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谔
【生卒】:生卒年不详 【介绍】: 隋学者。 字士恢,赵郡(今河北赵县)人。北齐时,任中书舍人。入隋,历比部、考功二曹侍郎,封南和伯。后迁治书御史、通州刺史。 隋文帝统一南北朝后,在文学上,直承南北朝的浮艳之风,依然占著统治地位。作为复兴儒学的重要人物之一,他对魏晋以后的这种儒学状况深感忧虑,于是上书指斥南朝文风是“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强调随著儒家风教渐落、儒道的沦丧,将会出现种种不良风气。“忽君人之大道,好雕虫之小艺”,“指儒素为古拙、用词赋为君子”(《隋书·李谔传》)。 批评当时的社会风气是“损本逐末”,损儒学儒道之本,逐虚浮无根之末。认为儒家的经典是道德的最高标准,要求人们重视并遵循儒家的学说。他认为古代先哲感化民众,“必变世视听,防其嗜欲,塞其邪放之心,示以淳和之路,”(同上)指出改变世风的关键,是用儒家的思想指导选拔人材。这充分表达了他的爱国忧民思想。 文帝曾将他的奏书颁示天下,虽然不可能完全改变文坛风气,但也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北史》卷77、《隋书》卷66有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