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隋征高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隋征高句丽 隋文帝统一中国后,为收复辽东故地,实行直接管辖,势必要与高句丽发生冲突,而高句丽为对抗隋朝,积极加强防御,并淡化与隋的隶属关系。被隋认为诚节未尽,心在不宾。至隋文帝开皇十八年(598),高句丽冒然进攻辽西,力求主动,但被隋营州总管韦冲击败,并成为隋出兵讨伐的导火线。隋文帝得知高句丽进犯辽西后,立即发兵30万,直驱辽东,讨伐高句丽。但因准备不足,远离后方,馈运难济,六军乏食,加之高句丽顽强抵抗,隋军无功而还。隋炀帝即位后,继续坚持讨伐政策。大业八年(612),隋炀帝以高句丽婴阳王亏失藩礼、招降纳叛、法令苛毒、侵轶辽西为罪名。亲统数10万大军,号称百万之众,分二十四路进发,直指高句丽,但由于隋炀帝指挥失当,贻误战机,高句丽名将乙支文德充分利用隋军统得过死、变应能力差等弱点,诱使隋军孤军深入,乘势击败隋军,迫使隋炀帝下令退兵。成为高句丽史上光辉一页。大业九年,隋炀帝不听群臣劝阻,一意孤行,再次出兵讨高句丽,正当隋军即将攻占辽东城时,传来礼部尚书杨玄感发动叛乱的消息,隋炀帝立即停止攻城,班师回朝。大业十年,隋炀帝第三次率兵讨伐高句丽。进军到辽河西岸,高句丽婴阳王赶紧遣使乞降,而隋炀帝也因国内形势告急,各地反隋义军风起云涌,无心与高句丽打下去,见到高句丽请降,顺势回师,去应付国内动乱。隋朝先后四次出兵讨伐高句丽,不仅未能征服高句丽,反而加速了自身的灭亡。高句丽虽然顶住了隋朝的讨伐,但接连不断的战争,也使力量消耗殆尽,更加陷入内忧外患灾难之中。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