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雷雨前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雷雨前 雷雨前抒情散文。茅盾著。作于1934年夏秋之交。收于1935年出版的《速写与随笔》,见《茅盾文集》第2卷。从“清早起来”起笔,写雷雨前闷热的特征:“满天里张着个灰色的幔”,“浑身的毛孔全都闭住,心口泛淘淘,像要呕出什么来”。接着写上午至下午3时左右天气变化,加倍闷热的情景和令人窒息的感受。又写雷雨前苍蝇、蚊子、蝉儿等昆虫的活动和人们焦躁等待的心情。最后写雷雨即将来临的景象:雷电像巨人挥刀向布满天地的“灰色的幔”发起进攻,它在咆哮怒吼,在挥动着闪光的大刀勇猛地战斗着。全文以“让大雷雨冲洗出个干净清凉的世界”作结,预示反动统治必将崩溃,美好的社会一定实现,表达了人民渴求解放的愿望。作品以雷雨前的闷热的自然景象为引线,描写了一幅沉郁与争斗交织着的画面,其中以令人窒息的“灰色的幔”象征反动统治下的黑暗的社会现实,以“雷雨”和“巨人”象征已在我国大地上掀起的红色风暴和革命力量,寓意深刻,富于强烈的革命激情和时代气息。 ☚ 肉腿 茅店塾师 ☛ 雷雨前 雷雨前茅盾作。初载《漫画生活》月刊1934年第1号。后收入1935年12月上海开明书店版《速写与随笔》,上海开明书店1935年12月初版。本文以象征手法描绘三十年代中国社会政治形势。文中的“灰色的幔”是反动统治势力的象征,它貌似强大,把大地严严实实地罩着,不让透进一丝儿风;在它的高压下,繁殖起来的是“苍蝇”和“蚊子”,“蚊蝇给你传染病,蚊子却老实要喝你的血”;还有“蝉儿”,它们是只知唱高调的,扭妮作态的可怜虫。然而,真正有力量的却是“幔外边的巨人”,他咆哮发怒,不停歇地向灰色幔进攻,终于用电闪的大刀,“一下子把那灰色的幔扯得粉碎了。”这个巨人,正是当时党领导的工农革命力量的象征。文末表达了作者的期望: “让大雷雨冲洗出个干净清凉的世界!”全文用象征手法写成,想象丰富,形象鲜明、生动,寓意明确。 ☚ 钓台的春昼 给亡妇 ☛ 《雷雨前》清早起来,就走到那座小石桥上。摸一摸桥石,竟像还带点热。昨天整天里没有一丝儿风。晚快边响了一阵子干雷,也没有风,这一夜就闷得比白天还厉害。天快亮的时候,这桥上还有两三个人躺着,也许就是他们把这些石头又困得热烘烘。 (1935年开明书店《速写与随笔》) 赏析这是一篇作者在消沉、苦闷的情绪“被海风吹得干干净净”了之后写的。基调呈现出一种开朗、乐观、进取的战斗激情,尤其是文末作者气势磅礴、充满自信地喊出了“让大雷雨冲洗出个干净清凉的世界”的呼声,更是时代的最强音,也是作者重新投入新的战斗的宣言。 茅盾是现实主义艺术大师,他坚持现实主义,又不“独尊”现实主义;立足于现实主义,又能博采中西艺术精华,融汇新的表现手法。《雷雨前》主要采用象征的艺术手段,表现了30年代整个中国的社会现实。文中以“灰色的幔”象征黑暗势力,以苍蝇、蚊子、蝉象征形形色色的社会势力和社会思潮,以幔外的持刀巨人象征革命势力,以暴风雨的到来象征革命高潮的兴起。这种象征手法的运用和对暴风雨的热切渴望之情,使作品放射出革命理想主义的光辉,显示出革命浪漫主义的色彩。 全文紧扣题目,逐层展开,四个自然段构成两个部分。前一部分,作品主要采用写实手法,描述了大雷雨到来之前出现的郁热难耐、密云不雨的气氛。从早晨直到下午,人们都处在一种烦闷郁热、令人窒息的氛围中。“人像快要干死的鱼”,“空气比以前加倍闷!那幔比以前加倍厚!天加倍黑!”这里连用三个“加倍”,三个惊叹号,进一步渲染出沉闷凝重的烦躁气氛,这种气氛象征着国民党统治下的黑暗与恐怖,以及生活在黑暗与恐怖中的人们的焦虑不安和痛楚难耐的困境。 后一部分,集中描述了那象征革命势力的持刀巨人的理想形象。这里,作者从写实手法自然而然地过渡到浪漫主义的表现方法。先用漫画的笔法勾画出苍蝇、蚊子和蝉的反面形象,这些群丑的出场,使人“觉得世界末日也不会比这再坏”。这一句,一语双关,寓意深邃,黑暗的末日即将过去,光明的未来必将出现。这就为下文描写大雷雨的到来作了艺术铺垫。紧接着描绘了雷声、电闪、大风俱来的情景。由于雷鸣、电闪、狂风的骤然而至,于是蚊蝇躲逃,蝉儿止鸣,一切皆变,人身清爽。从文章的最末一句,可以联想到高尔基的《海燕》中“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的结语。茅盾写此文时,很可能受到《海燕》的启示,但茅盾所迎接的是一个“干净清凉的世界”,比之于高尔基渴求“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的呼喊,立意似乎更高,也更富有理想主义的色彩。 这篇随笔,构思严谨,气势雄浑,虚实结合,情景交融,堪称审美化的实写和理念化的抒情水乳相谐的精品佳作。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