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集体行动的逻辑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集体行动的逻辑

关于经济活动中个人理性并不必然导致集体理性的一种理论。“集体行动的逻辑”这个术语来自于美国经济学家奥尔森(Olson,Mancur 1932—1998)1965年出版的研究集体行动问题的著作——《集体行动的逻辑》。如果某项活动或者福利的获得需要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集体行动问题就出现了,即某一个决策集体的每个成员必须单方面决定是否参与提供某种集体产品。集体产品,是指如果一个集团内的任一个成员能够消费它,那么它就必然被这个集团内的其他成员消费。比如说一个社区内的路灯就是典型的集体产品。也就是说,集体产品是一个集团内的公共产品,在这个集团内,这种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征。集体产品本身的特性,特别是集体产品在集团内成员消费上的非排他性,自然使得不为集体产品的提供作出贡献(付出成本)的集团成员也可以获得集体产品。集团越大,分享收益的人越多,个人的行动对集团利益的影响越小,集团内的成员“搭便车”的动机就越强烈。这就意味着仅仅依靠个人的自愿,集体产品的供给将是不足的,集体产品不可能依靠个人的自愿提供来解决。因此,个人理性并不必然导致集体理性,个人理性不是实现集体理性的充分条件。个人理性,是指每一位个人都可以认清自己所处的环境(即所面临的约束条件),都可以认清自己的行动目标(即自身福利最大化)。理性的个人均是按照在既定的约束条件下,使自身福利最大化的原则选择自己行动的。这意味着个人的行动具有连续性和可预测性。集体理性,是指一个集体内的每个成员都按照使所有成员的共同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行事。集体理性意味着集体行动的有效率性和可预测性。
在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理论提出之前,人们普遍接受的观念是:如果某些个人之间的共同利益足够大,同时他们也都意识到了这一点,那么他们将会很自然地团结起来,为其共同的利益而努力。奥尔森借助集体行动的逻辑证明了这种观念的错误。由于普遍存在的“搭便车”现象,对大家有好处的集体行动不会自然产生。集体行动的产生至少必须具有两个重要条件:(1) 组成集团的人数必须足够少。人数少,一方面意味着每个成员的影响力相对较高,个人的“搭便车”行为对集体利益的影响较大并且较易察觉。另一方面还意味着个人从集体收益中得到的收益比例较大,意味着由个人行动向集体行动过渡的成本较低。而在很多人中间,要形成统一意见并且在执行过程中实施有效的监督则非常困难。 (2) 存在着某种迫使或者诱使个人努力为集体行动作出贡献的激励机制,即“选择性激励”机制。也就是说对个人的奖励或惩罚都要有其针对性,按照其对提供集体产品的贡献程度区别对待,从而激励或者强迫个人为集体利益作出贡献。这两个条件是相辅相成的,构成集团的人数和建立行之有效的选择性激励机制的难度之间一般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的逻辑表明:亚当·斯密(Smith,Adam,1723—1790)所揭示的“个人理性会导致集体理性”这一社会“第一定律”的后面还存在着社会“第二定律”,即无论个人如何精明地追逐自身利益,一种对集团或社会有益的结果很可能不会自发出现。个人理性和集体理性可能是冲突的。此时,只有借助于一只“看得见的手”或者适当的制度安排,才能得到有效的集体结果。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5: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