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大帽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大帽

大帽

也称遮荫帽。明代科贡入监生有恩例者许戴的一种圆高帽,有沿如笠,下以缨带结之。明王圻《三才图会》: “大帽,尝见稗官云:国初高皇幸学,见诸生班烈日中,因赐遮荫帽,此其制也。”但用于民间,则一般遮阳帽也可称作大帽,如第五十九回韩道国受西门庆之遣在外长途采买货物,此日回来,“带着大帽眼纱,骑着骡子,走得甚急,往到门首下来。”

☚ 金鱼撇杖儿   暗补子直身 ☛
古代名物 > 樂舞類 > 戲舞用物部 > 戲裝 > 韃帽 > 大帽
大帽  dàmào

即韃帽。


古代名物 > 冠服類 > 首服部 > 巾幘帽 > 大帽
大帽  dàmào

亦稱“大裁帽”、“遮陽帽。”由氊帽、蓆帽演變而成的大邊之帽。初爲野服,後亦朝用。宋·高承《事物紀原·冠冕首飾部·大帽》:“大帽,野老之服也,今重戴,是本野夫嵓叟之服;唐以皂縠爲之,以隔風塵。李氏《資暇》曰:大裁帽也。《談苑》曰:後魏孝文帝自雲中徙代,以賜百寮;五代以來,唯御史服之;宋朝淳化初,宰相、學士、御史、北省官、尚書省五品已上,皆令服之;今唯郎中、臺諫服之;自後魏始。”《三才圖會·大帽》:“嘗見稗官云,國初,高皇幸學,見諸生班烈日中,因賜遮蔭帽,此其制也。今起家科貢者則用之。”清·褚人穫《堅瓠集·壬集》:“明制,士子入胄監滿日,許戴遮陽大帽,即古笠,又唐時所謂蓆帽也。”

大帽dàmào

❶也称“大裁帽”“遮阳帽”“遮荫帽”。敞檐、大边的帽子。有缘,帽顶可装插饰物,两边有绳可缚系于颈下。通常用以遮挡烈日、风尘。本为百姓所戴,自北魏孝文帝始,贵贱通戴,五代以后,成为文武官吏所戴的礼帽。亦指明代科贡入监生员有恩例者许戴的一种圆高帽,有檐如笠,下以缨带结之。《北齐书·恩倖传·韩宝业》:“臣向见郭林宗从冢出,着大帽,吉莫靴,插马鞭。”宋高承《事物纪原》卷三:“大帽,野老之服也,今重戴,是本野夫岩叟之服;唐以皂縠为之,以隔风尘。”宋欧阳修《新五代史·王衍传》:“而衍好戴大帽,每微服出游民间,民间以大帽识之,因令国中皆戴大帽。”《三才图会·大帽》:“尝见稗官云,国初,高皇幸学,见诸生班烈日中,因赐遮荫帽,此其制也。今起家科贡者则用之。”明郎英《七修类稿》卷二七:“中国之人多戴大帽,大帽亦羌人服也,至用丝罗马尾,则又近代之易。”清褚人获《坚瓠集·壬集》:“明制,士子入胄监满日,许戴遮阳大帽,即古笠,又唐时所谓席帽也。”
❷清代官帽。《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回:“里面走出一个客来……头戴着一顶二十年前的老式大帽,帽上装着一颗砗磲顶子……后头送出来的主人……头上戴着京式大帽,红顶子花翎。”《清史稿·列传十·万传》:“克什纳,嘉靖初掌塔山左,明授左都督,赐金顶大帽;既,为族人巴代达尔汉所杀。”

大帽(明王圻《三才图会》)

大帽

大帽

见“礼帽”。

☚ 凉帽   便帽 ☛
0000552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8:5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