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儿童保健 集体儿童保健托儿所、幼儿园的儿童保健措施。包括: ❶生活制度:根据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教育特点和季节因素,将一日主要活动,如吃饭、睡觉、户外活动、作业等,在时间、顺序、间隔上给予合理安排,使儿童生活有规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❷膳食管理:鼓励母乳喂养并及时添加辅食,制订合理的、切实可行的幼儿食谱,定期计算幼儿进食量和营养素,结合体检结果对膳食和幼儿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价。 ❸体格锻炼:组织户外活动,接受日光、空气对身体的良好作用。增强儿童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❹精神卫生:改善托幼机构的环境(适宜的微小气候,正常活动的空间,美化、绿化等生活环境的改善,以及社会心理环境的改善,对儿童亲热、公正,要求适当等)。对儿童进行心理卫生教育,诸如学习社会交往的技术,培养角色意识,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以及性教育等。及早发现儿童中各类行为问题,早期干预;进行纠正;发现各种心理障碍,使之消灭在萌芽阶段。 ❺卫生制度:如各种健康检查制度、消毒制度、隔离和接触者管理制度、计划免疫等,以预防传染病。 ❻安全制度:如儿童接受制度、药品保管制度、饮食卫生监督等,严防中毒和走失等意外伤害的发生。 ☚ 6.2 集体儿童保健与营养 合理生活制度的制订 ☛ 集体儿童保健 集体儿童保健jiti ertong baojian托儿所、幼儿园的儿童保健措施。包括: ❶生活制度:根据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教育特点和季节因素,将一日主要活动,如吃饭、睡觉、户外活动、作业等,在时间、顺序、间隔上给予合理安排,使儿童生活有规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❷膳食管理:鼓励母乳喂养并及时添加辅食,制订合理的、切实可行的幼儿食谱,定期计算幼儿进食量和营养素,结合体检结果对膳食和幼儿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价。 ❸体格锻炼:组织户外活动,接受日光、空气对身体的良好作用。增强儿童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❹精神卫生:改善托幼机构的环境(适宜的微小气候,正常活动的空间,美化、绿化生活环境,以及社会心理环境的改善,对儿童亲热、公正,要求适当等)。对儿童进行心理卫生教育,诸如学习社会交往的技术,培养角色意识,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以及性教育等。及早发现儿童中各类行为问题,早期干预,进行纠正;发现各种心理障碍,使之消灭在萌芽阶段。 ❺卫生制度:如各种健康检查制度、消毒制度、隔离和接触者管理制度、计划免疫等,以预防传染病。 ❻安全制度:如儿童接受制度、药品保管制度、饮食卫生监督制度等,严防中毒和走失等意外伤害的发生。 ☚ 集体儿童保健、 健康教育 健康检查 ☛ 集体儿童保健 集体儿童保健集体儿童保健是指托儿所、幼儿园等集体儿童机构的保健。 新中国建立初期,沿袭解放区的习惯,将七岁前小儿安置一处抚养,称为保育院或幼儿院,归卫生部门领导。1956年,政府颁发文件明确规定,收托三岁以下儿童的为托儿所,3~6周岁者为幼儿园。卫生部门负责托儿所业务领导和幼儿园的卫生保健业务指导。 托儿所是三岁前儿童的集体保教机构,应贯彻以保为主、保教并重的工作方针,以培育体格健壮,品德优良,智力发达的一代新人。 为实施对托儿所的业务领导,卫生部曾颁发《城市托儿所工作条例》(试行草案)、《三岁前小儿教养大纲》(草案),并与教育部联合颁发《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草案),委托有关单位培训托儿所干部,召开会议交流托儿所保教工作、举办示范托儿所、实验托儿所等各方面的经验。 根据《城市托儿所工作条例》的规定,一般托儿所设所长一人,大型托儿所(收托儿童在80名以上者)可增设副所长一人。婴幼儿与保育人员之比: 哺乳室及托儿所的乳儿班、小班(年龄在一岁半以下者)全托为3~3.5:1,日托为4~5:1;托儿所中班、大班(年龄在1.5~3岁)全托为4~4.5:1,日托为6~7:1。儿童与行政、医务、工勤人员的比例全托为11~13:1,日托为15~17:1。托儿所工作人员中青年妇女占绝大多数,可按工作人员总数的5%左右设置机动人员,以作生病、产假等代班工作。 托儿所根据收托名额,设置受过专业训练的专职或兼职医务保健人员,负责婴幼儿保健、医疗以及卫生知识宣传教育等项工作。全托儿童在100名以上、日托儿童在150名以上设专职医务保健人员1~2人,全托儿童在200名以上,每增加100名儿童增设专职医务保健人员1人。医疗、妇幼保健部门承担托幼机构医务人员的业务指导。对无医务人员的小型托幼单位,则更应注意日常辅导和督促检查工作。 集体儿童保健的内容包括建立合理的卫生制度,搞好婴幼儿营养、体格锻炼、健康检查、卫生消毒及隔离制度,防止急慢性传染病、常见病、多发病等。 (1) 集体儿童保健工作要特别重视防止传染病。首先要做好各种健康检查,防止把传染病带入托幼机构。婴幼儿入园、所前必须进行全身健康检查。工作人员参加园、所工作前也必须进行健康检查,经医疗保健机构证明无传染病,其他健康条件亦合格者,方可入园所工作。入园、所后,无论是儿童或工作人员都要按照规定时间进行定期健康检查。全日制(日托)儿童要坚持晨检及全日健康观察。寄宿制(全托)儿童要做好每周一的晨检和平日的健康观察。 要建立卫生消毒隔离制度。各园、所要根据自己的条件建立隔离室或观察床。儿童患传染病应先行隔离观察,并请医务人员治疗。疾病全愈隔离期满,方可回原班组。同时要做好所在班组的消毒,接触儿童的检疫隔离观察等工作。为解决房屋困难的托儿所患传染病儿童的隔离问题,一些城市以街道为单位,设立统一的隔离托儿所。所内有严格的入、出所,疾病观察治疗,膳食营养管理等制度,同样起了隔离的作用。 要制定并严格执行日常消毒制度和儿童卫生习惯的培养,如儿童生活日用品的专用(每人一巾一杯),流动水洗手,饮用开水,饭前便后洗手,饭后漱口 (幼儿要早晚刷牙),定期洗头、洗澡、剪指甲,不随地吐痰等。认真做好预防接种工作,做到一个不漏,全程足量地接种各种菌疫苗并有完整记录。 (2) 从多方面入手积极提高儿童健康水平,提高抗病能力。要根据儿童年龄、季节订出合理的生活制度,做到生活有规律,起居有定时,有充足的睡眠和户外活动时间。合理的生活制度是集体儿童保育机构的工作基础,保教人员只有按合理的生活制度组织小儿的生活,才能有计划地全面细致地照顾好孩子。生活制度就是根据小儿生理特点,把一日主要生活内容,如吃饭、睡觉、游戏(作业)等每个环节,在时间、顺序、间隔上给予合理安排,最大限度地满足各年龄小儿的生理需要。 要供给热量和营养素充足的伙食,保证婴幼儿生长发育的需要。鼓励母乳喂养并及时添加辅食。要有人负责营养,制定适合儿童年龄的食谱并定期更换。医务人员要定期计算婴幼儿的进食量和营养量。许多地区的实践证明,集体儿童机构办好儿童伙食是保证儿童健康极为重要的条件。 为了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培养儿童坚韧顽强的品格,有计划地开展儿童体格锻炼十分必要。最简单的锻炼方法就是充分利用大自然的条件,多做户外活动,接受日光、空气对身体的良好作用。在正常气温下,无论春夏秋冬,每天坚持两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如有可能,创造条件利用日光、空气、水进行三浴锻炼,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锻炼要持之以恒和循序渐进。对体弱儿要给予特殊照顾。对于主动活动能力差的一岁以内婴儿可以采用每日给予一、二次被动操或主被动操。一岁以上,特别是一岁半以上的幼儿,可以做竹杆操,模仿操等多种健身体操。 (3) 做好卫生监督和家长联系工作,调动两方面的积极性,共同做好集体儿童保健工作。托儿所幼儿园内须建立安全制度,注意房屋、场地、家具、玩具、用具的安全,避免砸伤、摔伤、烫伤等事故的发生。药物须妥善保管,吃药时仔细核对,剧毒药品要专人管理。建立健全儿童接送制度,避免走失或错领儿童;要有相应组织或人员监督伙食管理和卫生制度的执行。托儿所、幼儿园的地址不得选在危害儿童健康发育的地方,如放散有害气体的下风侧。新建园、所要符合国家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利用旧房舍举办的,也应改造,尽量适合儿童健康成长的需要。要定期召开家长会或以其他方式和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儿童的生长发育和健康情况应成为双方联系的重要议题。 集体儿童保健质量指标包括: 婴、幼儿童传染病发病率、续发感染率;全程足量预防接种率;每日摄入热量与营养素(蛋白质、维生素、钙、铁等)占需要量的百分比;参加体格锻炼儿童的比例及其医务观察(如体重、身高、患病等);生活制度的合理程度;体格及神经精神发育水平;环境卫生;儿童及工作人员个人卫生情况;佝偻病、营养性贫血、寄生虫病、腹泻、皮肤病等常见病的患病率;安全事故发生率(按情况划分轻、中、重级);儿童出席率及流动率等。 ☚ 计划生育技术指导 散居儿童保健 ☛ 000142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