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难产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难产nán chǎn

妇女分娩时胎儿不易产出。比喻著作、计划等不易实现,不易完成。

难产

(反)顺产

难产nán chǎn

比喻著作或计划等不易完成。1924年邓萃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研究科同学会会员录·序》:“北京师大教育研究科,是民国九年春季始设立,回想当日将设未设时候难产的情形,和产生后所受种种的挫折,谁也不敢预料,仅仅经过了四年零三个月的今日,有这样济济多士的效果。”

难产←→安产 顺产nán chǎn ← → ān chǎn shùn chǎn

难产:分娩时胎儿不易产出。
安产:分娩时平安地产出胎儿。
顺产:分娩时顺利地产出胎儿。
【例】 详细询问本次妊娠经过以及过去妊娠生产史,特别注意过去有否难产史、心脏病史、肺结核史。(上海中医学院 浙江中医学院等编: 《“赤脚医生”手册》) 正常分娩(顺产)从子宫开始规律性收缩,至胎盘娩出为止为整个分娩期。(同上) 她昨天到医院分娩,是安产。

写作的程度

写作的程度

从事专著的写作:立言 设言 造说 名山 著书立说 著书立言 著书立训 立说著书
 著书立说以流传后世,永垂不朽:立言不朽
 著书立说耗时甚久:汗青头白
 专心致志著书立说:仰屋之勤
绘画或写文章迅捷流畅:兔起鹘落
写字、写文章、画画快:一挥而就 援毫而就 一挥立就 一挥而成
 文思敏捷,一挥而就:摇笔即来
文字写作之迅疾:横飞
落笔轻捷,挥洒自如:纸落云烟
诗文的气势畅达,一次写成:一气呵成 一气浑成
作品不易完成:难产
勤于写作、校勘:握铅 握椠 握素披黄
写作之勤奋:篝灯呵冻
刻苦写作:饭颗山
 费尽心力,刻苦写作:刿心刳腹
勤于著述:怀铅握椠 怀觚握椠 怀铅提椠怀铅抱椠 怀铅秉翰 怀铅握素 握铅抱椠 握椠怀铅 握素怀铅 握素披黄 握椠抱铅 抱椠怀铅
 挥笔书写,勤于著述:挥铅奋椠
不停地写作:左铅右椠 手不停挥
写作打破常规:摧陷廓清
随意写作:漫写
 毫无拘束地写作:逞笔 纵笔 肆笔
写文章迟钝:涩讷
特别书写:特书

另见:辛苦 构思

☚ 写作的程度   著述多 ☛

难以实现

难以实现

难产
心愿一时难以实现:日短心长
理想或目标很难实现:路长日暮
难以实现生子的愿望:艰于子息 子息艰难
心中的志愿难以实现:有志难酬
豪壮的志向难以实现:壮志难酬
好事难以实现:好梦难温
 美好的愿望很难实现:好梦难圆 好梦难寻 好梦难成
白日做梦,难以实现:一梦华胥
事情极难实现:铁树开花 铁树花开 花开铁树
行为违背常理,目的难以实现:掘天寻地绝地觅天 掘地讨天 掘地寻天 掘地觅天 撅地觅天

☚ 得到实现   不能实现 ☛

难产dystocia

母畜妊娠期满出现临产症候,而胎儿不能顺利产出的病证。见《活兽慈舟》。各种家畜均可发生。多因母畜妊娠期间, 使役过重, 饮喂失调, 体质虚弱, 气血亏损, 临产时胞宫收缩无力, 交骨不开; 或胎膜先破, 羊水流尽, 产道干涩; 或产时受寒冷侵袭, 血为寒凝; 或过于肥胖,缺乏运动等,都可引起难产。此外, 胎位不正, 产道狭窄, 胎儿过大和畸胎,也可导致本病的发生。证见孕畜表现阵痛,起卧不安, 频频弓腰努责, 回头观腹。阴门肿胀, 并从阴门流出黄色浆液。呼吸喘促, 有时浑身出汗, 乳房胀大, 或流出少量乳汁, 或露出部分胎衣, 或可见胎儿肢蹄或头, 但胎头迟迟不下。若经过时间太长, 患畜神疲力乏, 躺卧于地, 努责减弱或消失, 不时痛苦呻吟。气血虚弱者, 体质消瘦, 阵缩无力,口色淡白,脉多虚细, 治宜补气养血。选用十全大补汤。气滞血瘀者, 舌质暗红, 脉多沉实。治宜温经行瘀。选用验方(《中兽医治疗学》: 丹参、穿山甲、滑石、桃仁、大戟、皂角)灌服。对于胎位不正, 产道狭窄,胎儿过大等引起的难产, 应及时进行手术助产。方法: 将患畜妥加保定,术手洗净消毒, 手臂涂油, 然后伸入产道,检查胎位是否正常。如胎位不正, 可将胎儿进入阴道的部分送回子宫, 待纠正胎位后, 配合母畜努责将胎儿拉出。若无效, 应及时进行解肢或剖腹取胎术。在难产手术过程中, 要严格消毒, 细心操作, 以防感染和损伤产道, 并尽量挽救母畜和胎儿的生命。放于厩, 铺以垫草, 喂以富有营养的草料。

难产

病名。见《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三。又名产难。指胎儿娩出发生困难,为各种异常产的总称。多因气滞、气虚、血瘀、产道异常、胎位异常、胎儿异常等原因所致。杨子建《十产论》中伤产、催产、冻产、横产、倒产等均属难产范围。

难产

难产

指妊娠足月分娩时,胎儿不能顺利娩出的病证。亦称产难。多因产妇气血虚弱或气滞血瘀,影响胞宫正常活动所致,对母婴健康危害甚大;因此,要做好产前检查,如发现异常,应及时纠正和处理,以防难产的发生。辨证论治:
❶气血虚弱者,分娩时阵痛微弱,宫缩时间短,间歇时间长,产程进展缓慢,或下血量多而色淡,面色苍白,神疲肢软,心悸气短。舌淡苔薄,脉大而虚或沉细而弱。以蔡松汀难产方(黄芪、当归、茯神、党参、龟板、川芎、白芍、枸杞)大补气血,润胎催产。
❷气滞血瘀者,分娩时腰腹疼痛剧烈,宫缩虽强,但间歇不匀,产程进展缓慢,或下血暗红,量少,面色紫黯,胸脘胀闷,时欲呕吐。舌暗,脉弦数。以催生饮(当归、川芎、大腹皮、枳壳、白芷)加益母草理气活血,化瘀催产。针灸治疗:以三阴交、至阴为主穴。气血虚弱者加足三里、复溜,气滞血瘀者加合谷。针刺平补平泻法。至阴艾炷灸,每穴7—9壮。调护:
❶孕产期应积极预防难产的发生,定期检查,发现疾病,及早治疗。
❷当临产征兆开始后,应加强护理,避免体力过度消耗,防止子宫收缩乏力。

☚ 胎位不正   13.12 产后病 ☛

难产dystocia

在分娩过程中,胎儿不能顺利娩出,且常引起母畜或胎儿损害的一种疾病。难产可分为产力异常性、产道异常性和胎儿异常性3类,三者可相互影响,只有主次之分。
❶产力异常。如阵缩和努责微弱,阵缩和努责过强与子宫疝等。
❷产道异常。如骨盆畸形,骨盆狭窄,子宫颈未开放或开张不全,阴道狭窄、阴门狭窄以及子宫扭转等。
❸胎儿异常。如胎儿活力不足,胎儿畸形,胎儿过大,胎向、胎位、胎势异常,胎儿水肿和气肿。难产原因和情况不同,其处理方法也不同。按病情可采用矫正及牵引术,截胎术或剖腹产术。

难产

病名。见《肘后方》,也称产难。妊娠足月后,胎位已下移,并已多次阵痛,甚或胎膜已经破裂,羊水和血液由阴道流出而胎儿不能娩出的情况叫 “难产” 。难产可由宫缩力的过弱或过强、产道的狭窄或有病、胎儿过大或畸形、胎位不正等因素引起。在产前应详细检查,提前采取有效措施。宋·杨子建《十产论》中所说的伤产、催产、冻产、偏产、横产、倒产、碍产等,均属难产范畴。

难产

难产

中医病症名。是指怀孕足月,胎位已向下移,而胎儿难于娩出的病症。多由产妇生理异常,产道狭窄,胎位不正,或胎儿过大,或羊水早破等原因所致。临床表现有阵发性腹痛,腰腹酸胀,小腹重坠,胞水与血俱下,胎儿娩出困难。根据胎儿首先生产出的部位不同,临床又有许多名称。如胎儿手先下的,称横产;足先下的,称倒产或逆产;肩先露的,称偏产;对于怀孕未到足月而出现腹痛好像要生产一样,而胎儿又不出的,称为试月。

☚ 胎漏   死胎 ☛
难产

难产nanchan

由于种种原因所致的异常分娩称为难产,难产不仅分娩困难,且常造成母儿损害。难产的原因有产力异常、产道异常及胎儿异常三类,三者之间相互影响。
❶产力异常性难产:包括子宫收缩乏力所致之滞产;子宫收缩过强所致之急产;子宫痉挛性狭窄环所致之滞产。子宫收缩乏力表现为子宫收缩强度弱,持续时间短,阵缩间隔时间长。滞产是指总产程超过24小时。子宫收缩乏力多发生于初产妇,尤其高年初产,对正常分娩怀有恐惧,或体质差等原因引起。子宫收缩过强可发生急产,即总产程在3小时内,主要发生在经产妇,常来不及接生,未能消毒,使产妇发生会阴、阴道撕伤,婴儿发生窒息、损伤等。
❷产道异常性难产:如骨盆狭窄与畸形所致的难产。
❸胎儿异常性难产:包括胎儿位置异常及胎儿发育异常所致的难产。难产是可以预防的,关键在于加强产前检查,以便及早发现异常情况,及时纠正。

☚ 剖腹产   臀位 ☛

难产dystocia

各种原因引起的分娩过程受阻,叫难产。原因包括母体因素和胎儿因素及妊娠因素等3方面:母体方面多见的有发育瘦小致骨盆狭窄,有心、肝、肾严重疾病及并发症,各种原因造成的子宫收缩无力,不合作不会用力,软产道有创伤、瘢痕、狭窄、肿物等;胎儿方面,胎儿发育过大、胎儿先天畸形、胎位异常等;与妊娠有关因素,前置胎盘、胎盘早期剥离、妊娠末期大失血等。在分娩前应充分进行孕妇与胎儿有关方面的检查,加强孕妇保健,及早发现异常情况,早期处理防止发生难产。

难产

由于宫缩乏力,胎儿过大或胎位不正,以及骨盆狭窄等原因,胎儿不能自然地通过母体产道娩出,必须借助于剖宫产或阴道助产(胎头吸引或产钳)娩出。临产前通过产前检查可了解产道和胎儿的情况,并对产力有所估计,以减少难产发生。


难产

病症名。指胎儿娩出发生困难,为各种异常产的总称。难产的原因,如《保产要旨》云:“难产之故有八,有因子横、子逆而难产者;有因胞水沥干而难产者,有因女子矮小,或年长遣嫁,交骨不开而难产者;……有因体肥脂厚,平素逸而难产者;有因子壮大而难产者;有因气虚不运而难产者。”产时儿手先下者称“横产”,儿足先下者称“倒产”、“逆产”,儿头偏于一侧者称“偏产”,脐带绕颈绊肩者称“碍产”。难产有虚有实,虚者阵痛微弱,坠胀不甚,治宜大补气血;实者阵痛剧烈,治宜理气活血;并配合针灸治疗,必要时手术助产。

难产nán chǎn

《本草纲目》主治第4卷产难(益母草)(95)。病名。又名产难。指胎儿娩出发生困难,为各种异常产的总称。 见《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三。多因气滞、气虚、血滞等原因所致。杨子建《十产论》中伤产、催产、冻产、横产、倒产等均属难产范围。

难产nánchǎn

见《诸病源候论》。又名产难。指胎儿娩出困难, 为各种异常产的总称。多因气滞、气虚、血滞等原因所致。杨子建《十产论》中所说的伤产、催产、冻产、偏产、横产、倒产、碍产等, 均属难产范围。

难产

难产

难产指由于种种原因所致的异常分娩,不仅分娩困难,且常造成母儿损害。故难产一向为产科的重要防治课题。
难产的原因极为复杂,可以归为:产力异常性、产道异常性及胎儿异常性三类。但值得注意的是三者往往相互影响,仅有主次,而不易截然分开。
产力异常性难产 包括子宫收缩乏力所致之滞产 (见“子宫收缩乏力”)、子宫收缩过强引起之急产及子宫局部收缩异常之子宫痉挛性狭窄环。
(1) 子宫收缩过强: 可发生急产,即总产程在3小时内。急产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即产道阻力小,所以,主要发生在经产妇,常来不及接产而生于途中或田间、厕所等处,未能消毒,产妇常发生软产道撕伤,婴儿则发生窒息、损伤、脐带断裂,出血等。
有急产史者,应特别注意,在近临产期时即住院。产兆发动后需严密观察,做好接产准备。未经准备即已分娩者需将脐带消毒后加以结扎,并在新生儿皮下或肌肉注射破伤风抗毒素1500u。产妇在田间,地上分娩,会阴有裂伤者,也应注射。会阴、阴道、宫颈伤口,清洗及消毒后进行缝合。新生儿应静卧数日,观察有无颅脑损伤症状。
(2) 子宫痉挛性狭窄环: 系子宫肌壁某一部分发生痉挛性收缩,形成局部环形狭窄,可发生在子宫体。子宫上下段交界处及子宫颈内口,从而紧束胎体较小部分,如颈部、腰部或肢体,狭窄环多数发生在子宫峡部离宫颈外口上方7~8cm处紧束胎儿颈部,阻碍胎儿分娩。也可发生在第二、三产程。发生在第三产程时可引起胎盘滞留。发生原因尚不肯定,可能与精神紧张,产程过长产妇疲劳,不适当应用催产素,以及宫腔内操作刺激等有关。
痉挛性狭窄环不增加羊膜腔压力,位置固定不移,不引起子宫破裂。但可致产程停滞。如环在胎头远侧端,则胎头高浮,环在胎头近侧端,宫缩时胎头不下降,反而上移。但须阴道检查触及收缩环方能确诊。
处理时以期待其缓解为主,采用镇静、止痛剂,如吗啡、杜冷丁等,经充分休息后,多能自行缓解。如胎儿发生窒息或胎盘潴留而产妇血压正常者,则用1%肾上腺素1ml溶于5~10%葡萄糖液250ml中,静脉缓滴(1分钟1ml),或25%硫酸镁20ml加入等量5~10%葡萄糖液静脉缓推入,也可用氟烷吸入麻醉松解狭窄环。环松解后可根据产科情况处理。不能缓解者施行剖宫产术。
产道异常性难产 包括骨产道异常性难产与软产道异常性难产。以前者为常见。骨产道异常指骨盆狭窄与畸形。骨盆狭窄又有骨盆入口、中骨盆及出口狭窄之分;软产道异常指子宫、子宫颈、阴道,外阴的病变,包括先天性畸性。分别见各该条目。
胎儿异常性难产 包括胎儿位置异常及胎儿发育异常所致之难产。胎儿位置异常又分为头位异常如持续性枕后位,胎头高直位、面先露与额先露,臀位、横位及复合先露等。胎儿发育异常又有巨大儿与畸形儿之分。复合先露较少见,为胎手或为胎足作为前述某一胎先露之并发症随同脱出,临床上所见多为头与手复合先露,常在分娩过程中由肛诊或阴道检查发现。如为骨盆狭窄,胎头不能入盆所致,宜行剖宫产术。如为骨盆较大,胎儿较小,盆腔间隙相对增大所致,则可于宫缩时,将脱出之手臂推至胎头之上,然后待其自然分娩或行手术助产(胎头吸引器或产钳术)。切忌盲目牵拉脱出之胎手,造成横位。
在分析难产的原因时,除特别显著者外,绝不可片面地根据某一种因素来估计分娩顺利与否。临床上可见骨盆虽有狭窄,但由于胎儿较小或产力较强,胎位正常,胎儿能顺利娩出者;而骨盆正常的产妇,则反可因胎儿较大,子宫收缩乏力,胎位不正,导致难产。因此,临床上有头盆称与不称的概念,不可忽视(见“头盆不称”)。
难产是可以预防的。关键在于加强产前检查,包括孕期宣教,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及时纠正;对于不能纠正者,应早定分娩处理方案,并严格执行有关医疗机构的会诊、转诊制度。

☚ 胎儿窘迫   子宫收缩乏力 ☛

难产

难产

妊娠足月,孕妇临产,胎儿不能顺利娩出者,则称“难产”,也名“产难”,始见于《肘后方》。发生难产的原因,历代文献论述较多,如《保产要旨》云:“难产之故有八:有因子横子逆而难产者,有因胞水沥干而难产者,有因女子矮小或年长遣嫁,交骨不开而难产者,……有因体肥脂厚,平素逸而难产者,有因子壮大而难产者,有因气虚不运而难产者。”综上所述,难产有产力异常,产道异常,胎儿、胎位异常等原因。本条以讨论产力异常为主。所谓产力是指促使胎儿自子宫内娩出的一种动力。产力异常导致难产的主要机理,是气虚不能促胎外出,或气滞血不流畅碍胎外出。故本病治疗重在调气和血,滋其荣,益其气,使子母精神接续,自无难产之虑。如因产道异常,或胎儿过大所致的难产,均非药物所能解决,须及时手术助产为要。
气虚难产: 孕妇素体虚弱,正气不足,或临产用力太早,耗气伤力,气虚失运,令儿难出。如《胎产心法》云:“孕妇有素常虚弱,饮食减少,至临产乏力者;或因儿未欲出,用力太早,及儿欲出,母已无力。令儿停住。”证见产时阵缩微弱,或产程过长,用力过早,气虚无力,神疲肢软,久产不下,脉虚大。治宜大补元气。方用独参汤(《景岳全书》),也可用催生如意散(《胎产心法》)。此二方必须在“正产”阵缩微弱时服,体壮者勿用。若兼血虚者,证见产时下血过多,浆血干涸,胎失滑润,久产不下,脉沉细。治宜补气益血。方用蔡松汀难产方(《经验方》)。
气滞难产: 临产过度紧张,心怀忧惧,或产前过度安逸,以致气不运行,血不流畅。《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云:“难产之由,……或胎前喜安逸,不耐劳碌,或过贪眠睡,皆令气滞难产。”证见腰腹胀痛剧烈,久产不下,精神抑郁,胸闷脘胀,苔薄白微腻,脉沉弦。治宜理气行滞。方用催生饮(《济阴纲目》)。若气滞兼血淤者,证见下血黯红,量少或有血块,舌黯红,脉沉实。治宜活血行滞。可于上方加益母草、牛膝以活血行淤。
对难产的治疗,重在预防,若产前检查发现胎位不正者,及时选用艾灸或药物转胎,可免难产。
艾灸至阴穴转胎法: 使孕妇取仰卧位或坐位,要保持舒适姿态以使腹壁放松,取足小趾甲根外一分处,即至阴穴,用间接灸法。穴位与艾火间之距离,使受治者能耐受最大热度为宜。每次20分钟,一日一次,九次为一疗程。
中药转胎法: 目前多采用保产无忧方(《医学心悟》),每日一剂,按原药原量用,不可增减,十剂为一疗程,以纠正胎位,效果较好,临产服之,亦可达到催生之效。一般在孕28~30周开始服用。
附方: 当归4.5克 川芎4.5克 白芍3.6克 生黄芪2.4克 厚朴2.1克 羌活1.5克 菟丝子3克 川贝母3克 枳壳1.8克 艾叶2.1克 甘草1.5克荆芥穗2.4克 生姜三片

☚ 过期不产   闷气生 ☛

难产

难产

妊娠足月,临产时胎儿不易娩出者,谓之“难产”,又称“子滞”。难产形成之理,可因产妇身体素虚,下清赫依之功能减弱,无力推送;或因下清赫依积聚,闭塞宫口;或因胞衣早破,胞水流尽,产道失于滑润;或因母体过胖,胎儿过大,骨盆狭窄,胎儿难以通过; 或因胎位不正,阻于产道。难产按部位又分为子宫性难产,骨盆性难产,胎位性难产等。
子宫性难产 产妇的骨盆及胎位均正常的情况下,因子宫收缩无力引起的难产,称为“子宫性难产”。其发病机理是,因母体出血过多,正精耗伤,临产时过于恐惧紧张,或剧吐,眠食俱差,连续疲劳,或胞衣早破,胞水流尽,从而影响下清赫依正常功能,以至无力下推胎儿,或下清赫依作用相反,上顶胎儿,致阻滞于子宫而难产。本病主要表现,产程开始后较长时间小腹时痛时止,痛势或强或弱,产妇很痛苦,然而胎儿下降却缓慢。到后来疼痛逐渐缓解(指宫缩逐渐减弱),尤其下清赫依因作用相反,不仅使小腹阵发剧痛,胎儿下降不显,反而将胎儿推向心窝,造成呼吸迫促。此时,若不采取紧急分娩措施,胎儿有窒死腹中之虞。治疗首先要清除产妇恐惧心理,以增强下清赫依功能,催生为原则。对于下清赫依衰弱,宫缩乏力者,用黄油、红糖煎熬六味大黄散或六味安消散令产妇内服,有助胞衣易下之功; 若下清赫依功能异常 (作用相反),上顶胎儿不下者,不宜急于催产,先由助产士在腹部涂黄油,行按摩术,使赫依阻滞疏通,然后给予缩宫药方可。
骨盆性难产 产妇因骨盆天生狭窄不能顺产者,称为“骨盆性难产”。临床较少见。因产妇骨盆天生狭窄,或骨盆虽正常但胎身壮大,或胎头过大不得从骨盆顺利通过而阻滞。治疗非药物所能奏效,一经确诊胎儿仍活或已死,只能直接用现代手术法助产。
胎位性难产 因胎位异常而不能顺产者,称“胎位性难产”。胎位异常较常见的有横位、臀位两种。主要由妊娠期胎儿受震动所致者多见。亦有个别因腹壁肌松弛,胎儿较小或胞水过多而引起者。胎位性难产、经查视,骨盆正常,宫缩亦良好的情况下,产程的缓慢而不能自行分娩。当其子宫强力收缩时,注意观察腹外侧,若为横位,则腹两侧隆起,中央凹陷或单手或肩先出。对此情况应采取紧急处置法,以确保母、婴生命安全。具体步骤是先按摩腹外侧矫正胎位,而后运用助产法接生。若无效,可施行现代医学手术。若为臀位,助产士可以触及,通过胞衣早破,足先露,易于确诊。对此从腹外实施头、臀倒转术以纠正胎位,或直接用臀位接生法助产。

☚ 流产   分娩 ☛

难产

difficult delivery;dystocia


难产

difficult labour;dystocia

难产nán chǎn

dystocia; difficult labor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4:3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