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雪莱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雪莱

雪莱1792—1822Xuelai,Percy Bysshe Shelley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与拜伦齐名。出生于一个古老的贵族家庭,幼年受到良好的教育,曾入著名的伊顿公学。1810年入牛津大学,对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发生广泛的兴趣,受到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影响,反对压迫奴役、反对宗教迷信、主张通过教育来进行社会改良,曾写过《无神论的必要性》、发表《告爱尔兰人民书》和《人权宣言》,抨击宗教、提倡民族独立、宣传自由、平等、人权和博爱的思想。
长诗《麦布女王》(1813)是其第一部重要作品,诗人通过执掌人类命运的女王携一少女的灵魂云游宇宙,俯视人间,评古说今,谴责暴政和宗教迷信,批判资本主义的金钱关系,宣传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长诗《伊斯兰起义》(1818)表达对法国大革命战斗精神的热情肯定和对人类解放的乐观信念。诗剧《钦契》(1819)以一个无恶不作、万劫不复的魔鬼形象,鞭挞贵族的荒淫暴虐、教皇的虚伪毒辣。
《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1819)是雪莱的代表作。它以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盗天火给人类的故事为基本内容,塑造了一个不畏强暴,敢于反抗暴君,热爱人类,甘愿为人类幸福而献身的艺术形象。通过这一形象,诗人抨击英国专制统治的罪恶,讴歌人民大众反抗暴政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这首长诗气魄宏伟、想象丰富、感情充沛,是浪漫主义诗歌中的典型作品。
雪莱的许多短诗极富抒情色彩。《西风颂》、《致云雀》、《云》等都是经久不衰、千古传唱的佳作。
在英国诗歌史上,雪莱的抒情诗是出类拔萃的,想象丰富、音韵和谐、比喻美妙、哲理深刻。

☚ 拜伦   叶芝 ☛
雪莱

雪莱1792—1822Xuelai

英国诗人。出身贵族家庭,其祖父是男爵,父亲当过国会议员。雪莱入牛津大学时,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有广泛兴趣,受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影响,1811年曾因写哲学论文《无神论的必然性》,用逻辑推理论证上帝并不存在,被开除学籍。1812年为支持爱尔兰人民反对英国统治的斗争,他自费印刷并在街道散发他的《告爱尔兰人民书》,提倡民族独立,宗教解放,宣扬自由、平等、博爱和人权。1816年与拜伦相结,后结为知交。他不仅写有针砭时弊、揭露与鞭挞封建专制暴政的政治讽刺诗,也写有讴歌大自然的咏物诗,如《西风颂》、《致云雀》,均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他除写长诗、短诗、散文外,还创作诗剧,著名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用象征手法描述普罗米修斯和朱庇特的斗争,意在表现法国革命失败后的欧洲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对封建复辟势力的英勇抗争,主人公形象概括了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反奴役反压迫、争自由求解放的革命精神,也体现了诗人自己坚定的立场和对未来美好社会的追求。1822年,在海上航行遇暴风雨,覆舟身亡,他死时不足30岁。马克思称他是一位真正的革命家,社会主义的急先锋,恩格斯赞他是天才的预言家。人们把他看作是诗坛上的普罗米修斯。

☚ 拜伦   济慈 ☛
雪莱

雪莱1792~1822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1811年在牛津大学读书期间因发表《无神论的必要性》的小册子,被开除出校。后赴都柏林参加爱尔兰反对英国统治的民族解放运动。1813年发表第一首长诗《麦布女王》,揭露暴君和僧侣对人类自由和才智的摧残。他憎恨现有的财富分配,把人类的希望寄托于一个丰衣足食的乌托邦社会。因其触怒统治阶级,被迫侨居意大利,与拜伦交往密切。1822年因覆舟溺海而亡,骨灰葬于罗马新教徒公墓。

雪莱像


雪莱主要作品有长诗《伊斯兰的起义》,主题是对旧势力的反抗。抒情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五幕悲剧《钦契一家》等,抨击专制暴政,歌颂资产阶级革命,表达反抗专制统治的斗争必然胜利的信念。此外,他还写了著名的政治抒情诗《致英国人之歌》、《自由颂》和《西风颂》等。
雪莱的诗想像丰富,音韵和谐,比喻精妙,富有哲理,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和时代气息,表现了他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他在未完成的论文《诗之辩护》中,阐明了英国积极浪漫主义的文学观点,肯定了诗人的社会作用和诗歌的教育意义,给当时欧洲异常沉闷的思想界注入了 一股生机。
☚ 拜伦   济慈 ☛

雪莱

见“文学”中的“雪莱”。


雪莱1792—1822Percy Bysshe Shelley

英国诗人。生于贵族家庭。早年渴望自由,在剑桥大学读书时,发表挑战性论文《无神论的必要性》,被学校开除。他的政论《告爱尔兰人民书》和第一部长诗《麦布女王》引起英国统治者的仇恨,迫使雪莱永远离开英国,流亡异国。在意大利定居期间,完成抒情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英国1819年“彼得卢事件”刺激他写下了一系列优秀的、充满革命激情的政治诗歌。著名的有《致英国人民之歌》、《暴政的游行》、《1819年的英格兰》等。抒情短诗在其整个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西风颂》、《云雀》等都是名作。其文学观点集中表现在长篇论文《诗辩》中。其诗宣传自由、平等,富于鼓动性。

雪莱

雪莱

雪莱 (1792—1822),英国诗人,改革家。马克思称雪莱为革命家。出生于乡村地主家庭,祖父是男爵。
雪莱19岁与同学霍格印发 《无神论的必要性》 小册子,被牛津大学开除,并导致断绝父子关系。同年在爱尔兰发表《爱尔兰人之歌》、《致爱尔兰》 等支持爱尔兰反抗英当局压迫的斗争。21岁发表第一部重要寓言长诗 《麦布女王》,批判资本主义和封建社会弊端,捍卫劳动者权利,被马克思称赞为 “宪章派的圣经”,为工人报刊所广泛引用。著名无韵长诗《伊斯兰的反叛》,借 “黄金国” 良民对暴君造反的神话,赞扬法国革命,抨击镇压革命的欧洲暴君,鼓励同代人不要丧失信心。1818年雪莱移居意大利,1822年不幸翻船溺死。从1818年至1822年四年内,诗人写了大量的传世杰作,如抒情诗《西风颂》,其中有举世闻名的警句 “冬天如果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诗剧 《被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悲剧 《饮契一家》、《暴政的行列》、《暴君奥狄浦斯》,对英国的暴君进行了无情的鞭挞和揭露。其他重要作品有长诗 《罗萨林和海伦》、《尤里安和马达洛》、《阿特拉斯的女巫》、《希腊》,著名抒情诗 《致云雀》,爱情诗 《我灵中之灵》,哀悼济慈的挽歌 《阿多尼斯》,以及写理想和追求的早期著名诗篇 《孤独的精神》 等。著名的散文作品有 《改革的哲学观》、《诗之辩护》。

☚ 拜伦   巴尔扎克 ☛
雪莱

雪莱1792~1822

英国诗人。出身于贵族家庭。其父为国会议员。12岁入伊顿公学学习,并开始写诗。此间受启蒙思想与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影响。在牛津大学求学时,因撰写哲学论文《无神论的必要性》触怒教会,被学校开除,其父亦在经济上不再接济。1812年到达都柏林,散发《告爱尔兰人民书》,支援爱尔兰人民反对英国政府的斗争,之后又以诗歌为继续斗争的武器。1816年旅行瑞士时结识拜伦,两人友谊甚笃。1822年在意大利渡海途中,不幸覆舟溺死。主要著作有长诗《麦布女王》(1813)、《伊斯兰起义》(1818)和《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等,后者为其代表作。它取材于古希腊悲剧,通过热爱人类的先知普罗米修斯与代表邪恶的神王朱比特之间的斗争及其胜利,表达了诗人打倒暴君,建立一个充满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社会的美好愿望。长诗气势磅礴宏伟,想象丰富,节奏明快,充满浪漫主义激情,是一部融合希腊悲剧形式与现代革命思想的杰作。政治抒情诗有《致英国人之歌》、《虐政的假面游行》、《自由颂》等,号召工农起来反抗暴政,争取自由。晚期所作《西风颂》 (1819)为描写自然景物的著名诗篇。诗中以西风象征革命力量,洋溢着革命者的乐观主义精神。诗末两句“如果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么?”脍炙人口,广为流传。恩格斯称其为“天才的预言家”。另有论文、散文、书信等。

☚ 拜伦   济慈 ☛
雪莱

雪莱1792—1822Shelley, Percy Bysshe

英国诗人。生于贵族、地主家庭。1804年入伊顿公学。1810年入牛津大学。第二年写出哲学论文《无神论的必要性》,自费出版,因此被学校开除。父亲也因此断绝了对他的经济供应。1812年到爱尔兰,发表演说,写政论文支援爱尔兰人民反对英国压迫的斗争。1813年自行出版的长诗《仙后麦布》谴责了基督教,批判了当时的社会制度。1814年到意大利和瑞士旅行。在瑞士和拜伦见面,建立了友谊。1816年雪莱回国。英法院因他是无神论者,剥夺了他抚养与前妻生的孩子的权利,报刊借此对他进行攻击,他被迫永远离开祖国。1818年,和拜伦同住地中海滨。1822年,与友人在海上驾船时,遇风暴溺死。拜伦参加了火化。雪莱的著名作品有:长诗《莱昂和西丝娜》、又名《伊斯兰的反叛》、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悲剧《钦契一家》、诗歌《暴政的行列》、《致英国人之歌》、《致云雀》、《西风颂》等。

☚ 拜伦   济慈 ☛
0000080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6:0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