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嗣位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 (1722年12月20日),康熙驾崩,由理藩院尚书隆科多宣布圣祖遗诏,以皇四子胤禛嗣位。胤禛遂得帝位,是为雍正帝。此遗诏签署时间是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但胤禛于十六日才公布遗诏,且只宣读满文本,没有宣布汉文本。当时御史汤保等人提出质疑,胤禛就此作了一个没有说服力的说明。后来公布的汉文本,不是康熙亲笔,是胤禛后来搞的。因此关于雍正继位多有可疑之处,时人及后人有种种传说。雍正在位时就有人说,康熙原欲传位十四阿哥允禵,而四阿哥胤禛将 “十” 字改为 “于”字篡了位。另一种说法是康熙在病中降旨召十四阿哥允禵来京,但圣旨被隆科多隐瞒。待康熙病死,隆科多便假传圣旨立胤禛为帝。这两种说法都缺乏根据,难于成立。按清朝制度,书写皇子时,不写“某子”,一定要冠以 “皇” 字,作“皇某子”。如按传言所说,“皇位传十四子”,十四子前没有 “皇”字,不合清朝制度; 若加 “皇” 字,原文则为 “皇位传皇十四子”,若将“十”字改为 “于”字,遗诏变为 “皇位传皇于四子”,文法不通。是以胤禛不可能作这样的篡改。而 “于” 与 “於” 在清代并不通用。隆科多匿旨之说也不能令人信服,因皇帝诏旨例由内阁承办,兵部所辖驿站发送,隆科多实难阻挡。这样,康熙在临终前选择胤禛为继承人是有可能的。因为胤禛在众兄弟激烈争夺皇位斗争中,一向隐忍不发,博得康熙好感,同时他又内结隆科多,外交年羹尧,保证了他能顺利登上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