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青年救国会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青年救国会 简称“青救会”。1935年11月中共中央决定把共青团改成为具有广泛群众性的青年抗日救国组织。1936年冬起,各抗日根据地纷纷建立青救会组织。1937年4月在延安召开西北青年第一次救国代表大会,通过《全国青年救国纲领》,制定《中华青年救国联合会组织简章》,成立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简称“西青救”,在全国青年救国联合会成立前,为全国各地青年抗日救国团体的最高领导机关。1938年10月西青救在延安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决定成立中华青年救国团体联合办事处,作为领导全国青年救国运动的机关。会后,各解放区普遍建立并迅速发展青救会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亦于1940年后并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青救会动员和团结广大青年参战,支援前线,进行抗日救国宣传,开展生产运动和减租减息,推行文化教育等工作。 青年救国会 青年救国会简称“青救会”,原称“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1937年成立于延安,是党的先进青年组织。李毅弘原名李放洲,化名甘呐(临洮人),于1938年秋经 “兰州八路军办事处”介绍,与王君朗、陈寄沧、王赫煊等人去陕北参加革命。李先后在陕北公学、中共华北联合大学、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第五期)学习毕业。1940年5月,由中共中央党务委员会书记兼中央西北工委秘书长李维汉 (罗迈),派遣李毅弘来甘肃国统区开展地下工作。李潜入临洮、兰州后,积极宣传党的抗日救国主张,传播革命思想,在临洮秘密建立发展“青救会”组织,至1945年吸收会员42人。1946年7月,正式成立 “临洮青救会委员会”,李毅弘任书记,至1949年8月,在临洮、会川、渭源、陇西、武山、兰州等地,发展会员270多人。“青救会”在中共陇右工委领导下, 积极配合开展对敌斗争,秘密策动敌军起义,并成立地下武装组织——“西北青年纵队”,扰乱打击敌人。为迎接支援甘肃解放, 发挥了积极作用。新中国成立后,鉴于“青救会”已完成历史任务,中共中央西北局组织部指示,于1950年5月撤消,其会员符合中共党员、青年团员条件者, 按组织手续入党入团。 ☚ 陇东抗日民主政府第三次普选 中共平东工作委员会 ☛ 青年救国会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团结各界青年一致抗日的青年群众组织。简称“青救会”。1937年4月在延安成立“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1938年又在延安成立“中华青年救国团体联合办事处”,作为领导全国青年工作的机关。以后各解放区普遍建立了“青年救国会”。其任务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抗日救国宣传,动员青年积极参军参战,开展减租减息和生产运动等工作。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