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帶佩帶。鄭玄《三禮圖》: “革帶,有印章,則於革帶佩之。” (《玉函山房輯佚書》) 古代名物 > 冠服類 > 身服部 > 襟袖帶佩 > 革帶 革帶 gédài 皮製腰帶。始於西周。周代禮服之制,革帶用以懸佩。魏晉以後加金、銀、銅等飾物,唐代始以革帶之色彩與銙片標志官品等級,宋代名目繁多,明代革帶束而不繫懸於肋下,清代亦有定制。《禮記·玉藻》:“其頸五寸,肩革帶博二寸。”鄭玄注:“凡佩繫於革帶。”孔穎達疏:“韠佩並繫於革帶者,以大帶用紐約,其物細小,不堪繫韠佩故也。”《後漢書·楊震傳》:“詔賜御府衣一襲,自所服冠幘綬,玉壺革帶,金錯鈎佩。”《晉書·輿服志》:“革帶古之鞶帶也。文武衆官牧守丞令,下及騶寺皆服之。”南朝宋·沈約《與徐勉書》:“百日數旬,革帶常應移孔。” 
革帶(《三才圖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