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禮服所用腰帶。祭服、禮服有革帶、大帶之分。大帶加於革帶之上,用白絲布做成,繫於腰間,下垂部分謂紳。天子、諸侯大帶四邊都加以緣辟。天子素帶朱裏;諸侯不用朱裏。其稱多見於先秦曲籍。《詩·曹風·鳲鳩》:“其帶伊絲。”鄭玄注:“謂大帶也。大帶用素絲,有雜色飾焉。”《儀禮·喪服》:“要絰象大帶,又有絞帶象革帶。”胡培翬正義:“賈疏云:‘吉備二帶,大帶申束衣,束帶以佩玉佩及事佩之等。’朱子云:‘革帶是正帶,以束衣者,不專爲佩而設,大帶乃申束之耳、申重也。故謂之紳。’今案,《白虎通》云:‘要絰者,以代紳帶也。’鄭説蓋本此,要絰亦名帶,而又有絞帶,是喪服亦備二帶,故鄭謂要絰象吉時大帶,絞帶象吉時革帶也。”《禮記·玉藻》:“大夫大帶,四寸。”鄭玄注:“大夫以上以素,皆廣四寸;士以練,廣二寸。”《國語·魯語上》:“卿之内子爲大帶。”韋昭注:“大帶,緇帶也。”

大帶(《三才圖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