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发罕鄂伦春一作“雅发罕俄伦春”。清代散居布特哈(今嫩江一带)专门以纳貂为役的一部分鄂伦春族。“雅发罕”亦作“雅法罕”、“雅德罕”,满语音译,意为“步下”或“步行的”。因其行猎少马多步行, 故称。自康熙(1662—1722)年间于其地设置布特哈总管衙门后, 由布特哈官五员分治,三岁一易, 号曰谙达。谙达每年以征貂至其境。1882年(光绪八年)设立专管鄂伦春事务的兴安城总管衙门统之。参见“摩凌阿鄂伦春”。 雅发罕鄂伦春清代对散处山野以纳貂为役的广大鄂伦春猎民的称呼。亦作“雅发哈俄伦春”。“雅发罕”,满语音译,意为“步下”或“步行的”。因其出猎少马多步行,故称,以区别于被调充驻防骑兵之※“摩凌阿(骑马的)鄂伦春”。后虽骑马狩猎,仍沿用是称。史载其由布特哈总管衙门派5员分治,3岁一易,号“谙达”,每年至其境征貂,应征者予先至指定地点,纳貂后即散入山林,无法寻其踪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