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霉菌病
骨的霉菌感染少见,有放线菌、酿母菌、球孢子菌和足分支菌等病,多半先有全身或局部软组织感染而蔓延到骨胳。其X线表现一般为骨松质溶骨性破坏及脓腔形成,可有骨质增生反应。病变常为多发,伴有软组织脓肿及窦道。
骨放线菌病 骨胳病变常是全身放线菌病的一部分。面颈部感染常起于下颌骨。向附近软组织蔓延形成脓肿和瘘道。还可发生于脊椎、肋骨、骨盆和关节。按临床面颈部型和腹部型的不同,症状亦异。当发生脓肿或窦道时,脓液中常含黄或灰白色颗粒及放线菌丝。骨病变虽可局限于一骨,但多累及数骨,以不规则溶骨性破坏为主要X线表现。脊椎病变沿前纵韧带扩展,常累及数节脊椎。除骨质破坏外,还可形成椎旁脓肿。椎体病变逐渐扩展到附件,甚而累及邻近肋骨头。起初,椎间盘不受累,但以后可受侵犯。病变好转时,骨硬化明显,并可见密度高的长骨刺或骨桥形成。肋骨病变易引起附近的胸膜增厚和胸壁瘘道。四肢长骨主要为破坏性病变和骨膜反应。
骨酿母菌病 常为多骨性病变,易发生在长骨干骺、骨干部,常伴有软组织肿脓、肿块、脓肿或窦道。因肺部酿母菌感染而并存呼吸道症状者不少见。骨内病变常为肺部和软组织病变经血流而感染。X线表现主要是不规则溶骨性骨破坏。
骨球孢子菌病 常表现为多发肉芽肿型病变。好发于短管状骨、脊椎及骨盆。肉芽组织充填于骨破坏区,呈单房或多房性骨破坏。当病变向邻近软组织扩展时,则易并发脓肿或窦道,尤以脊椎受累时多见。
足分支菌病 见于热带或亚热带。病变始于足底,后软化、溃破,形成脓窦。可愈合,但继而又有新病灶出现。足部X线表现为软组织明显肿胀,呈结节样肿块,以致出现压迫性骨侵蚀或萎缩。跗、跖、趾骨除有多数圆形破坏区外,有时有大量骨膜增生、硬化、邻骨间出现骨桥,甚而邻骨间相互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