.1 调查时间 早春茭白露青后5天开始,到越冬代成虫出现终止。 1.1.2 调查方法 选路边野生茭、春茭、夏茭、秋茭4种不同的类型田各2块,采用随机取样法,每5天1次,用45cm×33cm白瓷盆拍查,每类型田拍查20穴,调查越冬代若虫始见期、高峰期、虫量。将调查结果填入表6-116。 表6-116 长绿飞虱越冬代发生期调查记载表 1.2 诱成虫消长调查 1.2.1 调查时间 早春茭白露青15天后开始点灯,至年末灯下终见后10天结束。 1.2.2 调查方法 在茭白生产区,选春茭、夏茭、秋茭3种不同的类型田、生长较茂盛的茭田附近安装200W白炽诱虫灯各1盏,每日晚上6:00至第二天早上5:00(用有微电脑控制功能的灯具)通宵点灯(诱虫灯集虫箱内使用广口瓶,内加敌敌畏200ml,用2层纱布封口,每10天添加20ml补液)。每日早上收集隔夜诱捕的虫量。将观察结果填入表6-117。 表6-117 长绿飞虱灯诱成虫消长调查记载表 1.3 田间虫情系统调查 1.3.1 调查时间 在灯诱越冬代成虫始见后15天开始调查。 1.3.2 调查方法 选春茭、夏茭、秋茭3种不同的类型田、生长较茂盛的类型茭田各2块,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法,每5天1次,用45cm×33cm白瓷盆在长绿飞虱较集中部位拍查,每点随机拍查4穴,共20穴。查成虫、各龄若虫的数量。将调查结果(发育进度)填入表6-118。 表6-118 长绿飞虱发生和发育进度调查记载表 1.4 大田虫情普查 1.4.1 调查时间 在当地第二代发生期以后的各代开始,到秋茭采收结束。 1.4.2 调查方法 在茭白生产区,选春茭、夏茭、秋茭3种不同的类型田各5块,用45cm×33cm白瓷盆在长绿飞虱较集中部位拍查。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法,每10天1次,每点随机拍查5穴,每田共25穴。查有虫穴数。按普查分级将调查结果填入表6-119。 表6-119 长绿飞虱田虫情普查结果汇总记载表 2 预测预报办法 2.1 短期预报 2.1.1 早春防治 主要根据越冬虫情调查在二龄若虫期防治越冬寄主的若虫,减少虫口基数。 2.1.2 大田防治 主要根据灯诱成虫和田间拍查结果,推测二龄若虫发生始盛期为防治适期。 2.2 中长期预报 根据灯诱成虫历史资料,利用当年早期成虫发生量与常年的同期发生量、发生期距、当年温度变化(天气趋势预报)进行后2~3个世代次的发生程度、发生期、防治适期(区间)的预报。 3 测报参考资料 3.1 大田发生程度普查分级 ◆1级:有虫穴率≤3%; ◆2级:有虫穴率3.1%~7%; ◆3级:有虫穴率7.1%~12%; ◆4级:有虫穴率12.1%~20%; ◆5级:有虫穴率>20.1%。 3.2 防治指标 茭白有虫穴率10%或平均穴虫量30头以上。 3.3 防治适期预报 防治适期为成虫盛发期+产卵前期+卵历期+一龄若虫期+二龄若虫期/2。 3.4 长绿飞虱成虫产卵前期 3.5 长绿飞虱卵历期 3.6 长绿飞虱若虫历期 3.7 长绿飞虱各龄若虫历期(上海市浦东六里) 3.8 上海地区各代长绿飞虱的发生期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