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韩愈《杂说四》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韩愈《杂说四》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注释】 ①伯乐:春秋时秦国人,姓孙名阳,字伯乐,以善于识别马的好坏而著称。②骈 (pian): 并,同。枥 (li): 马槽。③粟: 泛指谷类,此处指饲料。石 (dan): 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又重量单位,古代三十斤为一钧,四钧为一石。④食 (si) 马者:喂马的人。食,同“饲”。⑤策: 马鞭。此处作动词用,鞭打,驾驭。材: 此处指马的食量。“鸣之”句: 吆喝它时不能了解它的心意。鸣,指人吆喝,或说指马叫。

【译文】 世上先有善于相马的伯乐,然后才会发现千里马。千里马本来常常存在,可是伯乐却不是常常有。所以,即使有匹该出名的马,也只能埋没在养马人的手里,和平常的马一道死在马厩里,不可能凭借其跑千里的才力而受到称赞。

马群中有那能够日行千里的马,每顿食量也许可吃得一石谷子。养马人不知道它是能跑千里的良马,不按千里马的食量喂养它。这匹马啊,即使有驰骋千里的能力,但由于吃得不饱,精力不充足,出色的才力就不能显现出来,想要它跟普通马一样尚且做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一天跑上千里路呢?

驱使它不能用驾驭千里马的方法,喂养它不能按照它的才力供给饲料,听到它嘶鸣又不能理解它的意思,反而手执马鞭指着它说: “天下没有好马!” 唉,是当真没有好马呢? 还是不认得千里马呢?

【鉴赏】 韩愈在二十八岁时,曾三次上书宰相,宰相置之不理,他同时还目睹众多同辈和青年怀才不遇的惨状,因而满腹激情溢于言表,故在《杂说四》中以马设喻,反映了当政者不能识别人才,粗暴压制人才的状况,为在封建制度下被埋没而穷愁潦倒的才人抒感慨、鸣不平。全文层层深入、说理透辟,跌宕活泼、颇有气势,可谓语短气盛、感慨良深,表现了英雄无路、报国无门的愤懑。

韩愈 见“卷七”介绍。

字数:920

傅德岷,赖云琪 主编.古文观止鉴赏.武汉:崇文书局.2005.第305-307页.

韩愈《杂说四》 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 可可诗词网

韩愈《杂说四》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 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 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 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 曰:“天下无马!”呜呼!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注释】①伯乐:姓孙,名阳,字伯乐,春秋时秦穆公时人,以善相马著称于 世。后人用伯乐来赞誉那些善于发掘人才的人。②千里马:日行千里的良马。 ③骈:并,成双成对。骈死,即并头而死。槽枥(lì):马槽、马厩(jiù)。④食:吃。 尽粟一石:吃完一石粮食。⑤食马者:养马人。食(sì),同“饲”。

【鉴赏】本文又名《马说》,表面上是为千里马得不到应有的待遇而抱 不平,实际上抨击了当时不合理的用人制度。通篇譬喻,以伯乐比喻统治 者,以千里马比喻有才智的贤士,作者为被埋没的人才鸣不平,议论中饱 含感情。

开篇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立论,说明人才的发现,关键在于有 无识才的伯乐。接着从反面说世无伯乐,千里马只能辱于奴隶人之手,默默 无闻而死,人才无法尽其才了。第二段,作者从千里马受到不合理的待遇议 论开去,发现了人才,还要恰当对待,使用得当,以其能千里而食之。如果 “食不饱,力不足”,自然“才美不外见”,人才不能展现出人才的特点。最后 一段,作者愤然揭露“用马者”完全不知道什么是千里马,“策之不以其道, 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而且狂妄无知地宣称,世间没有千里 马。作者最后说:“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戛然作结,耐人寻味。作 者的正面意思,很容易让人知晓:对待人才,只有尊以适当之位,养以当享之 俸,委以重任,授以实权,方能展布其人才,成就其大事业。

本文短小精悍,文气畅达,有前人的基础上,将人才的问题说得透彻 生动。作者将《庄子·马蹄篇》中有关伯乐善驭的典故,加以改造,将重心 放在识才、惜才、用才上,议论既空灵又实在,令人回味无穷;而且将宋玉 《九辩》中的话“当世岂无骐骥兮?诚莫之能善御。见执辔者非其人兮, 故跼跳而远去”进行申发,绘之以形象,写得慷慨激昂,令人感叹唏嘘。

关于本文的结尾,清代林纾《春觉斋论文·流别论》曾将它与柳宗元 的《捕蛇者说》比较,说:“愚谓《说马》之立意,固主于士之不遇而言,然收 束语至含蓄。子厚《捕蛇者说》则发露无遗,读之转无意味矣。”
 

徐薇

汤克勤 主编.古文鉴赏辞典.武汉: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5.第220-221页.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5:2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