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non-paroxysmal junctional tachycardia
又称“加速的交界性逸搏心律”、“加速的交界处自主心律”、“自搏性交界处心动过速”。由Piak 及Dominquez于1957年首先报告。当房室交界处固有起搏点的自律性增高,略超过窦性心律并控制心室时,即形成非阵发性房室交界处性心动过速。心电图特点:
❶P'-QRS-T(或 QRS-T-P')波群具有交界性心律的特点;
❷心率70~130次/min,多在70~100次/min;
❸开始和终止多非突然;
❹QRS波群规则,形态与窦性相同,前后可有或无逆行P波,常伴有房室分离和心室夺获。若合并前向或逆向传导阻滞(一或二度),则P'-R或R-P'延长,P'与QRS比例改变,心律不规则而较慢。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多见于洋地黄中毒、急性心肌梗死、急性风湿热、心脏手术和应用阿托品、异丙基肾上腺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