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蚀surface erosion斜坡坡面上,降水和径流对地面相对均匀的侵蚀方式。它主要指发生在坡耕地上的溅蚀、片蚀和细沟侵蚀。由于这类侵蚀经耕种后可被平复,坡面上不留痕迹,故均归于面蚀。发生在牧荒地上的鳞片状侵蚀,也属于面蚀。随着雨滴溅蚀和地表径流的产生,土壤颗粒被薄层水流均匀剥离和搬运的现象称片蚀。它是水蚀的初期阶段,土壤的流失以悬移方式为主。由于地面的不均匀性,在降雨过程中,地面很快出现微形小坑或线状痕迹,径流相对集中,片蚀过程很快由细沟侵蚀所代替。在临近分水岭较平缓的坡面,当土壤渗透率较高时,径流不易汇集,成为片蚀区。 面蚀surface erosion地表土壤被均匀剥蚀的现象,包括溅蚀、片蚀和细沟侵蚀等。通常发生在地面比较平缓、均匀和邻近分水岭的地段。侵蚀强度按地面植被覆盖度划分;在坡耕地上则以地面坡度作为划分侵蚀强度的依据。当土粒被雨水湿润分散后,土壤表面呈悬浮状,由漫流将分散的土粒带走。当水流深度大致与土粒直径相等时,搬运速度最大。坡面上形成的细沟,经耕作可消除痕迹,其流失量计算在片蚀中。发生在具有土壤发生剖面地段的片蚀,称剖面片蚀,一般根据土壤发生层段被蚀去的情况划分侵蚀强度。发生在成土母质上的片蚀称为母质片蚀,以坡度大小划分侵蚀强度。面蚀使土层变薄,质地变粗,肥力减退,影响植物的生长。 面蚀又称“土壤流失”。斜坡上分散的地表径流冲走地表土粒的现象。多发生在坡耕地、荒坡或放牧坡地。分层状面蚀、细沟面蚀和鳞片状面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