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鞞舞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鞞舞

鞞舞

又作《鼙舞》。汉、魏、晋时的舞蹈。表演时舞者执鞞。鞞为一种有柄的单面鼓。源于汉代,有《关东有贤女》、《章和二年中》、《乐久长》、《四方皇》、《殿前生桂树》等鞞舞曲,魏、晋时,此舞仍盛行。桓玄代晋自立时,舞者由十六人增为六十四人。南朝宋孝武帝刘骏以此舞“合之钟石,施于殿廷” (《宋书·乐志》)。梁时,《鞞舞》“谓之《鞞扇舞》” (《古今乐录》)。每逢三朝元会时,作为“百戏”之一参加盛大演出。隋代将其与《铎舞》、《巾舞》、《拂舞》并称“四舞”。唐代将其列入清商乐中。

☚ 铎舞   公莫舞 ☛
鞞舞

鞞舞

汉代杂舞,亦写作《鼙舞》。《鞞舞》舞鞞,鞞,《说文》:“骑鼓也。”王注:“此是汉制,古不骑马,大司马,旅帅执鞞”。可见鞞来自军中。洛阳出土唐三彩马上击鞞俑之鞞,乃一小扁鼓。击此小扁鼓的《鞞舞》形象,亦见于汉画象砖石。汉章帝曾造《鞞舞曲》五篇:《关东有贤女》、《章和二年中》、《乐长久》、《四方皇》、《殿前生桂树》(《乐府诗集》卷五十三),歌词均亡。曹植《鞞舞歌》序云:善舞鞞舞的汉灵帝西园鼓吹艺人李坚,避战乱于河西,后应曹操召表演过此舞。时李坚年逾七旬,艺久荒,辞曲皆忘。曹植以乐不相袭,遂依汉曲格式作五篇《鞞舞歌》:《圣皇篇》、《灵芝篇》、《大魏篇》、《精微篇》、《孟冬篇》。其辞见载于《乐府诗集》舞曲歌辞二,如《大魏篇》写群臣为君颂寿盛况,呈百戏,演鞞舞:“乐人舞鞞鼓,百官雷抃赞若惊。”余诸篇,大抵皆歌功颂德之制,历历铺陈宫中典礼、宴享、校猎、歌舞等。《鞞舞》传至南朝梁时有变。《古今乐录》:“《鞞舞》,梁谓之《鞞扇舞》”,在《巴渝舞》后表演。唐李贺作《章和二年中》,词有云:“关中父老白领襦,关东吏人乏诟租。健犊春耕土膏黑,菖蒲丛丛沿水脉”。盖农家辛劳之慨矣!

☚ 白紵舞   铎舞 ☛
鞞舞

鞞舞

汉代著名宫廷舞蹈。“鞞”《说女》解释为“骑鼓也”。王注: “此是汉制,古不骑马,大司马,旅帅执鞞。”据洛阳出土的三彩马上击鞞鼓俑来看,这是以单面有柄的鼓作为道具的一种集体舞。汉章帝时曾作有 “鞞舞辞”,如“关东有贤女”、“章和二年中”、“乐长久”、“四方皇”、“殿前生桂树”等五篇。因这种鼓形似一面扇子,在南朝宋梁时又称为“鞞扇舞”。该舞原用16人,宋桓玄时改为八佾共64人

☚ 巾舞   铎舞 ☛
鞞舞

鞞舞

古代舞蹈之一,因执鞞鼓而舞得名。汉代用于宴享。东汉留有鞞舞曲辞五篇,至三国时散佚。从有关记载看,鞞舞非东汉才有,当在西汉长安已有,用于宫廷。有的学者认为,鞞舞是从汉初巴俞舞中演化而来。

☚ 沐猴舞   公莫舞 ☛
0000230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