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随园诗话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随园诗话

随园诗话

清袁枚撰。枚号随园,故名。十六卷,附补遗十卷。枚为“性灵说”提倡者,论诗反对儒家“温柔敦厚”正统“诗教”和拟古的格调论,提出诗人应抒写性情,有所创造。对抒发个人闲情逸致作品过多称誉,表现出明显局限性。有清乾隆间刊本和196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本。

☚ 论文偶记   瓯北诗话 ☛
随园诗话

随园诗话

诗话著作。清袁枚撰。此书十六卷,《补遗》十卷。袁枚论诗标举“性灵”:“凡诗之传者,都是性灵。”《随园诗话》中广泛地论述了与性灵有关的各种问题。性灵之“性”,指诗人的性情:“诗言志,言诗之必本乎性情也”;“诗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灵”指表达于诗作中的性情所呈现出的绝妙完美的状态:“诗不可以木”;“诗如言也,口齿不清,拉杂万语,愈多愈厌。口齿清矣,又须言之有味,听之可爱,方妙”;“笔性灵,则写忠孝节义,俱有生气;笔性笨,虽咏闺房儿女,亦少风情”。既讲“性”之表达,又要求“灵”之妙境,比之公安三袁有性无灵的主张较为完备。袁枚论性情,不喜讲性之善恶,而注重情之真伪。他举杜甫为例:“人必先有芬芳悱恻之怀,而后有沉郁顿挫之作。人但知杜少陵每饭不忘君,而不知其于友朋、弟妹、夫妻、儿女之间,何在不一往情深耶?”但这种真性情又不是径直表达的率意之情。袁枚并不赞成那种“矢口而道,自夸真率”的作诗习气。才、学、识、气、悟以及刚柔之道,都是他要求诗人炼性达灵须备的几项主要质素。他在分析才、学、识三成分的比重关系时,以识领衔:“作史三长,才、学、识,缺一不可。余谓诗亦如之,而识最为先,非识则才与学俱误用矣。”这种尚识的立场使性灵说的创作观较为科学稳健,既无尚才的神韵说隐秘难测之失,也没有尚学的肌理说淹蔽性情之病。在“识”领衔之下,积学可以养性、贮才。所以袁枚虽然再三称道“无诗因为读书忙”,“学荒翻得性灵诗”,“读书久觉诗思涩”,此均为“非真读书、真能诗者不能道”,但并不废学问,而是恰当地处理了天分与学问的关系。对于创作过程中的规律法则的认识,他也能够兼及天籁和人巧两方面:“诗有从天籁来者,有从人巧得者,不可执一以求。”创作过程中诸如构思、相题、音律、用典、辞采、修改等,由于他在具体阐述中往往既肯定又否定,同时从两面立论,所以能与性灵立场相反而达到相成,于矛盾中求得统一。如他并不反对用典,“用典如陈设古玩,各有攸宜”,但反过来他又认为“诗之传者都自性灵,不关堆垛”,不仅不赞成用僻典,连普通典故也以不用为好:“人有典而不用,犹之有权势而不逞。”又如他也不反对音节押韵,但又不赞成次韵、叠韵之类的游戏态度。其他如创作构思中的苦思与灵感,相题时体物与体性,改诗的“不可不改”与“不可多改”,语言辞采的平易与雕琢,诗体风貌的虚空轻灵与厚重敦实,以及“大巧之朴”、“浓后之淡”,等等,他都取不偏执一端的态度。前人诗论中抵牾冲突或者顾此失彼的地方,袁枚都能相反相成地兼容并蓄,使性灵说形成为一个较少片面性的诗学体系。也正因此,《随园诗话》对于前此先后主盟诗坛的神韵说和格调说均有所批评,指出“神韵”“不过诗中一格”,“有性情便有格律,格律不在性情外”,认为两说均犯了以偏概全的毛病。《随园诗话》在申述“性灵”理论之外,还广泛记录了与作者有着直接间接交往的人与诗,反映出乾嘉诗坛的时代风貌。有人民文学出版社排印本。

☚ 龙山诗话   续诗品 ☛

随园诗话

诗话。二十六卷。清袁枚(生平见《小仓山房集》条)撰。

《随园诗话》是袁枚标举“性灵说”的主要著作,广泛论述了来源于明代公安派而有所发展的袁枚“性灵说”的精义。大要有二:一、主张“性”与“灵”的完整追求。“性”之表达首在真挚;“灵”之境界力求鲜活。“诗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卷三)。“诗难其真也,有性情而后真,否则敷衍成文矣”(《补遗》卷六)。“人可以木,诗不可以木”(《补遗》卷五)。“笔性灵,则写忠孝节义俱有生气;笔性笨,虽咏闺房女儿,亦少风情”(《补遗》卷二)。二、强调“先天”而不薄“后天”。《诗话》云:“诗文自须学力,然用笔构思,全凭天分。”(卷十五)同时又说:“诗难其雅也,有学问而后雅,否则俚鄙率意也。”(《补遗》卷六)《诗话》卷五引叶书山语曰:“人巧未极,则天籁亦无因而至。虽云天籁,亦须从人工求之。”所以主张“诗有从天籁来者,有从人巧得者,不可执一以求”(卷四)。基本精神便是要求将自在的条件与自为的努力结合起来。谈论的虽是创作过程中的具体问题,但“先天”、“后天”这对概念所涵纳的思想远不止此。袁枚标举“性灵说”,具有明确的现实针对性,《随园诗话》对“神韵说”、“格调说”、“肌理说”的偏颇均有所批评。“诗如天生花卉,春兰秋菊,各有一时之秀,不容人为轩轾”。(卷三)《随园诗话》所阐发的“性灵说”,较少顾此失彼的片面性。此外,《诗话》中还批驳了“宗盛唐”、“学七子”、“分唐宋”、“讲家数”等说法。对历代诗人作品的评述,亦有精义可采。《诗话》卷帙宏富,然不免芜杂。

最初刻本是乾隆庚戌(1790)和壬子(1792)的随园自刊本,收在《随园三十种》内。其后,同治五年(1866)三让睦记《随园三十种》、光绪十八年(1892)勤裕堂《随园三十八种》、宣统二年(1910)益州《随园三十二种》、民国十七年(1928)上海扫叶山房《随园四十三种》中均有收录。单行别出者有光绪十八年(1892)袖海山房本、民国三年(1914)上海鸿宝斋书局本、民国十六年(1927)上海中国图书公司本等。根据乾隆随园自刊本校点(顾学颉校点)的196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排印本,是现在通行的较好本子,1982年再版时,又附录《批本随园诗话批语》若干,颇资参考。

随园诗话

清袁枚著。26卷。有人民文学出版社60年版。袁枚论诗倡“性灵说”,即自然风趣地反映诗人的一时感受,不必讲境界的大小,格调的高下。此书是继叶燮《原诗》之后清代较富学术价值的诗话著作,内容多记当代诗歌韵事,书中原本性灵以论唐诗有以下几点。一,驳正宋人对唐诗的误解。宋人解诗矜奇炫博,动辄将诗中即景语附会到某一古书上去,这样就糟踏了原诗。书中对宋人误解唐诗作了总结性的批评。二,驳斥王士祯元白作诗未窥盛唐门户说。著者以为“元白在唐朝所以能独竖一帜者,正为其不袭盛唐窠臼也。阮亭之意,必若谓其描头画角若明七子,而后谓之窥盛唐乎?”肯定了元白独抒性灵的创造性。三,论李白化用谢灵运诗。李白诗中有的句子看起来不但袭谢诗之意,并且“兼袭其词”。“以太白之才,岂肯蹈袭前人?因其生平最喜谢诗,故不觉习而不察”,既承认了创作时对前人养分的汲取,又指出这种汲取虽则形式上是句摹意拟,实际上却是长期薰陶所致,是前人养分在心理深层的积淀,同时还给予作家的独创意识以一定的肯定。以上数点对研究唐诗有普遍的参考意义。至于著者轻诋《秋兴八首》,是其浅薄处。书中时常将唐诗说成宋诗,则是其一味“性灵”、不暇检书所致。

随园诗话

随园诗话

诗话著作。清代袁枚撰。此书正集16卷,续集10卷 ,主要评述清代诗坛的诗人诗作,记载清代诗坛的遗闻轶事,也评述了历代诗人作品、流派演变,阐述了袁枚关于“性灵”的诗歌主张。以袁枚为首的“性灵派”是清代诗坛的重要流派之一,《随园诗话》就是宣传这个诗派诗歌主张的重要理论著作。书中亦有论及辞赋的条目,表述了袁氏关于辞赋的很有见地的看法。如卷一第十五条云:“古无类书,无志书,又无字汇,故《三都》、《两京》赋,言木则若干,言鸟则若干,必待搜辑群书,广采风土,然后成文。果能才藻富艳,便倾动一时。洛阳所以纸贵者,直是家置一本,当类书、郡志读耳。故成之亦须十年、五年。今类书、字汇无所不备,使左思生于今日,必不作此种赋。即作之,不过翻摘故纸,一二日即可成。而抄诵之者,亦无有也。今人作诗赋,而好用杂事僻韵,以多为贵者,误矣。”《随园诗话》有196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之尗坎校点本。

☚ 隋书·文学传序   【十二画】 ☛
随园诗话

随园诗话

清·袁枚撰。十六卷,补遗十卷。此书论诗强调性灵,“凡诗之传者,都是性灵”。认为诗歌创作主要是自然风趣地抒写个人真实感情,不必讲境界之大小,格调之高下。从而指出:“诗者,人之性情也,近取诸而足矣,其言动心,其色夺目,其味适口,其音悦耳,便是佳诗 。”所谓“性灵”,就是“性情”与“灵机”的紧密结合。于是主张,作诗离不开真感情,真性情,“诗难其真也,有性情而后真”; 而新鲜的风味,灵趣的笔致也不可缺少,“笔性灵,则写忠孝节义,俱有生气,笔性笨,虽咏闺房儿女,亦少风情。”故强调说:“味欲其鲜,趣欲其真,人必如此,而后可与论诗。”并要求诗中有自己的个性和独创,认为“作诗不可以无我,无我则剿袭敷衍之弊大。”
书中从主张抒写性灵生发,一再反对模仿古人,对当代诗坛上“宗盛唐”,“学七子”、“分唐宋”、“讲家数”的作诗论诗风气,进行了具有针对性地严厉驳斥与确切针砭。批判神韵派“仿、 孟以矜高而半吞半吐”,是“贫贱骄人”,其弊为才力窘弱; 批判格调派“开口言盛唐及好用古人韵”,是“木偶演戏”,其弊为虚张声势; 批判肌理派“填书塞典,满纸死生,自矜淹博”是“掉书袋”,其弊为无余味。反复指出,各家弊病总的症结是不“知有性情”,没有真实的思想感情,脱离实际,只在文字形式上下功夫。
此外,书中还涉及到内容与形式、天分与学力,自然与雕饰,平淡与精深、学古与师心、继承与创新、生活与题材,以及诗歌的多样化和发展演变的必然性等问题,在具体阐述中发表了不少好的见解。总的认为,这些诗歌创作上与批评上的问题,都是相反而相成的,因此应该兼收并蓄,采取不偏不倚的态度来对待。颇值得参考。有随园自刻本,《随园三十种》本,人民文学出版社排印本。

☚ 续诗品   雨村诗话 ☛

随园诗话

诗话。清人袁枚(1716—1798)撰。十六卷,补遗十卷。枚有《小仓山房文集》已著录。此编多记当时文坛轶事,亦品评古今诗人及诗作。斯编颇为集中地阐发袁氏“性灵说”主张。作者继承明末公安派进步传统,反对拟古与矫饰,提倡抒写性灵,写真性情。对沈德潜“格调说”、翁方纲“肌理说”、王士祯“神韵说”均表不满,尤其全面反对沈、翁之说。在诗歌理论上,亦不乏较好之见解。然书中记低级趣事、艳事过多,反映出封建士大夫之低级趣味,颇无足取。清人梁章鉅《退庵随笔》有所批评,近人郭沫若《读<随园诗话>札记》几全部否定。有乾隆间随园自刻本,一九六○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标点本。

随园诗话

409 随园诗话

古代论诗专著。清袁枚撰,因枚晚年自号随园老人而名此书。全书16卷,补遗10卷。内容多是文坛掌故和诗歌创作趣事,也有对古今诗人及作品的品评,阐发了袁枚“性灵说”的文学主张。其论诗,上承明代公安派文学理论,反对复古摹拟,主张独抒性灵,反对沈德潜的“格调说”,主张写真性情,写新鲜感受。同时注重诗的自然浑成而又不废雕琢之功。书中对王士祯的“神韵说”、翁方纲的“肌理说”也均有批评。此书是继叶燮《原诗》之后的又一部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诗话,对清代诗歌创作的复古之风,是一有力抵制。但它的所谓“性灵”,仍不过是封建士大夫的闲情逸致,易引导诗歌创作进入脱离社会现实之歧途。

☚ 沧浪诗话   艺概 ☛
随园诗话

随园诗话

诗话。二十六卷。清袁枚(生平见《小仓山房集》条)撰。
《随园诗话》是袁枚标举“性灵说”的主要著作,广泛论述了来源于明代公安派而有所发展的袁枚“性灵说”的精义。大要有二:一、主张“性”与“灵”的完整追求。“性”之表达首在真挚;“灵”之境界力求鲜活。“诗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卷三)。“诗难其真也,有性情而后真,否则敷衍成文矣”(《补遗》卷六)。“人可以木,诗不可以木”(《补遗》卷五)。“笔性灵,则写忠孝节义俱有生气;笔性笨,虽咏闺房女儿,亦少风情”(《补遗》卷二)。二、强调“先天”而不薄“后天”。《诗话》云:“诗文自须学力,然用笔构思,全凭天分。”(卷十五)同时又说:“诗难其雅也,有学问而后雅,否则俚鄙率意也。”(《补遗》卷六)《诗话》卷五引叶书山语曰:“人巧未极,则天籁亦无因而至。虽云天籁,亦须从人工求之。”所以主张“诗有从天籁来者,有从人巧得者,不可执一以求”(卷四)。基本精神便是要求将自在的条件与自为的努力结合起来。谈论的虽是创作过程中的具体问题,但“先天”、“后天”这对概念所涵纳的思想远不止此。袁枚标举“性灵说”,具有明确的现实针对性,《随园诗话》对“神韵说”、“格调说”、“肌理说”的偏颇均有所批评。“诗如天生花卉,春兰秋菊,各有一时之秀,不容人为轩轾”。(卷三)《随园诗话》所阐发的“性灵说”,较少顾此失彼的片面性。此外,《诗话》中还批驳了“宗盛唐”、“学七子”、“分唐宋”、“讲家数”等说法。对历代诗人作品的评述,亦有精义可采。《诗话》卷帙宏富,然不免芜杂。
最初刻本是乾隆庚戌(1790)和壬子(1792)的随园自刊本,收在《随园三十种》内。其后,同治五年(1866)三让睦记《随园三十种》、光绪十八年(1892)勤裕堂《随园三十八种》、宣统二年(1910)益州《随园三十二种》、民国十七年(1928)上海扫叶山房《随园四十三种》中均有收录。单行别出者有光绪十八年(1892)袖海山房本、民国三年(1914)上海鸿宝斋书局本、民国十六年(1927)上海中国图书公司本等。根据乾隆随园自刊本校点(顾学颉校点)的196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排印本,是现在通行的较好本子,1982年再版时,又附录《批本随园诗话批语》若干,颇资参考。

☚ 瓯北诗话   石洲诗话 ☛

随园诗话

清袁枚(号随园)撰。十六卷,补遗十卷。袁氏论诗倡性灵说,崇尚流露真性情,反对盲目尊古、拟古,重“真”、“活”、“新”。今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顾学颉校点本。

随园诗话

十六卷。《补遗》十卷。清袁枚(1716—1797)撰。袁枚,字子才,号简斋。乾隆四年(1739)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改外任,历任溧水、江浦、沐阳、江宁等地知县,颇有政声。乾隆十三年辞官,定居江宁(今江苏省南京市),筑室小仓山隋氏废园,改名随园,世称随园先生。晚年又自号仓山居士。袁枚是乾隆、嘉庆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也是这一时期重要诗论家,他继明代公安派、竟陵派而持性灵说。《随园诗话》为袁枚主要论诗著作,是清代一部著名的诗话作品,内容繁富,流传甚广,影响很大。《随园诗话》集中阐发了性灵说的诗歌理论,提倡抒写性灵,写真性情,反对拟古和矫饰,批评沈德潜的格调说和翁方纲的肌理说,对王士祯的神韵说也表示不满。袁枚在此书中对古今诗人诗作、诗歌流派及清代诗坛多有评述,同时也记载一些当时诗歌创作的趣闻、逸事,耐人诵读。《随园诗话》有乾隆五十五年(1790)、五十七年随园自刻本,民国上海大达图书供应社铅字排印本,196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印行校点本。

《随园诗话》sui yuan shi hua

Poetry Talks from the Sui Garden→袁枚(Yuan Mei)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10/5 3:5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