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韩奕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韩奕(1334—1406)元末明初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字公望,号蒙庵、蒙斋。韩凝长子。居干将坊东。元末目眚。入明隐居,与王宾、钱芹并称“姑苏三高士”。与姚广孝交最久。博学工诗文词,性嗜名画。继父业,尤精医药。著有《易牙遗意》《蒙斋集》《韩山人词》等。 共1首 (词)元· 烟雨枫桥路。 算年来、几番送别,故人千里。 君亦当初缘底事,不念平生俦侣。 容易把、幽欢间阻。 岁晚却思来访旧,旧处亭馆,废垣荒圃。 寒日照,残桑梓。 同游似我今余几。 且留连、小窗清夜,挑灯疑语。 身外事多何必问,□□□□□□。 况鬓影、相看如许。 秋草萧萧连茂苑,正堪愁、杜牧诗中意。 谁画在,行装里。 共1首 (词)元· 织锦停机,服箱休驾,两情此夕交欢。 碧汉无云,银波万顷茫然。 凭谁为泛仙槎去,问佳期、何事经年。 柰玉蟾易老不多光景连。 老□□节欢怀少,漫随他儿女,瓜果开筵。 今古无情,算来最是青天。 不曾见与何人巧□,只知间阻因缘。 信而今悲欢离合,遍满人间。 共1首 (词)元· 三江秋水,五湖春雨。 只在钓船中住。 滔滔波浪与天浮,钓时认得鱼多处。 杏坛有树。 桃源有路。 罢钓有时间去。 虽年八十尚垂纶,□不是、姓姜渔父。 共1首 (词)元· 寺内,时值端阳 白头尚举齐眉案,相敬未忘宾礼。 细数流年,平头六十,恰好一周甲子。 吾生贫贱,汝不厌糟糠,不嫌褴缕。 □喜而今,已将婚嫁了儿女。 顾顾共伊老矣。 又何须更问,有无家计。 翠艾成人,红榴结子,隐映薰风庭宇。 年年到此。 愿身健心安,共倾香醑。 好添几个,好孙儿戏舞。 共2首 (词)元· 过了清明。 江□郭外,云淡烟轻。 几家台沼,萍芜自绿、残柳还青。 何人楼外吹笙。 彷佛□、梨园旧声。 唤起闲愁,暗思往事,老去忘情。 (词)元· 柳暗花明。 江村□路,微雨才晴。 一个扁舟,尽容渔叟,到处闲情。 往来凫渚鸥汀。 新朋间、旧人争送迎。 麦饭榆羹,故园寒食,误却归程。 共1首 (词)元· 秋已到。秋到今年何早。 秋未到时愁动了。到秋愁不少。 愁尚疏浓难扫。愁下肠空易绕。 要得没愁惟睡好。愁还将睡觉。 共1首 (词)元· 又元宵近。 冷风寒雨成阵。 春泥巷陌,悄无车马,数碗残灯,依稀相映。 夜深光已暝。 是处败垣颓砌,荧荧青磷。 但隆隆鼓,珰珰漏,打破一城荒静。 古来此地繁华盛。 歌舞欢相竞。 何事如今,恁地都无些剩。 空传下几句,旧腔新令。 故老风流尽。 漫唱西楼月转,也无人听。 自剔残红灺,半窗梅影,伴人愁鬓。 共1首 (词)元· 荼蘼送香。枇杷映黄。 园池偷换春光。正人间昼长。 鸠鸣在桑。莺啼近窗。 行人远去他乡。正离愁断肠。 共1首 (词)元· 买得个扁舟。 乘闲到处游。 载将图册与衾绸。 不问人家僧舍里,堪住处,便夷犹。 雨歇淡烟浮。 黄鹂鸣麦秋。 石湖西畔碧悠悠。 倘遇桃花源里客,随着去,莫归休。 共3首 (词)元· 房深户密。 不放朝寒入。 睡起就床梳洗毕。 背坐半窗红日。 衣香易冷频烧。 琴弦正紧慵调。 望断山中人信,几多春到梅梢。 (词)元· 晓云狼藉。 淡淡烟中日。 柳絮欲飞无气力。 满院绿阴清寂。 熏篝香恋残煤。 画罗衣试新裁。 春尚有些寒在,银屏到晚慵开。 (词)元· 炉烟拂拂。 生愿长同室。 还度新腔调旧瑟。 四十三年今日。 当初黄卷相逢。 后来红线相从。 此去白头相守,榴花无限薰风。 共2首 (词)元· 软红尘里忙人,有谁能识沧洲趣。 飘然一叶,也无根蒂,御风千里。 禅客芦茎,仙翁莲瓣,笑他方外。 任浮家不繁,行踪无定,算前身,岂飞絮。 不着风花浪蕊,护篷窗、青帘休起。 卧游容与,笔床茶灶,安如屋里。 待约灵槎,银河秋夕,访牛寻女。 且先载我月明中,洗脚唱歌归去。 (词)元· 苍寒收尽红尘,四山一色俄惊晓。 楼台宫阙,冰壶影里,莹然清悄。 独有游人,画船青盖,笙歌犹绕。 遍园林松竹,光浑□□,人住处,皆蓬岛。 罗扇画来轻小。 乍时人、见多惊倒。 谁留古本,到今付与,良工涂扫。 夏日携时,且挥且玩,暑都消了。 更词人亲笔题题,这风景,古犹少。 共1首 (词)元· 天际舟去水和烟。路遥遥知几千。 广州又在海西边。堪怜。 行人方少年。回首吴台连楚馆。 云树远。眼与肠俱断。 念归期。是何时。 休迟。莺花容易稀。 共1首 (词)元· 午梦初回,半窗影转斜阳树。 起看梅蕊。 向暖曾开未。 一霎清寒,卷地西风起。 无人至。 把门儿闭。 自了闲文字。 共1首 (词)元· 虚牖落桐花,疏箔通荷气。 独自绕闲庭,不住来还去。 屦滑旧苔滋,衣润残香腻。 没一个人来,细说心中事。 按:彊村丛书用明刊韩山人集本 共1首 (词)元· 海棠开,谁家亭馆,依然旧标致。 彩云深处。 有半湿青红,画阑雕砌。 繁英密蕊重重树。 望中迷数里。 似蜀锦、张成步障,石家徒僭侈。 夜深把银烛高烧,有时更折向、铜瓶斜贮。 微风度,朱唇似,迎人笑语。 □坡老、当年一见,何事在、天涯僧舍底。 争似此、安排华屋,长相从富贵。 共1首 (词)元· 重重树杪高高阁。悬泉千尺檐前客。 度夏爱僧居。一来慵下梯。 睡余无气力。坐数遥峰碧。 闲咏不成诗。斜阳在涧西。 韩奕 韩奕生卒年不详字公望,号蒙斋,平江(今江苏苏州)人。生于元文宗时(1328—1331)。其《齐天乐》寿内词有“白头尚举齐眉案,相敬未忘宾礼。细数流年,平头六十,恰好一周甲子”句,又《清平乐》寿内云:“还度新腔调旧瑟。四十三年今日。”可知奕享年在六十以上。入明遁迹,与王宾、王履并称“吴中三高士”,终于布衣。著有《韩山人集》。“其诗古体伤于浅率”,近体则“稍得宋人格律,其瓣香当在剑南(陆游)”(《四库总目提要》卷一七四)。能词,《彊村丛书》辑为《韩山人词》一卷,凡二十八首。 ☚ 凌云翰 释原妙 ☛ 韩奕 韩奕《诗经·大雅》篇名。《毛诗序》云:“《韩奕》,尹吉甫美宣王也。能锡命诸侯”。三家《诗》无异义。朱熹云:“韩侯初立来朝,始受王命而归。诗人作此以送之。《序》亦以为尹吉甫作,今未有据。”(《诗集传》)较《毛诗序》为胜。诗中叙述韩侯朝周,受王册命,周王大加赏赐。他离开镐京,途经屠邑抵达蹶里,与韩姑结婚。最后周王任命韩侯为统率北方诸侯的方伯。全诗六章,每章十二句。前三章正面赞美韩侯,落笔冠冕堂皇,为颂词正体。四、五两章转写韩侯娶妻和韩地沃美,从侧面极意烘托,为颂词变体。末章又归结到封邦建侯,收笔庄雅得体。结构之妙在四、五两章的穿插,使全诗庄重而不板滞,灵动而不佻达,舒展而不浮泛。较一般堆砌颂词的谀诗高出一筹。 ☚ 烝民 江汉 ☛ 《韩奕》奕奕梁山,(一) 高高大大的梁山, 维禹甸之。那禹王呀治理它。 有倬其道,(二) 宣王的政治多修明, 韩侯受命,韩侯入朝接受命令。 王亲命之: 宣王亲自命令他: 缵戎祖考,(三) 把祖、父事业承继下, 无废朕命。不要辜负我的命令。 夙夜匪懈,早早晚晚莫拖沓, 虔共尔位,(四) 谨慎的在你的职位, 朕命不易。(五) 我的命令没变化。 榦不庭方,(六) 纠正不法的国家, 以佐戎辟。(七) 帮助君王治天下。 四牡奕奕,(八) 四匹马儿多高大, 孔修且张。身儿长、身儿壮。 韩侯入觐,(九) 韩侯入都来朝王, 以其介圭,(十) 大大的圭玉手中掌。 入觐于王。到了朝廷来见王。 王锡韩侯,周王把韩侯来赐赏, 淑旂绥章,(十一) 画龙的旗儿文彩又漂亮, 簟茀错衡,(十二) 席车门、彩车衡, 玄衮赤舄,(十三) 卷龙衣、红鞋帮, 钩膺镂锡,(十四) 马头马身装备得闪金光, 鞹鞃浅幭,(十五) 虎皮蒙在那车轼上, 鞗革金厄。(十六) 金镯儿饰在缰绳上。 韩侯出祖,韩侯出行在道上, 出宿于屠。(十七) 歇在那个屠地方。 显父饯之,(十八) 显父为他来送行, 清酒百壶。百个壶儿盛酒浆。 其肴维何?(十九) 吃的肉儿是啥呀? 炰鳖鲜鱼。(二十) 烤鳖美、鱼片香。 其殽维何? 吃的菜儿是啥呀? 维笋及蒲。笋儿嫩、蒲菜长。 其赠维何? 赠他的东西是啥呀? 乘马路车。(二十一) 车儿大、马儿壮。 笾豆有且,(二十二) 一盘盘的菜呀多花样, 侯氏燕胥。(二十三) 诸侯们宴会喜洋洋。 韩侯取妻,韩侯娶的那姑娘, 汾王之甥,(二十四) 汾王家里的甥女, 蹶父之子。蹶父家里的女郎。 韩侯迎止,韩侯亲自来迎亲, 于蹶之里。到那蹶家的家乡。 百两彭彭,(二十五) 百辆车儿往来忙, 八鸾锵锵,八个铃铛响当当, 不显其光。(二十六) 大大的表现了荣光。 诸娣从之,(二十七) 姊妹们呀随从她, 祈祈如云。(二十八) 慢吞吞的象云一样。 韩侯顾之,(二十九) 韩侯回头来看她, 烂其盈门。满门灿烂又光明。 蹶父孔武,蹶父这人多强壮, 靡国不到。没他不到的地方。 为韩姞相攸,(三十) 替韩姞来选对象, 莫如韩乐。都不如韩国多欢畅。 孔乐韩土: 好快乐呀韩地方: 川泽訏讦,(三十一) 水呀湖呀宽又广, 鲂𫛎甫甫,(三十二) 鲂鱼鳊鱼大而长, 麀鹿噳噳,(三十三) 麀儿鹿儿多而壮, 有熊有罴,有熊呀、有罴呀, 有猫有虎。(三十四) 有猫呀、有虎呀。 庆既令居,(三十五) 庆贺她有这个地方, 韩姞燕誉。韩姞安居在这儿喜洋洋。 溥彼韩城,(三十六) 韩城广、韩城大, 燕师所完。(三十七) 燕地人来修筑它。 以先祖受命,(三十八) 用你先祖受封的礼, 因时百蛮。(三十九) 命令你做那百蛮长。 王锡韩侯: 周王封赐那韩侯: 其追其貊。(四十) 追国、貊国这些地方。 奄受北国,去抚有北边的国家, 因以其伯。(四十一) 充当他们的首长。 实墉实壑,(四十二) 筑城呀、筑池呀, 实亩实籍。治田呀、收租呀。 献其貔皮,(四十三) 献上那些白狐皮, 赤豹黄罴。还有那赤豹和黄罴。 注 释 (一)毛亨:“奕奕,大也。甸,治也。禹治梁山,除水灾。宣王平大乱,命诸侯。” 王应麟:“李氏曰:梁山恐是方城县相近梁门界上之山。……《括地志》方城故城在幽州固安县南十里。” (二)黄焯《毛诗郑笺平议》:“言宣王之道倬然著明,故能使北国之韩侯入觐受命也。其于下文王亲命之始举宣王者,是于文法为倒提,非以此二句就韩侯言。” 黄焯《诗疏平议》:“周世所封之韩有二,一为武穆之韩,僖二十四年所谓邘、晋、应、韩,武之穆也。其国在今河北省固安县境。即此诗之韩国。” (三)朱熹:“缵,继。戎,女也。言王锡命之使继世而为诸侯也。” 何楷:“戎之言汝,音之转也。” (四)朱熹:“虔,敬。” 郑玄:“古之恭字或作共。” (五)何楷:“则我今之命汝,缵祖考者,不复改易,仍使为州牧也。” (六)朱熹:“榦,正也。不庭方,不来庭之国也。” (七)郑玄:“以佐助女君。女君,王自谓也。” (八)陈奂:“奕奕,四马长大之貌。脩,长。张,大。犹《六月》篇之脩广也。” (九)陈奂:“觐,见。《尔雅·释诂》文。秋见曰觐。因之凡见皆曰觐。” (十)孔颖达:“毛于《崧高》,以介圭为所执之瑞,则此言介圭,亦为瑞也。” (十一)毛亨:“淑,善。交龙为旂。” 王引之:“窃疑绥者,文貌。《荀子·儒效篇》:绥绥兮其有文章也。绥绥即文章之貌,注以为安泰,失之。……所画于旂,交龙日月之章,绥然有文,故曰绥章。绥章与淑旂,文正相对也。” (十二)孔颖达:“茀者,车之蔽。簟者,席之名。言簟茀正是用席为蔽。” 毛亨:“错衡,文衡也。” 孔颖达:“错置文采,为车之衡。” (十三)孔颖达:“以玄为衣,而画以衮龙。足之所履,配以赤色之舄。” (十四)孔颖达:“马则有金钩之饰,其膺亦有美饰。又以镂金加于马面之锡。” 毛亨:“镂锡,有金镂其锡也。” 郑玄:“眉上曰锡,刻金饰之,今当卢也。” 孔颖达:“当卢者,当马之额卢,在眉眼之上。” (十五)朱熹:“鞹,去毛之革也。鞃,轼中也。谓两较之间横木可凭者,以鞹持之使牢固也。浅,虎皮也。幭,覆轼也。字一作幦,又作幎。以有毛之皮覆轼上也。” (十六)郑玄:“鞗革,谓辔也。以金为小环,往往缠搤之。” 毛亨:“厄,乌蠋也。” 陈启源:“然古人制器尚象,多即以所似之物名之。如毕以星得名,爵以鸟得名,皆是。即此章元衮,乃龙首也。赤舄,舄乃鹊字也。金厄既似厄虫,亦可名厄。” 孔颖达:“厄,乌蠋《释虫》文。郭璞曰:大虫如指,似蚕。韩子云:蚕似蠋。” 林伯桐:“盖谓以鞗皮为辔首之革,以金饰其末,如厄虫也。” (十七)毛亨:“屠,地名也。” 胡承珙:“此即汉之杜陵,在周镐京之东南。古字屠杜通。韩侯出宿,自当在此。” (十八)孔颖达:“父者,丈夫之称。以有显德,故称显父。广言有美德者,非指一人也。” (十九)陈奂:“殽当作肴。《宾之初筵》,《传》:‘肴,豆实也’。……豆实有醢有菹,醢谓肉,菹谓菜。传》云:蔌,菜肴,正对上肴为肉肴而言。” (二十)郑玄:“炰鳖,以火熟之也。” 陈启源:“《玉篇》云:‘缹,火熟之也。’《广韵》云:‘缹,烝煮也。’” 李黼平:“鲜当读如斯。《尔雅·释言》:‘斯,离也。’斯析其鱼,即是作脍。” (二十一)郑玄:“人君之车曰路车,所乘之马曰乘马。” (二十二)郑玄:“且,多貌。” (二十三)郑玄:“胥,皆也。诸侯在京师未去者,于显父饯之时,皆来相与燕。” (二十四)马瑞辰:“按汾者,坟之假借。故《传》训为大。《传》泛言大王,但以为美称耳。” 姚际恒:“汾王之甥,指韩姞。” (二十五)郑玄:“百两,百乘。” 陈奂:“《载驱》,《传》:‘彭彭,多貌。’” (二十六)郑玄:“不显,显也。光,犹荣也。” (二十七)严粲:“《释文》曰:‘妻之女弟曰娣。’” (二十八)毛亨:“祁祁,徐靓。如云,言众多也。” 陈奂:“靓与静同。” (二十九)严粲:“韩侯回顾而视之,见其鲜明粲烂盈满于蹶父之门也。” (三十)郑玄:“相,视。攸,所也。蹶父甚武健,为王使于天下,国国皆到。为其女韩侯夫人姞氏,视其所居,韩国最乐。” (三十一)陈奂:“訏,大也。重言之曰訏訏。” (三十二)陈奂:“甫,大也。重言之曰甫甫。” (三十三)陈奂:“噳本又作麌。《吉日》,《传》鹿牡曰麀。麌虞,众多也。” (三十四)马瑞辰:“猫,盖即今俗称山猫者。” (三十五)朱熹:“庆,喜。令,善也。喜其有善居也。燕,安。誉,乐也。” (三十六)郑玄:“溥,大。” (三十七)黄焯:“燕师所完之燕为北燕国。” 陈奂:“《传》训师为众者。燕众,犹云燕人也。……完者,读如缮完葺墙之完也。” (三十八)毛亨:“韩侯之先祖,武王之子也。” (三十九)陈奂:“以,犹用也。以先祖受命,言韩侯先祖,亦受命为周侯伯,故用其礼,因以策命韩侯。《传》云:长是蛮服之百国也。以释《经》时百蛮之义。时,是也。长读上声。谓韩侯为百蛮之长。” 孔颖达:“四夷之名南蛮北狄。散则可相通。故北狄亦称蛮也。” (四十)毛亨:“追、貊,戎狄国也。奄,抚也。” 王应麟:“《补传》曰:貊为北方之国,先圣有蛮貊之说。追为北方之国,始见于此。” (四十一)朱熹:“故锡之追、貊,使为之伯。” (四十二)郑玄:“实当作寔。赵魏之东,实寔同声。寔,是也。藉,税也。韩侯之先祖微弱,所受之国多灭绝,今复旧职,兴灭国,继绝世,故筑治是城,濬脩是壑,井牧是田亩,收敛是赋税,使如故常。” (四十三)孔颖达:“《释兽》云:貔,白狐。” 注 音 奕yi亦 甸dian店 解xie懈 虔qian乾 共gong恭 榦gan干 辟bi璧 觐jin尽 簟dian店 茀fu弗 舄xi戏 镂lou漏 锡yang羊 鞹 kuo扩 鞃hong宏幭mie灭 鞗tiao条 厄e咢 炰pao庖 鳖bie憋蔌su速 笾bian边 且ju疽 汾fen焚 蹶gui贵锵qiang枪 娣di弟 烂lan滥 姞ji吉 訏xu许 麀you攸 噳yu语 溥pu甫 貊mo莫 奄yan淹 壑huo霍 貔pi比 韩奕四牡奕奕,孔修且张。韩侯入觐,以其介圭,入觐于王。王锡韩侯, 淑旂绥章, 簟茀错衡。 玄衮赤舄, 膺镂锡。鞹鞃浅幭,鞗革金厄。 韩侯出祖,出宿于屠。显父饯之,清酒百壶。其殽维何?炰鳖鲜鱼。其蔌维何? 维简及蒲。其赠维何?乘马路车。笾豆有且,侯氏燕胥。 韩侯取妻,汾王之甥,蹶父之子。韩侯迎止,于噘之里。百两彭彭,八鸾锵锵,不显其光,诸娣从之,祁祁如云,韩侯顾之,烂其盈门! 蹶父孔武! 靡国不到。为韩姞相攸,莫如韩乐。孔乐韩士! 川泽, 鲂𫚈甫甫, 麀鹿噳噳。 有熊有罴, 有猫有虎。庆既令居,韩姞燕誉! 溥彼韩城! 燕师所完。以先祖受命,因时百蛮。王锡韩侯,其追其貊,奄受此国,因以其伯。实墉实壑,实亩实籍,献其貔皮,赤豹黄罴。 这是褒美揄扬韩侯的诗,全诗六章,以叙事诗的手法描述了韩侯从入周觐见天子、接受爵命、荣获厚赐、成为北方诸侯伯长,直至迎娶韩姞以归的全过程。细味全诗,脉络分明,层层深入,于流畅自如中不失庄重肃穆,在以典雅凝重为特色的大雅诗中占有一定地位。 诗以高大巍俄的梁山领起全篇,用以突出韩侯做为辅弼之臣,对周室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梁山,在今河北省。据江永《春秋地理考实》云:“〈水经注〉:‘鲍丘水过潞县西,高梁水注之。水东迳梁山。’潞县今之通州,其西有梁山。”远溯古初,梁山曾经是大禹治理过的山川,沾溉了先圣先贤的遗泽,备受后世瞩目。如今做为迳国辖地,因此,诗以梁山起兴,作势烘托,借喻韩侯犹如高大的梁山一样,忠心辅佐周王室,起着架海金梁、擎天巨柱的作用。接着,开始了正式叙述: 先写韩侯初立,入韩受命。受命,《诗集传》:“盖即位除丧,以士服入见天子而听命也。”宣王亲自册命,训导他继承先祖遗烈,克尽职守,辅弼王室。做为望国,国是诸侯向背之所系,所以韩侯对于王室的恭顺拥戴至关重要,故而宣王对新立的韩侯深为倚重,对他寄以了良玉受琢,必成伟器的厚望。“干不庭方”是授以韩侯征讨抗命不来朝贡的诸邦的权柄,委以辖领此方屏藩的重任。“不庭”是古人常用之语,“庭”即“廷”的假借字,古本二字相通。“不庭”指不入朝,言外之意是梗命不贡,不奉王室。这可以从《常武》一诗中得到反证: 其中的“四方既平,徐方来庭”,即是指徐国臣服来朝入贡,以尽人臣之道。在诗的第二章中,叙述了韩侯入韩受赐的情景:“觐”,指诸侯秋朝天子。“四牡奕奕”,形容驷马高大,“牡”,公牛。“四牡”是四匹马驾的车,在《诗经》中屡有出现。在《小雅》中就有一首题为《四牡》的篇章, 其中即有“四牡”之句; 又如《小雅·车𤛉》中也有“四牡, 六辔如琴”的诗句。《小雅·采薇》则频用“四牡”,以叠字出现,“四牡业业”、“四牡骙骙”。“四牡翼翼”,反复吟咏,用以渲染马匹调养的雄壮健硕,驾车奔驰训练有素。接下来写韩侯进谒室宣王,面对年少英贤、以朝版韩圭入韩的韩侯,宣王宠信非常,并厚加赏赐:“淑旂绥章”,淑,美、善之意; 旂,是绘有蛟龙图案的一种旗帜,《郑笺》:“交龙为旂,龟蛇为旐。”绥章,指旗竿上饰有染色鸟羽或旄牛尾等物,是一种区别贵贱等级的标志。”簟茀错衡”,簟,是方纹竹席,茀,是遮盖车厢竹席,错,指绘制交错的花纹; 衡,在辕前端的横木。“玄衮赤舄”,指黑色绣龙的礼服,+红色的靴子。赤舄,《周礼·屦人·注》:“ 有三等,赤舄为上。”钩膺镂舄”,钩膺指套在马颈和胸前的带饰,也叫繁缨; 镂,刻,锡,指马额上的金属饰物,也叫当卢。《说文》:“锡,马头饰也。”《广雅·释器》:“赤铜谓之锡。”装在马头上,行进时发出声响。“鞹鞃浅幭”,鞹,指去毛的皮革,鞃,在车轼上蒙以兽革。浅,指用浅毛虎皮制成的车轼覆盖物。”鞗革金厄”,鞗,马笼头上的金属饰物; 厄,通轭。——以上这些对于仪仗、服饰、车驾、马匹的细致描写,绝非横生枝蔓的废笔,诗中连篇累牍、不厌其烦地罗列了宣王对韩侯的恩赐之厚、礼遇之降,物品色彩斑斓,炫睛存目,从而衬托了韩侯享有殊荣是由于他于周室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是与此诗颂扬韩候的主旨一脉相延的。进入第三章,叙述了韩侯出行祭祀路神,途经屠地,受到显父的盛情款待,这章的写法有所变化,先是清酒百壶,然后连用一问一答的句式,铺陈排比,列举了宴会上的菜肴、饮食以及临行赐赠的车马,使显父热情好客的形象跃然纸上。不仅用设问作答的章法使全诗富于变化,而且一韵到底,读之流转自如,琅琅上口。紧接着,第四章写韩侯迎亲。所娶之妃系汾王 (厉王) 外甥女,宣王大臣蹶父的女儿。这种婚姻有明显的政治目的,应结合西周当时的历史背景着眼。做为中兴之主的宣王,面对王权日落,夷狄交侵,为拯民于涂炭,解民于倒悬,就要内修政事,外攘夷狄,对诸侯采取拉笼手段,联姻即其中之一。《史记·周本纪》:“宣王即位,二相辅之修政,法文、武、成、康之遗风,诸侯复宗周。”在这种特定条件下,产生了许多赞美诸侯朝周的诗,此诗也可作为其中之一,宣王之所以厚待韩侯,是希望他做为国戚,发扬亲亲之谊,捍卫王室权威。在描写便道迎亲时,场面也颇壮观: 百辆迎亲大车浩浩荡荡不绝于途,一路上鸾铃之声此起彼伏,诗中用“彭彭”的叠字形容车容之盛,车行之声;用“锵锵”形容车铃悠扬悦耳,用词精炼准确,颇使全诗生色,极有音乐感,不禁使人浮想联翩,不妨设想一下: 此时的韩侯,即将娶到身为贵胄的韩姞,成为懿亲国戚,行进在迎亲的途中,听着动听的铃声,一定会沉浸在幸福的遐思之中。其心情欢畅可知,其威风荣耀可见。第五章与第四章紧密相关,诗中对蹶父的德高望重,见多识广大加颂扬,他的足迹遍及各国,明察暗访,精心挑选,终于为女儿挑选了韩侯这个乘龙佳婿。女儿能在韩国的土地上生活将是莫大的福份,诗中连用了三个叠句, 两句排比, 大加张扬, 形容韩国的富饶丰足。 形容川泽时用“”(广大之貌); 形容鱼类时用“甫之” (多之意); 形容雌雄鹿时用“噳噳”(鹿群相聚众多);“有熊有罴,有猫有虎”,罴,《尔雅·释兽》:“罴如熊,黄白文”。郭璞注云:“似熊而长头高脚,猛憨多力,能拔树木。”猫, 《诗集传》:“似虎而浅毛。”《尔雅》:“虎窃毛, 谓之猫。”通过以上的铺张扬厉,极力表明韩国土地广阔、物阜民平。所以章末说在这种环境里生活,必定安东欢娱(“庆既令居,韩姞燕誉。”) 诗中通过蹶父“为韩姞相攸”(《诗集传》:“相攸,择可嫁之所也。”),极力宣扬韩国的雄富,笔法上颇具映带之妙,从中也可看到对后世汉赋的影响。末章与首章遥为呼应,重申王命厚赐韩侯,授之掌管北方诸国的权力,勖勉韩侯克尽职贡,维护王室。诗中的“追”和“貉”分指北方两个小国。“实墉实壑,实亩实籍”,两句排比叠句,训谕韩侯修整好城墙、城壕,管理好田亩,租税,从中可以看出,宣王为韩侯苦心擘划,希冀他输忠王室,是对这位北方伯长的厚望所寄。通观全诗,均以四言形式出现,仅第五、六两章中的第三句各有一句五言,于整齐划一中略有变化,整变相济,避免了呆板凝滞,别是一种写法。 顺便提及的是,周代称为韩国的诸侯国有二: 一个在今陕西省韩城县南,姬姓,武王之子是开国君主,春秋时为晋国所辖,战国时的韩国即是其后代; 另一个在今河北固安县东南,今名塞营。国君也是姬姓,武王之子所建。本诗所提的韩国,即是这一个韩国。江永《诗义补》:“武王子封于韩……王肃云:‘韩郡方城县有韩侯城。’《潜夫论》曰:‘周室王时有韩侯,其国近燕,故《诗》曰:‘溥彼韩城,燕师所完。’”今录此,一并参酌。 韩奕奕奕梁山, 维禹甸之。 有倬其道。 韩侯受命。 王亲命之: 缵戎祖考, 无废朕命。 夙夜匪解, 虔共尔位, 朕命不易。 榦不庭方, 以佐戎辟。 四牡奕奕, 孔修且张。 韩侯入觐, 以其介圭, 入觐于王。 王锡韩侯: 淑旂绥章; 簟茀错衡; 玄衮赤舄; 钩膺镂锡; 鞹鞃浅幭; 革金厄。 韩侯出祖, 出宿于屠。 显父饯之, 清酒百壶。 其肴维何? 炰鳖鲜鱼。 其蔌维何? 维筍及蒲。 其赠维何? 乘马路车。 笾豆有且。 侯氏燕胥。 韩侯取妻, 汾王之甥, 蹶父之子。 韩侯迎止, 于蹶之里。 百两彭彭, 八鸾锵锵, 不显其光! 诸娣从之, 祁祁如云。 韩侯顾之, 烂其盈门。 蹶父孔武, 靡国不到。 为韩姞相攸, 莫如韩乐。 孔乐韩土: 川泽訏訏; 鲂甫甫; 麀鹿噳噳; 有熊有罴; 有猫有虎。 庆既令居, 韩姞燕誉。 溥彼韩城, 燕师所完。 以先祖受命, 因时百蛮。 王锡韩侯: 其追其貊。 奄受北国, 因以其伯。 实墉实壑, 实亩实籍。 献其貔皮, 赤豹黄罴。 那高大的梁山,是大禹治理过它。有倬然显明的道德,韩侯因此而来朝受命,君王亲自委命于他:你应当继续光大你祖先亡父的勋业,再做侯伯,不要废弃辜负我的命令。起早睡晚不要怠惰,用心坚守你的侯伯职位,我的命令你切勿改变不施行,治理纠正不遵成法的诸邦,用此来辅佐你的君王。 四匹马儿骏健高大,不但修长而且饱满肥壮,韩侯乘坐这马车,将入京师朝见天子,用他所执的大圭,入行觐礼而见于君王。君王恩赐给韩侯: 好看的锦绣交龙旗,旗竿上披缨的旌章,方纹席子的车蔽,文彩交错的车杠。黑色的卷龙袍,红色的靴,马胸前的佩带、马额头上的当颅,车轼上的皮革,覆车的虎皮,皮革做的马笼头,饰金的马颈轭子。 韩侯出京师大门作了祖道之祭,出了京师将歇宿在屠地。尊显的长老大官给他饯行,携来清酒百余壶。那些下酒的菜肴都是什么?蒸熟的甲鱼、脍炙好的鲜鱼。那蔬菜都是什么?是筍头和鲜蒲菜。那赠送的礼品是什么?是四匹马和大车。有笾有豆各种食品盛得多,诸侯们盛大宴会喜气洋洋。 韩侯娶妻,那个姑娘是汾水上大王的外甥,是卿士蹶父家里的女郎。韩侯依礼前去亲自迎亲,来到蹶父的邑里,百辆大车的长排彭彭然有声势,每辆车都有八只鸾铃锵锵鸣响,大大地突显着她的荣光,许多陪嫁的姑娘跟随她,缓慢文静如同一片片云。韩侯回头眷顾她,她在那里真是灿烂得满门生辉。 蹶父确实很威武,没有一个国家他不曾到过。为女儿韩姞选择配偶找到安居的地方,没有哪里比得了韩国令人心情欢畅。好安乐呀韩国这块地方,河流大湖丰沛宽阔,鲂鱼鳊鱼肥美硕大,麀鹿成群结队,有熊有罴,有猫有老虎。庆贺她终于得到这样好的安居之地,韩姞安居在这定会安乐欢娱。 宽广宏大呀那韩国之城,是古平安时众民把它筑完。用你先祖曾接受的使命,按时治理这百蛮。周王赐命韩侯:这是追国,这是貉国,全部抚有北边的诸国。仍任用你来做那里诸国的首领。修治好城墙,疏浚好护城河,治理好田地收好地租。贡献上来那里的貔皮,还有赤豹和黄罴。 《诗序》 以为本诗是 “美宣王也,能锡命诸侯。”三家诗无异义。就诗本身看,该篇兼及宣王锡命,颂美韩侯。诗篇风貌如吴闿生言:“雄峻奇伟,高华典丽兼而有之。”( 《诗义会通》) 全诗六章章十二句。首章写韩侯入朝受命。毛《传》云:“禹治梁山,除水灾。宣王平大乱,命诸侯。”禹治洪水,平复天下,是惊天地的大事情,他依靠各方支持而成其功。宣王平治天下大乱,也是一件了不起的伟业,稳定天下同样也要依赖诸侯。诗以两事连类和奕奕梁山作比而起兴,开篇即具有“雄峻奇伟”的态势。同时它也说明了宣王虚心求贤以成其功的诚意,所以引出王亲命之。宣王之命,语气诚恳、亲切。方玉润说:“ ‘缵戎’ 以下皆制词。” (《诗经原始》)“ ‘缵戎’ 以下,古奥如 《尚书》。” (见《诗义会通》)其词的确如《尚书》的古拙平典,简实有深意。这样写符合王的身份,也使诗章典重沉稳。二章写韩侯朝觐并得天子之赐。从烘托韩侯志高意得的荣光焕发,到所赐之物琳琅满目的铺陈,都给人一种奇光异彩,炫睛夺目的感受。它不仅写出韩侯有所作为的面貌,也写出宣王的恳诚和对韩侯的恩宠之重。该章于平稳之中显出富丽堂皇。三章写韩侯出祖将归,王命“显父”为其饯行。宴席之丰盛,场面之隆重,出面人物之不同一般,烘托出韩侯备受君王恩宠。该章和前两章一样雍容典雅。第四章写韩侯迎娶元妃。韩侯所娶之妻是王甥,是国戚,以此炫耀来烘托韩侯的显要。钟惺说:“快事!著此一段,生色。”果然诗行至此,顿生波澜,继前面平雅典重之后,突来轻妙优雅的一段,使诗篇蜿蜒生姿。这一章场景文词俱妙。写亲迎场景如同《召南·鹊巢》,于喜气洋洋中见出诗情画意,给人以轻快娱悦的感受。写亲迎的盛况则于“百两”之外状以 “彭彭” “锵锵”,和 《鹊巢》的“之子于归,百两御之”比,则这里更留意于夸张强调场面的隆盛光耀,声高势大引人注目,从而突出娶亲者的煊赫地位。诗中语言也一变而为清新明朗。此“祁祁如云”描写诸娣之多和其款款仪态可谓工于造语,写貌传神,十分精彩。以 “烂其盈门”写韩侯惊喜备至的心态可谓雅而有深致。诗虽意在烘托韩侯,但取此笔法却使本诗破除板滞而显出灵动跳脱,饶有意趣。五章写韩土之美富,以此颂美韩侯,暗接赐命封国“榦不庭方,以佐戎辟”意脉。韩土之美之富,实为北方大国,具有“奄受北国”的实力,是以天王受命,备受恩宠。钟惺云:“借蹶父相攸,韩姞燕誉,形容韩国之富饶,文章映带之妙。”末章写韩侯因前人的功业以总领百蛮,再写王命,令其镇抚北方诸国,修贡以奉献王朝。这里“所重在职不在贡也。”(陈子展《诗经直解》)又回到宣王锡命,重托以 “榦不庭方,以佐戎辟。”末章风貌,再现平稳典重,与首三章回环相接。 全诗以宣王所锡之命为意脉,以颂美韩侯铺开诗章,令诗篇开阖跌宕而不散。因而,诗人可以操纵从容,把诗篇安排得灵活多变。前三章和末章照应,呈现出的典雅庄重是全诗基本风貌。中间穿插的两章破除了因典重而可能产生的板滞,使诗篇蜿蜒生姿,灵动舒展但它们又并不轻浅仍有大雅气象,这里又可见诗人把握分寸的能力和娴习的笔法技巧。诗中多用烘托手法。诗颂美韩侯,但描写韩侯的直接笔墨并不多,而是旁敲侧击地烘托,通过烘云托月将韩侯形象突现出来,又通过对韩侯的描写,暗穿王命意脉,将宣王“能命诸侯”的恳切和其中兴周室的良苦用心烘托了出来,从而颂美了宣王。可见本诗的颂美兼及宣王、韩侯,夸赞周室之兴有人矣。 韩奕奕奕梁山,维禹甸之。①有倬其道,韩侯受命。② 王亲命之:缵戎祖考,无废朕命。③夙夜匪解, 虔共尔位。④朕命不易,榦不庭方,以佐戎辟。⑤ 四牡奕奕,孔修且张。⑥韩侯入觐,以其介圭, 入觐于王。⑦王锡韩侯,淑旂绥章,簟茀错衡, 玄衮赤舄,钩膺镂锡,鞹鞃浅幭,鞗革金厄。⑧ 韩侯出祖,出宿于屠。⑨显父饯之,清酒百壶。⑩ 其肴维何?炰鳖鲜鱼。(11)其蔌维何?维笋及蒲。(12) 其赠维何?乘马路车。(13)笾豆有且,侯氏燕胥。(14) 韩侯取妻,汾王之甥,蹶父之子。(15)韩侯迎止, 于蹶之里。(16)百两彭彭,八鸾锵锵,不显其光!(17) 诸娣从之,祁祁如云。(18)韩侯顾之,烂其盈门。(19) 蹶父孔武,靡国不到。(20)为韩姞相攸,莫如韩乐。(21) 孔乐韩土,川泽訏訏,鲂𫛎甫甫,麀鹿噳噳。(22) 有熊有罴,有猫有虎。(23)庆既令居,韩姑燕誉。(24) 溥彼韩城,燕师所完。(25)以先祖受命,因时百蛮。(26) 王锡韩侯,其追其貊。(27)奄受北国,因以其伯。(28) 实墉实壑,实亩实籍。(29)献其貔皮,赤豹黄罴。(30) 【注释】 ①奕奕:高大的样子。梁山:在今河北省。一说即今山西的吕梁山。甸:治。②有倬(zhuo 卓):著大。道:道路。受命:受封;受爵命。③缵:继。戎:你。祖考:犹“先祖”。朕(zhen镇):我。④夙:早。匪:非。解:通“懈” 虔:诚敬。共:奉行。⑤榦:正,征讨。不庭:指不来朝见天子。方:方国。佐:辅佐。辟:君,这里指周王。⑥修:长。张:大。⑦觐(jin 近):本来为诸侯秋季朝见天子。此引申为诸侯朝见天子。介圭:大圭,诸侯所持玉制礼器。⑧锡:赐。淑:善。旂(qi 其):有蛟龙饰的旗子。绥:条纹交错的样子。章:此指旗杆上的彩色羽饰。簟茀(dian fu 电拂):竹席做的车篷。错衡:以花纹或涂黄为饰的辕端横木。玄:黑中带赤之色。衮:古时天子或上公穿的绘有龙纹的礼服。舄(xi 戏):一种复底鞋。钩膺:马颈前胸上的带饰。镂(lou 漏):刻。钖(yang 羊):马额上的金属饰物。鞹(kuo 扩):去毛的兽皮。鞃(hong弘):车厢前供人依靠的裹兽皮的横木。浅:带浅毛的虎皮。幭 (mie 灭):车厢前扶手横木上的覆带物。鞗(tiao 条)革:辔头、马缰。厄:又作“轭”,马鞔具。⑨祖:祭路神。屠:地名,即鄂县杜陵,在今陕西西安东。⑩显父:周卿士。(11)肴:荤菜。炰(pao 袍):烹煮。(12)(su 速):蔬菜。笋:竹笋。蒲:蒲菜。(13)乘(sheng 胜)马:四匹马。路车:又作“辂车”,诸侯之车。(14)笾(bian 边)豆:均为食器。有且:多的样子。侯氏:指韩侯。燕胥:安乐,燕乐。(15)汾王:可能指厉王。当时厉王被国人赶跑,流亡于汾水旁的彘地。蹶父:周卿士,姑姓,故其女嫁韩侯后称韩姞。(16)迎:迎亲。蹶:蹶父。里:乡里。(17)两:借为“辆”。彭彭:众多的样子。鸾:鸾铃。不显:即“丕显”,大显。(18)娣:古代诸侯嫁女,以同姓诸女陪嫁作妾,叫做“娣”。祁祁:众多的样子。(19)顾:曲顾。古时贵族男子到女家迎亲,有三次回顾的礼节,称曲顾之礼。烂:灿烂,光耀。(20)孔:甚。武:勇武。靡:没有。(21)韩姞:韩侯之妻,蹶父之女。相:看。攸:所,住所。莫:没有哪一处。(22)讦(xu 许)讦:广大的样子。鲂:鲂鱼。𫛎:鲢鱼。甫甫:大的样子。麀(you 优):母鹿。鹿:公鹿、母鹿。噳(yu 雨) 噳:众多相聚的样子。(23)罴 (pi 皮):熊的一种。猫:山猫。(24)庆:喜。令:善。燕誉:安乐。(25)溥(pu 普):广大。燕师:燕国民众。完:指修成。(26)以:因为。先祖:指韩先祖。受命:受王爵命。时:掌管。(27)追、貊:周代北狄国名。(28)奄:覆盖,奄有。以其伯:以他为伯。伯,方伯,一方诸侯之长。(29)实:犹“是”。墉:城墙,这里指筑城。壑(he 贺):沟。这里指挖护城河。亩:指治理田亩。籍:指定收赋税。(30)貔(pi 皮):猛兽名,狸类,亦名白狐。 【译文】 峻峭梁山巍峨高耸,大禹治水曾把它修整。康庄大道卓然显明,韩侯接受天子爵命。我王亲自将他指令:要把你先祖遗烈继承,不要荒废本王之命。从早到晚不要懈怠,供职谨慎勤勉虔诚。我的任命不轻易发,不朝诸侯你来讨征,以此辅佐你王朝政。四匹公马高大健壮,身材雄伟而且修长。韩侯入京前来朝见,手捧他的硕大玉圭,入宫觐见天子周王。我王对那韩侯恩赐:蛟龙大旗羽饰旌章,纹席车篷错金车杠,黑色龙衣大红靴头,马胸马颈皮带铃铛,亮革毛皮裹住车栏,辔头马轭金光闪亮。韩侯出行把路神祭祀,出行先在屠地住宿。卿士显父为他饯行,清醇美酒敬上百壶。显父的荤菜有什么?清蒸鳖肉活烹鲜鱼。显父的素菜有什么?新鲜竹笋和嫩香蒲。显父的赠品有什么?四马高车多么威武。碗盘食品排列甚多,韩侯燕饮多么欢娱。韩侯把那妻子迎娶,她是汾水上大王的外甥,她是卿士蹶父之女。韩侯出行前去迎亲,来到蹶父居住的邑里。何其盛多大车百辆,八只鸾铃叮当作响,荣耀显赫多么排场!陪嫁诸妾在后跟随,众女如云飘飘荡荡。韩侯行了三顾之礼,蹶父满门灿烂荣光。蹶父非常威武强健,诸侯各国他都走遍。为他女儿把嫁处察看,无处比韩国快乐安然。多么快乐韩国疆土,宽广辽阔湖泽大川,鲂鱼鲢鱼又肥又大,母鹿公鹿成群相伴。韩国还有大熊大罴,山猫猛虎在那林间。可庆已有美好住处,韩姑能够欢乐安然。韩国城墙又大又宽,燕国众人把它筑完。因韩先祖所受王命,控制统领北方百蛮。周王恩赐韩侯先祖,追貊两国由他掌管。还有北方各诸侯国,让他统领作为方伯。筑起城墙挖通濠渠,田亩整治赋税收取。向王献他的白狐皮,还有那些赤豹和黄罴。 【集评】 明·钟惺:“(四章)快事!著此一段,生色。”“借蹶父相攸,韩姑燕誉,形容韩之富饶,文章映带之妙。”(《评点诗经》) 清·姚际恒:“(一章)起得庄重有体。”“(四章)忽入娶妻一段,绝有姿态,然正有关系。”“因娶妻及择婿于韩,见韩土之美,仍归封国本旨,其联络脱卸处,几于无迹可寻。”“法律森然,亦仿《信南山》篇起法也。”“(四章)首尾周匝而不言若何于归,但从‘韩侯顾之’上见,笔意在隐跃之间,殊妙。”(《诗经通论》卷十五) 清·方玉润:“(开头)从韩地起,远溯禹甸封建,作势严重有法。”“(四章)忽入娶妻一段,不独文章生色,事亦极有关系。”“(结尾)收笔庄雅得体。”(《诗经原始》卷十五) 清·牛运震:“(一章)从梁山起手,大处着笔,转入受命,妙在无痕迹,构法之精如此。”“(二章)提起有笔法,胪列便不嫌累重。”“(四章)牵入还而婚娶之事,借作渲染情致,妙甚。插入‘韩侯顾之’四字,神采飞动。是为写生手。写得耸动鲜妍。”“(五章)铺写韩国川泽物产之盛,却借‘蹶父相攸’引入,思路既别,笔仗一新。”“此叙韩侯来朝受命之事,首尾就王命臣职,点出正大情节,自然严重笃厚。中间插入娶妻一事,情景绚媚,点染生色,亦文家讨好之法。台阁之词,藻奇陆离,韩退之诸将帅碑铭多脱化于此。”(《诗志》卷七) 清·吴闿生:“诗盖因韩侯来朝,因以赠之,首述王命之尊严、赐予之优渥。中记出祖、娶妻二事以为波澜。尤于娶妻一节,叙出精采而文字精神则专注。……雄峻奇伟,高华典丽兼而有之,在《三百篇》中亦为杰出之作,更无论后人追步矣。‘实墉实壑,实亩实籍’,一字中包括无限经济。千年以来治北边政策未能出其范围,而严重肃括如此,真三代经典中无上文字也。”(《诗义会通》卷三) 【总案】 这首诗写北国韩侯入京朝见周王,以及他迎亲、镇守北方的情况,诗风雄奇中又有艳丽,有力地歌颂了宣王中兴的盛况。这首诗还长于铺陈,如第二章对周王赐物的直接铺排,第三章对显父饯宴菜肴赠品的问答式叙述,第五章对韩国山川物产的夸张描写,以及第四章迎亲场面的渲染都很见功夫。 韩奕
【注释】①奕奕:高大貌。②甸:治理。③倬:明貌。④虔(qián):敬。共:奉。⑤易:更改。⑥榦(gàn):正。不庭:不朝。⑦辟:君王。⑧修:长。张:大。⑨觐(jìn):诸侯秋朝天子。⑩介:大。(11)淑旂:画龙之旗。绥章:文采斐然。(12)簟茀(diàn fú):遮蔽车厢的竹席。错衡:饰以花纹的车辕前的横木。(13)玄:黑色。赤舄(xì):红色的鞋。(14)钩膺:马颈腹上的带饰。镂:刻。钖(yáng):马额头上的金色装饰物。(15)鞹(kuò):去毛的兽皮。鞃(hóng):轼上所蒙兽革或漆布。浅:浅毛虎。幭(miè):轼上的覆盖物。(16)鞗(tiáo):马缰绳。金厄:黄金色的轭头。(17)屠:地名。(18)显父:人名。(19)炰(páo):烹煮。(20)蔌(sù):蔬菜。(21)蒲:香蒲。(22)且:多貌。(23)燕:即“宴”。胥:语助词。(24)汾王:厉王。(25)蹶(guì)父:周王卿士。(26)里:里邑。(27)娣:同夫之妾。(28)祁祁:多貌。(29)韩姞:韩侯之妻。相攸:视所。 (30)(xù):广阔貌。 (31)甫甫:多貌。 (32)麀(yōu):母鹿。噳(yǚ)噳:鹿群相聚貌。(33)令:美好。(34)燕誉:安乐。(35)溥(pǔ):广阔貌。(36)燕师:燕国的民众。完:筑完。(37)因:凭借。(38)追、貊(mò):皆夷狄国名。(39)以:为。伯:长。(40)实:是。墉:筑城。壑:挖沟。(41)亩:治田亩。籍:订立税收。(42)貔(pí):猛兽。 【鉴赏】这是美韩侯入朝受命之诗。 全诗六章。此诗所写的韩国即近燕之韩国,在今河北省固安县境。这“韩侯”先祖为武王之后,其有功德者,受先王之命,封为韩侯,并居韩城为侯伯。此次“韩侯”以时入朝,宣王见他有贤德,故复其侯伯之职,总领北国之事。 首三章写韩侯入朝受命、受赏及饯返。首章言受命。开端设喻新奇,且寄意隽永。诗以禹治梁山除水患比喻宣王平大乱命诸侯。诗接着写宣王的命词。这段命词简古而庄严:你要继承祖、父之业,不要背弃我的命令。早晚不要懈怠,而要竭尽全力供职。我的命令不会改变,定要纠正那些背叛不朝之国,以期辅佐天子。此诗重韩侯来朝,故特从王命总起。二章言受赐。此章开头追叙韩侯入朝的情景。韩侯所乘四马身长体壮。韩侯手持“介圭”入朝拜见宣王。宣王见韩侯贤,既已赐命为侯伯,继而又赏之以诸种珍贵之物。其中有文采斐然的龙旗,有遮挡车门的纹席,有错置文彩的横木,有黑色的卷龙衣,有红色的复底鞋,有马腹之缨带,有马头之金饰,有覆盖车轼之虎皮,有马缰和马轭等等。这足见韩侯受赏之优渥。三章言饯返。朝拜已毕,韩侯立即返国,此时出行在道,歇息在“屠”。宣王为了以示厚爱,特派卿士“显父”为他设宴饯行。这次宴会极为丰盛。不仅有“清酒百壶”,而且荤素皆备。“肴”有什么?有烤鳖,有鱼片,其味香美;“蔌”有什么?有竹笋,有蒲菜,其味清甜。就在这宴会上,宣王又使“显父”送韩侯车马,再示厚赠之意。末总言“笾豆”装满,宴席丰盛,在京未去之诸侯皆来“燕胥”,这更见饯行之殷勤。 中二章写韩侯娶妻、蹶父择婿。四章言韩侯娶妻。韩侯的岳丈蹶父为周卿士,想必其采邑在王城之外。故有的学者说“便道迎亲归国”当亦可信。韩侯之妻是厉王的外甥,是蹶父的姑娘。这表明其妻出身高贵。韩侯迎亲,婚礼隆盛。迎亲车儿有百辆,八只铃儿响𪠽𪠽,多么辉煌,多么荣光。诸位侄娣陪出嫁,簇拥韩姞如云彩,此时韩侯一回顾,满门生辉多灿烂。这里忽插娶妻一段快事,不仅使诗增色不少,而且见为国戚,足以镇抚北方,捍卫王室。五章言蹶父择婿。蹶父其人非常勇武,他为周卿士,奉王命出使四方无国不到。他为女儿选择对象,都不如韩国好。这快乐的韩土,河湖广阔,物产丰富。那鳊鱼、鲢鱼众多,那母鹿、麋鹿成群,还有那熊、罴、猫、虎。这确是一个富庶之国。为此,特庆贺韩姞居住在这美好的国土,并祝愿她永远安适而快乐。此章借蹶父择婿、韩姞安乐,极力形容韩国之富及韩侯之贤,仍意在颂美韩侯能足以控制北方。文章映带之妙于此可悟。 六章写韩侯镇守北方。韩侯返国之后,即修内政。那广大的韩城,是燕国之民筑就。这就为控制北方立起了坚固的堡垒。因为韩侯先祖曾受王命作“百蛮”之长,故宣王又赐予韩侯“追”“貊”之国,并享有北土,仍作侯伯。为了不负王命,韩侯广修内政。“实墉”是说高筑城墙,“实壑”是说深挖濠池,“实亩”是说整治田亩,“实籍”是说征收赋税。这“墉”“壑”“亩”“籍”四字实乃治理北方之良策。由此看来,韩侯确有能力控制北方。末以贡献方物作收,足见韩侯忠于朝廷之心。添此一笔,更见韩侯德贤。 《诗序》说颂美宣王“能锡命诸侯”,此说大体不差。而朱熹《辨说》斥之为“浅陋无理”,实欠公允。诚然,天子赐命诸侯为常事,不值得大书而特书。然而,宣王赐命韩侯控制北方,事关中兴大业,这难道不值得颂美吗? 韩奕 韩奕〔原文〕 ☚ 烝民 江汉 ☛ 韩奕明初医家。字公望。吴县(今属江苏)人。生活于14世纪。父凝,为吴中名医。传其术。精本草及饮食烹制,撰《易牙遗意》二卷,后附《酒经》,此书为周履靖刊入《夷门广牍》。 韩奕Han Yilyric writer,poet and proser of the Ming Dynasty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