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鞭毛虫纲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鞭毛虫纲Flagellata以鞭毛为运动胞器的原生动物。如眼虫(图1)、夜光虫、锥虫、利什曼原虫等。
植鞭亚纲(Phytomas-tigina) 通常有色素体,能行光合作用。若无色素体者,其它结构与有色素体的近似种类无大差别。大都营自由生活,有些种类在水系食物链中起着重要作用。如衣滴虫(Chla-nydomonas)、盘藻(Go-nium)等,蛋白质含量丰富(占干物质的36~40%),成为浮游生物的组成部分,是甲壳类和鱼类的自然饵料。其它如夜光虫 (Noc-tiluca)、沟腰鞭虫(Gonyau-lax)、裸甲腰鞭虫(Gym-nodinium)等大量繁殖时,可引起海水的赤潮现象图2),能毒死大量鱼类和甲壳动物;有的毒素还可储存在甲壳动物体内,人和其他动物误食后可引起中毒。淡水生长的钟罩虫(Dinobryon)、合尾滴虫(Synura)等可污染水源,使水质变臭、变腥。但绿眼虫(Englenaviridis)等则可被利用作为有机物污染环境的指示生物。 图 2 夜光虫(a)和裸甲腰鞭虫(b) 动鞭亚纲(Zoomastigina) 体内无色素体存在,体表也无坚韧的表膜。自由生活或寄生,而且有不少寄生的种类为害人类和经济动物。 锥虫(Trypanosoma),属动体目(Kinetoplastina)。体呈柳叶状,核位于中央。有鞭毛一条,自体后端发出,沿侧缘前行,最后在前端伸出呈游离状。沿体侧延伸的部分与体表之间有波动膜相连。约400余种,多数寄生在脊椎动物的血液或组织液中。如流行于非洲的冈比锥虫(T.gambiense),寄生于人的脊髓液中,引起睡眠病; 伊氏锥虫(T.evansi),寄生于牛马的血液中引起苏拉病,主要流行于南方各省; 马媾疫锥虫(T.equiperdum),由马交媾时相互感染,被寄生的马、驴生殖器官常有水肿或溃烂,除中国西北地区流行外,亦见于世界各地(图3)。 图 3 伊氏锥虫(左)和马媾疫锥虫(右)
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属动体目 (Kineto-plastina)。细胞内寄生,生活史中有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2个宿主。寄生人体的有3种,中国仅有杜氏利什曼原虫(L.donovani)一种,借吸血昆虫中华白蛉(Phlebotomus chinensis)传播酿致黑热病。 图 4 披发虫 寄生鱼类的鞭毛虫,常见的有两种。❶漂游口丝虫(Costia necatrix):体呈梨形; 有鞭毛4条,两长两短;寄生于淡水鱼的鳃及皮肤,对鱼苗、幼鱼危害最大。 ❷鳃隐鞭毛虫(Cryptobia brachialis):体呈柳叶状; 有鞭毛二条,一条游离,另一条自前向后,以波动膜与体表相连; 寄生于鲩等的鳃瓣,妨碍呼吸,致使鱼类死亡。 此外,超鞭毛目(Hypermastigina)的披发虫(Tri-chonympha),寄居在白蚁消化道内,能分解宿主消化道内的木质纤维素,与白蚁共生。如处死白蚁肠内的鞭毛虫,则白蚁不能消化木纤维而饿死(图4)。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