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Gé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河北之景县、围场,山西之太原、大同,陕西之韩城,甘肃之徽县,新疆之塔城,湖北之监利,云南之陇川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续通志》 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归“入声” 部。《姓氏考略》 注其源: ❶其注引 《姓源韵谱》 云: “蜚廉之子名革,后因氏。” 此以名为氏,系出赢姓。 ❷其注引清张澍之说云: “革与棘同姓,棘子成,《人表》 作革子成。”革子成乃春秋时卫国大夫。 ❸又云: “或汤臣夏革之后。”汤,即商汤,商之开国君主。夏革,疑乃禹后,以国为氏,其后或以祖辈名为氏,系出姒姓。 ❹又云: “《宋史》 夏国有革氏。”则此出自羌族之党项人。望出清河。 或音jí。亦为姓。 汉初有革朱,煮枣侯; 宋代有革瓦娘; 明代有革从时,成化进士。
革Jí《姓氏词典》引《韵会举要》收载并注此音。其注云: “即棘姓。唐李白有诗赠革处士。”《姓氏考略》亦注: ❶其引《姓源韵谱》 云: “蜚廉之子名革,后因氏。” ❷又引张澍之语云: “革与棘同姓。棘子成,《人表》 作革子成。” ❸又云: “或汤臣夏革之后。” ❹又云: “ 《宋史》夏国有革氏。”则此当出自古羌族之党项人。望出清河。 一音gé,为现行姓氏。 革gé❶獸皮去毛後所製物。見“革鞜”。 ❷甲胄,爲軍用品,故亦借指兵事。揚雄《長楊賦》:“永亡邊城之災,金革之患。” ❸改變,除去。《漢書》司馬相如《上林賦》:“改制度,易服色,革正朔。”《史記》作“更”。李尤《函谷關賦》:“大漢承弊以建德,革厥舊而運修。” ❹人名,殷紂之臣。東方朔《非有先生論》:“遂及蜚廉,惡來革等。” 革 革gé❶兽皮去毛为革。《召南·羔羊》二章: “羔羊之革,素丝五緎。”毛《传》:“革,犹皮也。緎,缝也。”《说文》:“革,兽皮治去其毛,革更之象。” ❷变更,改变。《大雅·皇矣》七章: “不大声以色,不长夏以革。” 毛 《传》:“不大声见于色。革,更也。不以长大有所更。”孔《疏》:“不大其音声以见于颜色而加人,不以年长大以有变革于幼时。”一说:皮鞭,古代一种刑具。马瑞辰《通释》引汪德钺云:“ ‘不大声以色’者,不道之以政也。声,谓发号施令。色,谓象魏悬书之类。‘不长夏以革’ 者,不齐之以刑也。夏,谓夏楚扑作,教刑也; 革,谓鞭革鞭作,官刑也。” ❸古文 “𦑜”。 翅膀。 《小雅·斯干》四章:“如鸟斯革,如翚斯飞。”毛 《传》: “革,翼也。” 《韩诗》“革”作“𦑜”。《说文》:“𦑜,翅也。”郑《笺》: “如鸟夏暑希革张其翼时。”马瑞辰《通释》: “《尔雅》又云: ‘鹰隼丑其飞也翚。’ 《说文》:‘翚,大飞也。’ 此诗应取 ‘翚’ 为大飞之义,以状檐阿之势,犹今之飞檐也。” ❹马辔首,即马笼头。参见〔鞗革〕 条。 ☚ 巷 带 ☛ 革读音j·i(ˊ),为i韵目,属i—er韵部。竭亿切,入,职韵。 ❶急。 ❷[病革]病危。 上一条: 艻 下一条: 漃
革读音g·e(ˊ),为e韵目,属e—ie—üe韵部。各核切,入,麦韵。 ❶皮革。 ❷制革。 ❸姓。 ❹变革;改变;革命。 ❺革除;撤除;开除。 上一条: 獦 下一条: 𢯹 革〔ge〕 gel. 革命 〔ge ming〕 gel mib. 革gaik23[kαiɂ]❶革除 ⊳呆习惯着~去(坏习惯要革掉)|~薰、~酒(戒烟、戒酒)。 ❷同[革退]。 革{}三3905①名臊猪。江淮官话。江苏涟水〖 〗。②动担心;担忧。赣语。江西宜春〖 〗。里只事~也冒得无用。③动扛。吴语。浙江金华。④动拉扯。赣语。湖北蒲圻〖 〗。他会~琴。⑤动争执。赣语。湖北蒲圻〖 〗。莫总是扯皮~筋个。⑥动在别人身上抓挠,使人痒而发笑。赣语。湖北蒲圻〖 〗。莫~我,我笑不得了。⑦副大凡。赣语。湖北蒲圻:~人哪,总要有点正义感。⑧代这;这是。⑴吴语。浙江温岭〖 〗。~个比解个那个好。元高明《琵琶记・拐儿》:「~里是哉。」明王世贞《鸣凤记・夏驿》:「吓,拉里~里,忘记哉!」⑵赣语。湖北蒲圻〖 〗。~坏个要做么得。⑨助的。⑴吴语。江苏南部。浙江。⑵粤语。广东。◇ 清章炳麟《新方言・释词》:「江南运河而东,以至浙江广东,凡有所隶属者,不言的而言~。」⑩助呀;啊。赣语。湖北蒲圻。   革❶〈隐〉旧时江湖指卖假药骗钱。 ❷〈隐〉黑龙江犯罪团伙指投机倒把。 革ɡé❶去毛加工过的兽皮 △ 制~。 ❷改变;更换 △ 改~|变~。 ❸除掉;撤销(职务) △ ~新|~职。 ❹姓。 另见362页jí。
革jí(病)危急 △ 病~。 另见263页ɡé。 革gé
革❶去毛加工后的兽皮:~履(lu)︱~囊︱皮~︱制~︱马~裹尸︱西装~履(lu)。 ❷改变:~新︱改~︱变~︱沿~︱洗心~面。 ❸撤除;去掉:~职︱~除︱~出︱开~︱兴(xing)~︱斥~︱~故鼎新。 ❹古代兵士的盔甲:兵~。 ○~命(人们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中所进行的重大变革,是事物从旧质向新质的重大飞跃)。 另见 ji。
革危急:病~。 另见 ge。 革gé❶ 除了毛又经过加工的兽皮:皮革│革制品│西装革履。 ❷ 改变,更换:改革│革新│洗心革面。 ❸ 撤职,开除:革职。 ❹ 姓。 革(1次) 革除;变更。~孽夏民《天》 另见〔來革〕〔射革〕〔䠶革〕〔作革〕 革gé❶更改,改换。《玉篇·革部》:“革,改也。”《周易·杂卦》:“革,去故也。”《公羊传·成公二年》:“(丑父)使顷公取饮,顷公饮而至。曰:‘革取清者。’”何休解诂:“革,更也。”《尚书·多士》:“惟尔知惟殷先人,有册有典,因革夏命。”《天问》:“何后益作革,而禹播降?”姜亮夫通故:“革,更改除去之义。此言启与后益争帝,而后益之国祚短促而更除,而禹之后传子,遂就有天下。”《天问》:“帝降夷羿,革孽夏民。” ❷ 通亟,急。《礼记·檀弓》:“夫子之病革矣。”郑玄注:“革,急也。”《天问》:“何羿之射革,而交吞揆之?”姜亮夫通故:“革即亟之声变,急也。今谓革当训即。《礼记·礼器》:‘匪革其犹。’注:‘急也。’《诗经·皇矣》:‘不长夏以革。’革,亟也。《天问》:‘何羿之射革,而交吞揆之。’此言羿之射甚急亟,急亟正状其力之强,射矣如破,故曰急亟也。言羿射甚急亟有力,何以能交吞揆之也?” 革ge革除 革履 革命 革退 革新 革职 变革 改革 皮革 沿革 制革 革命家 革命派 革除陋规 革故鼎新 革职查办 革职拿问 马革裹尸 洗心革面 历史沿革 民主改革 土地改革 文字改革 革(一)gé (二)jí【辨形】 上是廿,不是艹。9画。象形。 【辨义】革(一)gé ❶ 改变:革命|革新|革故鼎新|革旧维新|革面洗心|革命浪漫主义|革命现实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变革|鼎革|改革|沿革|鼎新革故|洗心革面|应兴应革。 ❷经过加工的兽皮:革胡|革履|革囊|革翅目|兵革|坯革|皮革|制革|猪革|兵革之祸|金革之患|马革裹尸|西装革履。 ❸开除,撤除:革出|革除|革职|斥革|开革|兴革。 ❹姓。 〔鸟革翚(huī)飞〕如鸟张翼,如翚高飞。形容宫殿壮丽。 (二)jí 危急:病革。 【辨析】二音主要区别是: 一、词性不同: 革(一)gé作动词、名词,并作动词性、名词性语素构成成语;(二)jí形容词。 二、适用范畴不同:革(一)gé表示动作、行为、变化及物品名称,并用于姓氏;(二)jí表示疾病状况。 三、使用频度不同: 革(一)gé 多义项,常用字音,使用频度高;(二)jí单义项,只用于“病革”等词语。 革gé❶撤除职务;开除:却说雨村忙回头看时,不是别人,乃是当日同僚,一案参革的号张如圭者。他本系此地人,~后家居。(三·49)如今惟有趁着赌钱的因由~了许多的人这空儿,把周瑞媳妇旺儿媳妇等四五个贴近不能走话的人安插在园里。(七四·1804) ❷扣除:(凤姐)一面又掷下宁国府对牌,“出去说与来昇,~他一月银米。”(十四·292)将为首(聚赌)者每人四十大板,撵出总不许再入;从者每人二十大板,~去三月月钱,拨入圊厕行内。(七三·1779)
革gé革❶急也。《禮記·檀弓上》: “曾元曰:夫子之病革矣,不可以變。” 鄭玄注:“革,急也。” 陸德明 《經典釋文》: “革,紀力反,本又音極,注同。” 《禮記·檀弓下》: “公曰:若疾革,雖當祭必告。” 鄭玄注: “革,急也。” 陸德明 《經典釋文》:“革,本又作亟,居力反,注同。” 《禮記·禮器》: “ 《詩》 云: 匪革其猶,聿追來孝。” 鄭玄注: “革,急也。” 陸德明《經典釋文》: “革,紀力反,注同。” ❷改也。《易·革》: “革,已日乃孚。” 鄭玄注: “革,改也。” (《通德堂經解》) 《易·革》: “革。” 鄭玄注: “革,改也。” (《鄭氏佚書》) ❸更始也。《易坤靈圖》: “建四始五際而八節通,卯酉之際爲革政,午亥之際爲革命。” 鄭玄注: “革,更始也。”(《漢學堂叢書》) 古代名物 > 資產類 > 貨物招幌部 > 皮革 > 革 革 gé 古指去毛的獸皮。《詩·召南·羔羊》:“羔羊之革,素絲五絨。”《周禮·天官·掌皮》:“掌秋斂皮,冬斂革。”《左傳·僖公二十三年》:“羽、毛、齒、革,則君地生焉。”《漢書·東方朔傳》:“足履革舄。”顏師古注:“革,生皮也。”
古代名物 > 占相類 > 易占部 > 卦爻 > 革 革 gé 《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離下兑上,澤火革,䷰。《序卦》:“井道不可不革,故受之以革。”《雜卦》:“革,去故也。”《易·革》:“革,已日乃孚。元亨利貞,悔亡。”《彖》:“革,水火相息,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曰革。己曰乃孚,革而信之。文明以說,大亨以正。革而當,其悔乃亡。天地革而四時成,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象》:“澤中有火,革。君子以制歷明時。”後代星術家又推演出:革爲坎宫八卦中四世卦,五行屬水。小周天火候圖中主二十三日晝。
古代名物 > 樂舞類 > 稱謂部 > 樂器總稱 > 革 革 gé 古代八音之一。指鼓類樂器。《周禮·大師》:“皆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絲、木、匏、竹。”鄭玄注:“革,鼓鼗也。”晉·左思《魏都賦》:“金、石、絲、竹之恒韻,匏、土、革、木之常調。”唐·莊南傑《雁門太守行》:“擊革摐金燧牛尾,犬羊兵敗如山死。”
古代名物 > 獸畜類 > 其他部 > 用具 > 革 革 gé 亦作“䪂”、“𩎎”。亦稱“勒1”、“轡首”。謂馬首之轡。《詩·小雅·蓼蕭》:“既見君子,䩦革沖沖。”毛傳:“䩦,轡也;革,轡首也。”陳奂傳疏:“革,古文勒。”《爾雅·釋器》:“轡首謂之革。”郭璞注:“轡靶勒。”郝懿行義疏:“按轡首垂即靶也。以革爲之,因名革。”《玉篇·革部》:“䪂,同𩎎……𩎎,靶也;勒也。亦作革。”《廣韻·入麥》:“革,改也,獸皮也。”又“䪂,轡首。”參見本類“轡”。
古代名物 > 交通類 > 車輿部 > 鞁具 > 勒 > 革 革 gé 革gé黑龙江地区市井谓投机倒把。 革革jí〖形容词〗 用同“亟”。危急(1)。《曾子易箦》:夫子之病革矣。——您的病重了。
革gé〖名词〗 一、皮革,可以用来做甲胄(2)。《王孙圉论楚宝》:龟、珠、角、齿、皮、革、羽、毛,所以备赋。——龟甲、珍珠、兽角、象牙、皮、革、羽、毛,这些可以用来供军用。《货殖列传序》:江南出楠、梓、姜、桂、金、锡、连、丹沙、犀、玳瑁、珠玑、齿、革。——长江以南出产楠木、梓木、生姜、肉桂、金、锡、铅、丹砂、犀角、玳瑁、珍珠、象牙、皮革等。 二、八音之一。指鼓类乐器(1)。《送孟东野序》: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者,物之善鸣者也。——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种乐器,是物体中善于发出声音的。 革gé❶ 去毛的兽皮,也泛指兽皮。《左传·僖公二十三年》:“羽毛齿~,则君地生焉。” ❷ 用革制的甲、胄、盾。《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兵~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史记·礼书》:“故坚~利兵不足以为胜。” ❸ 改革,变革。《左传·襄公十四年》:“患则救之,失则~之。”《明史·海瑞传》:“瑞锐意兴~。” ❹ 革除,铲除。《新论·风俗》:“故立礼教以~其弊。”苏洵《六国论》:“且燕赵处秦~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 ❺ 八音之一,指鼓等革制乐器。韩愈《送孟东野序》:“金、石、丝、竹、匏、土、~、木八者,物之善鸣者也。” 革*B8EF ㈠ge❶经去毛并加工处理过的兽皮,用于制作服装鞋帽、箱包、球类等:皮~/制~/西服~履。 ❷改变,改换:改~/变~/~新/~命/洗心~面。 ❸去除;撤销:开~/~职/~除陈规陋习。 ❹卦名。六十四卦之一,离下兑上。 ❺姓。 ㈡ji<文>危急(多指病情),与“亟”同:夫子之病~矣,不可以变(《礼记》)。 危急 危急危(危亡;危革;危剧;危逼;危迫;危亟;危棘;危岌;危蹙) 急(急危;迫急;警急) 革(病~) 亟 频 蹈冰 逼厄 阽切 艰难危急:艰危 艰急 时间紧迫,事机危急:间不容发 间不容缕 艰难危急:艰急 困厄危急:厄急 困迫危急:窘急 忧患危急:忧急 困难危急:困急 窘急 困苦危急:困殆 非常危急:猋急 九鼎一丝 兵在其颈 危急的样子:岌岌 (危险而急迫:危急) ☚ 紧急 和缓 ☛
告诫 告诫诫(诫饬;诫敕) 敕(申敕) 警诰(诰戒;诰诫;诰毖) 诏 誋 鞠 革 箴 勑 饬(申饬) 儆戒(戒敕;戒饬;戒惩;诤戒;申戒;告戒) 齐 风示 晓示 训语 谕告 属令 毖勅 告诫,教育:诰教 告戒自己:敕勑 自勑 告诫世人:戒世 诫世 誓师,告诫世人:誓众 母亲的告诫:母敕 君上对臣下告诫:训敕 训勑 称官吏之告诫:官箴(不辱~) 神灵的教诲告诫:灵训 训导告诫军旅:训誓 临终告诫:遗敕 告诫使明白:诫喻 告诫使警觉:警告 告诫使觉悟:警悟 告诫人要谨慎莫自大:夹着尾巴 告诫人不要骄傲:月满则亏 告诫人在鼎盛时要谨慎:持盈保泰 告诫人多言会失误:言多必失 告诫将有灾祸:鞠凶 鞠讻 (警告劝诫:告诫)
另见:警告 警戒1 劝诫 ☚ 告诫 劝诫 ☛
皮肤 皮肤皮(~毛;~表;脸~) 肤 肌 皮肤的表里:肤革 人体的皮肤:革(肌~充盈) 皮肉的薄膜:皽 皮肤的深层:真皮 皮肤以内:皮下(~出血) 皮肤破裂:绽(肉绽) 皮肤干燥裂开:燥裂 皮肤受冻裂开:皴(皴裂;皴皵;手~) 皮肤因寒冷干燥而裂:龟(龟裂;~手)皲(皲裂;皲坼;手~) 手足皮肤因摩擦而生的硬皮:茧(老茧;脚~) 趼(趼子;老趼) 胝(胼胝;肐胝儿) 跰胝 膙子(手起~) 由于久行,足上磨出厚厚的硬皮:累茧累趼 皮肤上长有颜色的新生物:痣(蓝~) 黑色的痣:黡(黶子;黶记;黑黶) 黬黑子 黑痣 凸起的痣:痦子 皮肤上有颜色的印子:斑(雀~;黄褐~) 出生就有的深色斑痕:记(胎记) 老年人皮肤上长的黑斑:寿斑 疮口或伤口留下的痕迹:疤(伤疤;大~)瘢(瘢痕) 疮伤愈合留下的痕迹:疮疤 皮肤上生成或突起的硬块:子(青春~;热肺~) 疙瘩 伤口或疮口的块状物:痂(~皮) 疮壳 皮肤上起的小疙瘩:癗 疱(脓~) 受冷或惊恐而起的疙瘩:银粟 鸡皮疙瘩 皮肤上的一种突头状物:疣 瘊(~子) 皮肤丰满:丰颀 脸颊或肌肤丰满:丰盈 全身没有一块完好的皮肤:体无完肤 体无完皮
另见:肌肉 肌理 纹路 ☚ 皮肤 肌肤 ☛
改革 改革革(革变;革改;变革;易革;更革;调革;厘革;釐革) 更张 刷新 迁贸 处分 矫变 釐改 改革和补救:厘补 对企业所有制的改革:改制 住房制度改革:房改 教育或教学改革:教改 医疗福利制度的改革:医改 改革天命:革天 革昊 变革天命,使之恢复正常:革命反正 改革制度:革制 改革制度或变更做法:改弦更张 调弦易柱 改柱张弦 改张易调 改弦易张 改而更张 改调解张 张弦易调 易柱调弦 解弦更张 解弦易调 改弦易调 改革或变更制度:改弦 改制 变革序第:革序 改革政治,实行新政:维新 改革政令:革正 革政 改革旧俗:澡熨故俗 匡正国事,改革敝俗:矫国革俗 整顿改革:整改 整釐 根本性的改革:革命 对国家的法令制度做重大的变革:变法(~维新) 大胆推行改革:洗削更革 (把事物中旧的不合理的部分改成新的、合理的:改革)
另见:彻底 改变1 改换 变更 创新 ☚ 改革 更新 ☛
病重 病重病疾 病力 病笃 严重的病情:不起之色 病情沉重,气息仅存:绵惙(沉疴~) 久患重病,不能下床:沉疴难起 帝王病重的讳称:不悆 病向坏的方面变化:恶化(病情~) 病情加重:有加无瘳 病情很重:水浆不入 病情严重:滴水不进 一卧不起 病近膏肓 又吐又拉,病情严重:上吐下泻 病势沉重:笃(笃病;沉笃) 淫疗 病重而极度衰弱:惫 由于疾病严重而生理机能极度衰弱:衰竭 惫竭 疲惫衰竭:敝坏 生命衰竭直至老死:油尽灯枯 病势危急:革(疾革;病革) 病危 危惙(~之际) 危笃 疾棘 笃剧 委笃 困笃 大渐(弥留~) 阽死 病势垂危:不济(自知~) 无救 绵笃 病重到生命垂危:命在属纩 病重无救:不济事 病势危急严重:危重(~病人) 疾病已经不能医治:病不可为 病重到没有药医治:不可救药 不可救疗鲜可救药 无可救药 莫可救药 难以救药 病情严重,无法医治:病入膏肓 病入骨髓 病染膏肓 病在膏肓 病在骨髓 疾在膏肓 疾入膏肓 药石无功 病情严重,难以医治:疾不可为 病危的样子:翻白眼 ☚ 疾病不愈 病愈 ☛
翅膀 翅膀翅(翅羽;翅翎;翅翮;翅翼;翅翰) 膀(膀子;翼膀) 羽(羽仪;羽翅;羽翎;羽翰) 翰(翰翮) 翨 翄 翮(翼翮;翼翮) 鳞翼 鸟类或昆虫的翅膀:翼 羽(鸟羽;振~)翅 禽鸟的翼翅:翮(翮翰;翰翮) 羽翼 风翎 毛翎 鸟翼 鸟的羽翼:革 雁翅:雁翰 神鸟的翅翼:灵翼 灵翰 大雕的翅膀:云翼 蝉翼:轻翅 轻蝉 轻羽 蝉羽 蝉佩 蝉轻 蝶翅:蝶衣 蝶羽 蝶翎 金粉 一个翅膀:单翅 只翼 两个翅膀:两翼 双翼 叠翮 雁的两翅:雁翼 高飞的羽翼:高翼 轻捷的翅膀:轻翮 轻翰 轻翼 强劲有力的翅膀:铁翼 翅膀挨着翅膀:比翼(~齐飞) ☚ 动物的胃 毛2 ☛
笼头 笼头鞚 络(络头;络脑) 羁(羁络;马羁) 革 辔首 马笼头 马络头 带嚼子的马络头:勒(鞍~;马勒;马衔;马勒口) 鞍子和套在马头上带嚼口的笼头:鞍勒 鞍衔 银饰的带嚼口的马络头:银勒 用金玉装饰的马笼头和马鞍:玉勒金鞍 华美的马络头:凤勒 横放在马口中的铁链:衔(衔勒;镝衔) 鞿 嚼口 嚼子 马嚼(马嚼子) 马嚼子两端露出嘴外的部分:镳 系在马口衔铁两边用以扇汗的飘带:排沫 马嚼子和马缰绳:镳辔 钩勒马口的驭马工具:钩逆 衔于马口以制马的器物:箝 马口所衔的横木:橛 马络头和马缰绳:辔(辔头;辔勒) 羁绁 白色辔头:霜辔 装饰华美的辔头:钌辔 (马笼头:笼头) ☚ 鞍子 皮带 ☛
免除 免除免(免去;免掉;倚免;寝免;蠲免) 除(除豁) 解(解释) 罢(罢去) 逭 豁(豁免;豁除;豁略;蠲豁) 撤 革(革除) 洗 寝夺 开去 开除 蠲除 蠲略 蠲罢 蠲省 赐蠲 减轻或免除:蠲减 蠲削 蠲削 减免 擦免 擦减 亏除 免除的范围:除例 免除债务:免债 撤销,免去:撤免 设法免除:规免 甄别免除:甄免 酌量免除:量蠲 饶恕免除:饶免 特予免除:特赦 曲赦 恩准免除:恩免 不按常规的免除:特除 (免去;除掉:免除)
另见:免税 免职 免罪 ☚ 排除 撤除 ☛
皮子 皮子皮(~毛;~货;~鞋;~箱;~带;羊~;牛~;麂~) 从屠宰后动物身上剥离下来直接用做制革生产原料的动物皮:鲜皮 野兽的皮子:兽皮 去毛熟治的兽皮:韦 做制革原料用的兽皮:皮张 蝉蛇类脱下的皮:蜕(蜕皮) 蝉的幼虫变为成虫时蜕下的壳:蝉蜕 蝉壳 枯蝉 蝮蜟 蜩甲 金牛儿 蛇蜕下来的皮:蛇壳 蛇蜕 蛇皮 蛇符 蛇蚹 蛇筋 龙退 弓皮 龙子皮 龙子衣 最好的狐狸皮:狐白(~之裘) 带毛的兽皮:皮毛 去毛的兽皮:鞟 鞹 去了毛经过加工的兽皮:革 加工后的兽皮:革皮 未制过的皮:生皮 (皮革或毛皮:皮子)
另见:皮肤 皮衣 ☚ 皮子 毛皮 ☛
革除 革除革(革去;革正;除革;斥革;清革;沿革) 洗(洗削;陶洗) 褫除翦 斥落 削除 革除和修改:除改 消灭坏人坏事,革除社会弊端:锄奸厘弊 剥夺冠服,革除功名:褫革 褫夺 剥褫 裁汰革除:裁革 (铲除;去掉:革除)
另见:废除 开除 罢免 ☚ 铲除 肃清 ☛
解职 解职开(开去) 免(免职;解免;退免) 夺职 卸职 隳职 去职 落职 削职(~为民) 罢职 黜落退职 罢废 罢黜 罢秩 解位 解任 解事 解秩 削秩 寝停 放退 罢任 辍才 脱袍退位 撤销职务:革(革除;革职;革削;革任;黜革) 废 撤职(~查办) 撤差免退 削籍 黜免 处罚并撤职:责革 被撤职:靠边站 官吏解除职务:卸任 卸职 除替 退任罢任 辞职卸任:息肩弛担 免除宰相职务:罢相 罢政 武将解职:解甲 除去宦籍:除籍 暂时解职:停职 停务 停职的婉辞:长休(~告) 追回官衔,勒令停职:追官勒停 免职弃置不用:贬弃 官吏被革职,在官籍中除名:籍削 古代官吏受百次谴责即被免职:百谪 谪降削职:迁夺 迁削 贬官削职:贬剥 降级免职:降革 革职拿问:革拿 问罪罢职:问革 (解除职务:解职) ☚ 罢官 废黜 ☛
头盔 头盔盔(钢~) 兜(兜鍪) 鍪(头鍪;鞮鍪) 鞮鞪 鞮瞀 首铠 首甲头弁 古代打战时戴的保护头部的帽子:胄 铠甲和头盔:甲胄(~在身) 盔甲 牟甲鍪甲 铠胄 介胄 皮革制的甲胄:革笥 革制成的甲、胄、盾等:革 保护肩膊的甲胄:护肩 披膊 战士的头盔:鞮鍪 珍贵的甲胄:珍甲 (卫护头部用的坚硬外壳的帽子:头盔) ☚ 盾牌 铠甲 ☛ 革gé古核切,入麦。 ❶去毛的兽皮。《周礼·天官·掌皮》:“秋敛皮,冬敛~。” ❷人体的皮肤。《礼记·礼运》:“四体既正,肤~充盈。” ❸皮制的护甲。《孟子·公孙丑》:“兵~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❹皮制的笼头。《韩非子·外储说》:“使王良操左~而叱咤之,使造父操右~而鞭笞之。” ❺改变,变革。《盐铁论·非鞅》:“~法,明教。” ❻同“𦑜”。展翅。《诗·小雅·斯干》:“如鸟斯~,如斯飞。” 〖革〗 粵 gaak3〔格〕普 ɡé ❶ 去掉了毛的獸皮。許慎《說文解字》:「獸皮治去其毛,〜更之。」荀況《荀子.富國》:「麻葛、繭絲、鳥獸之羽毛齒〜也固有餘,足以衣人矣。」 ❷ 以皮革製成的甲胄。孟軻《孟子.公孫丑下》:「兵〜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❸ 革除。蘇洵《六國論》:「且燕、趙處秦〜滅殆盡之際。」 ❹ 變革。桓寬《鹽鐵論》:「〜法明教,而秦人大治。」
革即“皮革”。 革gé㊀ge ❶去毛并加工过的兽皮。如:皮革,制革。 ❷改变。如:革新,变革,革命。 ❸开除,撤除(职务)。如:革除,革职。 ❹姓。㊁ ji病情危急。 革ɡéⅠ ❶ (去毛并加过工的兽皮) leather;hide:制 ~ process hides;tan; 皮 ~ leather;hides ❷ (姓氏) a surname:~ 朱 Ge Zhu Ⅱ ❶ (改变) change;transform;reform:变 ~ replace the old with the new;transform;change; 改 ~ reform; 洗心 ~ 面 turn over a new leaf;reform oneself thoroughly ❷ (开除;撤除) dismiss;remove from office;expel:~ 员 cut the number of employees 另见 see also jí。 ◆革出 expel;dismiss; 革除 abolish;get rid of;expel;dismiss;remove from office; 革锤 blackjack; 革故鼎新 discard the old ways of life in favour of the new;abolish what is old and establish in its place the new order of things;reform the set rules to create sth. new;destroy the old and establish the new;drop old habits and reform;make general reforms; 革鲤 leather carp; 革履 leather shoes; 革面洗心 flay the face and wash the heart;make a thorough reformation of one's habits;redeem oneself by a thorough change;turn over a new leaf; 革命 revolution;revolutionary; 革命党 revolutionary political party; 革囊 leather case [bag];革皮树 leatherjacket;leatherbark; 革委会 [简] revolutionary committee; 革新 renovation;reform;reformation;innovation; 革职 remove from office;cashier;dismiss;discharge from a position; 革职查抄 One was demoted and his property confiscated.; 革职留用 be degraded and retained at a post;be stripped of one's official title but not dismissed;be degraded but retained in office; 革职提审 deprive sb. of his rank and bring him to trial; 革职为民 reduce an official to the ranks of the people;be dismissed from one's office and reduced to the rank of a common citizen;(He) lost office and rank and was reduced to the status of a commoner.; 革职问罪 remove sb. from office and punish him for his crimes; 革制品 leather; 革制桶 jack; 革棕色 luggage tan
革jí [书] (危急) critical;dangerous: 疾 ~ (of illness) in a critical stage 另见 see also ɡé。 革 革 (gé) 读亟 (jí)【革】急。 例 浑浑革至如涌泉,病进而色弊,绵绵其去如弦绝死。(《素问·脉要精微论》) 译文 脉来滚滚急至像泉水涌出一样的,病势进展而危重,如果脉搏微细突然停止像弓弦猝断一样,则是死症。 【革】危急。 例1 《周官》载医掌养万民之疾病,盖凡受疾者,举可治也,唯久之不治,遂革以死,未见其有始疾而不可治者也。(宋《皇朝文鉴·龚鼎臣述医》) 译文 《周礼·天官·冢宰·医师》一章记载医师主管疗养百姓的轻重疾病,一般人感染轻病都可治愈,只是病程日久不及时治疗,病情就会变得危急而死,还没有发现初病就不可治疗的情况。 例2 二十五日疾革。(陆以湉《冷庐医话》) 译文 患者到了25日,病情危急。 按 革与亟同,义为 “急,危急”。《礼记·檀弓上》: “夫子之病革矣。”郑玄注: “革,急也。” 《释文》: “革,纪力反。” 《礼记·檀弓下》: “若疾革。”郑玄注: “革,急也。” 《释文》: “革,本又作亟。” 《尔雅·释天》: “错革鸟曰。”孙炎注。 “革, 急也。”《说文·革部》: “革,兽皮治去其毛。”本义是加工去毛的兽皮。自古就用皮革做鼓类乐器。《周礼·大师》: “皆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汉书 ·郑崇传》颜师古注: “熟曰韦,生曰革。”宋黄庭坚 《八音歌赠晁尧民》: “革急而韦缓,只在揉化间。”生革做的鼓音急,故引申有“急”义。 亟与急同。《诗·邶风·北风》: “既亟只且。”毛 《传》: “亟,急也。”《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公孙之亟也。”杜预注: “亟,急也。”《尔雅·释诂》: “亟,疾也。” 《史记·秦楚之际月表》:“自生民以来,未始有受命若斯之亟也。”《索隐》:“亟音纪力反,亟训急也。”《汉书·五行志》: “恐有凶恶亟疾之怒。”颜师古注:“亟,急也,音居力反。”《广雅·释诂一》: “亟,急也。” 革、亟古音均属见母职部,古同音,通于“急义”。 ☚ 都 归 ☛ 革Ge(revolution;leather) 革(1)皮革。楚地物产之一。《禹贡》称荆州“厥贡羽、毛、齿、革”。《战国策·宋卫策》亦称“荆有云梦,犀兕麋鹿盈之”。这几种野兽的皮革行销楚国内外。战国时楚都迁至寿春,它以南的合肥便成了楚国皮革的集散地之一,故《史记·货殖列传》说“合肥受南北潮,皮革、鲍、木输会也”。(2)楚方言。意为老。参看“悈”。 革gé❶ 革故鼎新|革旧鼎新
❷ 马革裹尸|痛革前非
❸ 除奸革弊|鼎新革故|西装革履|洗心革面 革革,甲骨文作  ,金文作 ,《説文》古文作 ,小篆作 。 初文象去毛的獸皮。用作動詞,則剔除獸毛的行爲亦得謂之革,革新、除去之義因此而來。又有甲胄、兵車、士兵、繮繩等引申義,多由借代修辭手段而來,故欲明訓詁亦須明修辭乃至語法。卜辭或用爲祭名。銘文或讀 “勒”,馬頭絡銜。 楚簡帛文作 ,沿襲篆勢。秦簡牘文作 ,古隸典型。 革(gé)“ ,兽皮治去其毛,革更之,象古文 之形。凡革之属皆从革。 ,古文革,从三十,三十年为一世而道更也。 声。”(古覈切) 徐锴《系传》:“皮去其毛,染而莹之曰革。” 甲骨文或作 ,金文或作 ,均象一张剥下来的兽皮,有头、尾、四肢。战国鄂君启车节讹作 ,包山楚简或作 、 ,郭店楚简或作 ,小篆古文也发生讹变。“革”本义是去了毛的兽皮。如鄂君启车节:“母(毋)载金革黽箭。”[1]《诗·召南·羔羊》:“羔羊之革,素丝五緎。”因上古多用革做武士护身的甲胄,就产生了“兵革”义。由于革需要加工制作才成,所以“革”又引申出“改变、革除”的意义。金文中“革”可读为“勒”,如康鼎。 杨树达《释革》提出了“革”为“ ”初文的看法。他说:“盖鸟兽毛羽有时除旧更生,革为鸟翅,引申有兽去毛之义,又引申有改革之义。”[2]其说可供参考。 革部有属字五十六个,重文十一个。该部字本义大多与皮革义有关。 革gé(9画)
 *革gé9画 革部 (1) 去毛并经过加工的兽皮: 皮~|制~|马~裹尸。 (2) 革制的甲盾: 兵~。 (3) 改变: ~新|变~|改~。 (4) 开除;撤除: ~职|~除|开~。 (5) 姓。 另见jí(173页)。
*革jí9画 革部 〈书〉病危急。 另见gé(124页)。 革 ☚ 革部 鞶 ☛ 革gé周代以来的会意字。“廿”象兽的头、角,“十”象兽的身、足、尾;中间“ ”字本也作“臼”,象人的两手。 整个字形象人的双手剥去兽毛治皮革形。所以本义革字是去了毛,经过加工的兽皮。如:制革。组词如:皮革。引申为改变。如:革新。组词如:改革。再引申为革除,取消某种事物义。组词如:革命。最早在商周古书的《易经·革卦》里说:“(商)汤、(周)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古代迷信,以为皇帝受命于天。这里革字是变革、革除义。就是改朝换代。现代的革命意义是:被压迫阶级用暴力夺取政权,摧毁旧的腐朽的社会制度,建立新的进步的社会制度。又指事物的根本变革。如:思想革命 革★常◎常
ɡé象形,金文、《说文》古文、小篆象剥下后张挂在木架上的兽皮之形,隶定为“革”。本义为加工过的去毛的兽皮,引申为像革的东西、人的皮肤、改变、免除等。 【辨析】 ❶以“革”作意符构成的字多与皮革、皮革制品、皮革形状及动作等有关,如“靼、鞅、鞠、鞋、靴、鞭、靭(韧)、鞏(巩)”。 ❷革/更/改/变 见21页“变”。 ❸革/韦/皮/肤 见309页“皮”。 ❹革/郭 见140页“郭”。革 ; (gé)皮已去毛曰革,平張之狀也。《説文》以爲意兼聲字,似誤。 【按】革,古文作 、 、 、 ,正象革之平張狀。 革 ☚ 畐 苟 ☛ 革〈动〉(1)革除;开除。 《醒》十一: 那晁住娘子是刘六、刘七里~出来的婆娘,他肯去撩蜂吃螫?又七八: 你发放他几句罢了,休要打他,也别~他。 (2) 取消;拿掉。 《聊·墙》一: 又怕老头脾胃弱,吃了干粮消化难,孝顺儿~了他的面。 (3) 义同〖搁(ɡē)〗。搁置;放置。 《金》八六: 王十九,自吃酒,且把散话~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