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灶模型tɑozɑo moxinɡ
❶汉代陶明器。2件。1988年12月兴平县庄头乡(今兴平市庄头镇)寺后村出土。一件长26厘米,高7.5厘米。锅圈口径13.5厘米,火口宽5.5厘米,高2厘米。火口上有一道凸棱。火口系烧制前刻成。素面。另一件锅口径27.5厘米,高20厘米,底径17.5厘米。锅口平沿卷唇。火口为不规则矩形,系烧制前刻成。素面。现藏兴平市文化馆。
❷汉代陶明器。咸阳市区东郊地质矿产部第三普查大队驻地36号汉墓出土。长19厘米,宽13厘米,通高13.6厘米。灶面上有前后两个火眼,灶后有圆柱形烟囱,中有小孔。火眼上各置一陶釜,前火眼釜上又置一陶甑。火门两边饰几何纹。灶面上火眼周围有鱼、钩、勺、刷等食物和灶具图案。此类陶灶模型,在境内各汉墓中屡有出土。现藏咸阳市文物保护中心。
❸西晋北朝陶明器。5件。1995年4月咸阳师范学院图书楼基建工地出土。三类。第一类2件,均为泥质灰陶,平面略呈梯形,无底,灶面中部耸起两个圆形火眼。上放炊具,火眼两侧饰鱼、瓢、杖、铲、耳杯等图案,前壁略靠中开有圆角火门,上有阶梯式挡火墙,灶尾有凸形烟囱。长18.8厘米,宽12厘米~14.8厘米,高12.8厘米。另一件泥质褐陶,火候较低,陶质较差,平面呈长方形,灶四周模印有界栏,中部略靠前耸有一圆形火眼,火眼四周饰有钩、铲、刀、盘等灶具图案,前壁正中开一火门,上有阶梯式挡火墙。长20.8厘米,宽14.8厘米,高10.4厘米。第二类1件,为泥质灰陶,平面呈船头形,灶面前端饰方格乳钉纹带,中部耸有三个圆形火眼,前壁正中开梯形火门,灶尾有圆柱形烟囱。长18.5厘米,宽17厘米,高7厘米。第三类1件,为泥质灰陶,烧制火候较差,制作粗糙,平面呈“凸”字形,灶面中部耸起一圆形火眼,上置一钵。火眼四周饰杖、鱼等图案,前壁正中开一火门,灶尾耸有索状烟囱。长17.6厘米,宽12.8厘米~20.4厘米,高8.4厘米。现藏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