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 面点
用面制作的各种食品。我国面点制作具有悠久历史。距今约3000多年前,我们的先人就已经学会制作面食了。汉代面食制作技术进一步发展,西汉史游《急就篇》中有“饼饵麦饭甘豆羹”的记载,“饼饵”即糕和饼的泛称。至唐代,出现“点心”之名,有了专业“饼师”,品种除糕饼外,尚有团、粽、包等等。宋代面点种类增多,还出现了千层饼、月饼等,并有书记载有关糕饼品种及其制作。元、明、清时期,除继承和发展唐宋面点制作技术外,又吸收了少数民族面点的制作技艺,使我国的面点制作更为讲究。进入20世纪,面点已成为城乡居民的日常食品。目前,我国面点分为“南味”、“北味”两大风味,具体又分为“京式”、“广式”、“苏式”三大流派。北京是生产京式面点的主要代表。其风味名点有:都一处烧麦、艾窝窝、豌豆黄、肉末烧饼等等。广式面点是珠江流域及南部沿海地区面食的总括,其代表风味有:娥姐粉果、沙河粉、叉烧包、广东虾饺等。苏式面点为长江下游江、浙一带面点的总称,风味名点有:黄桥烧饼、千层油糕、蟹黄汤包等。中国的面点技艺是中国烹饪技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品种丰富多采、工艺精湛多姿,以风味独特而闻名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