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已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这是一篇用史传体写的自传性散文。五柳先生实即作者陶渊明自己。史传是由史官撰写的,实录行状,见美见刺,褒善贬恶,作出评论,留芳遗臭,千古永垂。而作者俨然以史官立场、春秋笔法来为自己立传。如果不是诡谲寓言,那就是坦然自信。所以本文明显的特点是思想明确,形象鲜明。 传主五柳先生是个隐士,来路不明,姓氏不传。这并非姑隐其名,也不是隐士必须的特征,因为郡望、籍贯和姓字都可以杜撰,自古以来,隐士而为名士者也不乏其人。作者的用意在于蔑视门阀士族所依重的郡望、阀闾、士姓;根本不在乎,索性不要了。为了便于称呼,就以住宅边五棵柳树作为称号;由于受到尊敬,因而人们称他先生;这正是姓氏字号最初的来历和习尚,也在淳朴的社会中获得尊重。所以这依史传体例开头介绍传主的姓字籍贯,便有明确的对立于门阀世俗的思想倾向,显出鲜明的性格特征。 东晋盛行清德玄谈,以隐矫名、以谈炫荣的假隐士不少,其实是走捷径的利禄之徒。五柳先生是真隐士,“遁世无闷”,淡漠世事,不尚玄谈,不爱荣华富贵,所以文静不多言谈。但他有自己的爱好:“好读书”,“性嗜酒”。隐士是士,也是读书人,爱好读书是本分,理所当然。不同于世俗的是,他读书不是为了做官求荣利,不必适应官府标准,无须牵强附会,穿凿曲解。他按自己的理解来读书,所以每当有心得体会,“便欣然忘食”。他是从古圣贤作者求取真知,精神上获得充实和鼓舞,守志励节。至于魏晋名士风流的饮酒,在他则是本性的嗜好,爱喝而已,既不标榜,更不风流,反而因为贫穷,窘相毕露,有酒就喝,一醉方休,根本不管别人的礼貌态度。所以他的饮酒,任性而旷达,不矫情,不放肆,获得亲友的理解和宽容。 真隐士是贫士,不能安贫乐道,是坚持不了的。五柳先生几乎赤贫,住房破漏,衣服破旧,饮食不继,却安然自在,而且还写文章抒怀述志,自得其乐。这样的生活,他满足了,心里踏实,没有追求也没有失落,没有苦闷与烦恼。显然,他不是儒家贤人颜回的安贫乐道,而是乐于老、庄的自然无为、返朴归真的道,跟虚伪丑恶的门阀荣利决裂。不过他的态度比较平和,只是“颇示己志”,似不揭露丑恶,因而显得冲淡自然。诚如鲁迅所说,丑恶多了,看惯了,众所周知,也不值一提了。这恰是东晋时代的特色。 思想明确,形象鲜明,是作者采取史传体写作所必须的。史传有赞,撰者以史官立场表明褒贬。本传的赞十分明确地归结出五柳先生的两个主要特点:一是不愁贫贱也不求富贵,二是怡然自乐,返朴归真,希望过先民生活。这也正是传立行状的取舍准则和传文层次结构的安排原则,因而选材典型,行文简洁,风格平淡朴实,意味深长,百读不厌。 〔注〕何许:何处。甚解:太深刻的理解。会意:心得体会。陶渊明《与子俨等疏》说:“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与此同义。造:来到。吝情:感情上计较。环堵:四周墙壁。萧然:空空无物。褐:粗麻布。穿结:衣服穿孔补绽。箪(dān单):竹制食器。瓢:饮器。晏如:安然。自终:自己过完一辈子。(11)赞:史传体例,是史官评论传主的结语。(12)黔娄之妻:黔娄:战国时齐国的高士,不求仕进,独善其身。下引两句,各本都作黔娄的话,无“之妻”二字。按此二句见《列女传》,是黔娄妻所说,应作“黔娄之妻”。(13)戚戚:忧愁。(14)汲汲:竭力求取。(15)衔觞:口衔酒杯,指饮酒。(16)无怀氏、葛天氏:传说是上古帝王,当为原始氏族部落首领。这里指上古原始纯朴社会阶段,是作者的社会理想寄托。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 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 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①。环堵萧然②,不蔽风日。短褐穿 结③,箪瓢屡空④,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 自终。 赞曰:黔娄有言⑤:“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 之俦乎⑥?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⑦?
【注释】①吝情: 舍不得。②环堵:四周 的墙壁。③短褐(hè): 粗布短衣。穿:破。 结:打结,缝补。④箪 (dān) 瓢屡空:饮食经 常不足。箪,盛饭的竹 器。瓢,饮水的器具。 ⑤黔娄:春秋时鲁国 人,不求仕进,独善其 身 的 隐 士。⑥ 俦 (chóu):类。⑦无怀 氏、葛天氏:都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他们的生活时代,民风古朴淳厚。 【鉴赏】陶渊明,别号五柳先生。人们历来视《五柳先生传》为陶渊明 的自传。陶渊明用描述他人的口吻,以史传的手法为自己作传,刻画了一 个不慕荣利,具有高风亮节的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守志安贫、不与世俗 同流合污的志趣。 一般的传记,开头常介绍传主的姓名、籍贯等,但本文的开头:“先生 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仅因为“宅边”有五株柳树,就自号为“五 柳先生”,这一开始就给人不同凡俗之感,表现了作者超尘脱俗的隐士风 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突出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特点。正因为他不为 功名利禄所累,所以才能高出流俗之辈。围绕这一形象特点,作者用简洁 的白描手法,以写意的笔触,集中描写了五柳先生守志安居于田园的四种 生活情态:一,“好读书,不求甚解。”爱读书,但不拘泥于字句表面的解释, 而在读书中得到无穷的乐趣。二,“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造饮辄尽, 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喜饮酒,却极潇洒率真。三,“环堵萧 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虽然生活贫困,但能安贫乐道, 不改初衷。四,“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著文言志,精神世界充实而乐观。 这四个方面,选材精到,用语简洁,风神宛然,言有尽而意无穷,将一个坚守 节操,不愿落入流俗的“高人”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最后一段“赞”,作者 进一步补充说明,五柳先生的精神在于“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从 而拓宽了文章的境界。清代过珙《古文评注全集》卷六曾说:“此传即先生 自述,试把先生行履与此传相印证,其一种潇洒奇迈风度,宛然恰合。”的确 如此。 陶渊明的文章以清新雅淡著称。《五柳先生传》语言清新自然,个性 鲜明,没有半点雕琢刻意,朴素质实,如行云流水一般,具有诗一般的韵 味,颇能表现陶文的特色。清代李扶九原编、黄仁黼重订《古文笔法百篇》 卷十评价道:“不矜张,不露圭角,淡淡写去,身份自见,亦与其诗相似,非 养深者不能。此在文中,乃逸品也。” 徐薇 汤克勤 主编.古文鉴赏辞典.武汉: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5.第184-185页.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①,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②,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有言③,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④? 【注释】 ①造:来到,去。②环堵: 四周墙壁。褐: 粗麻布。箪 (dan): 盛饭的竹篮。典出 《论语·雍也》: “子曰: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 (颜回) 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③黔娄: 春秋时鲁国的高士,不求仕进,独善其身。屡次拒绝诸侯的聘请和赏赐。④无怀氏、葛天氏: 都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这两句是说五柳先生好似生活在古朴淳厚的上古社会的人。 【译文】 有位先生不知道是什么样的人,也不了解他的姓名。他的住房旁边栽有五棵柳树,因此便以 “五柳” 作为自己的别号。他闲散恬静、沉默寡言,不羡慕荣华和利禄。他很爱读书,但并不死啃书本、拘泥字句,每当有了心得体会,就高兴得忘了吃饭。他喜好饮酒,但家境贫穷,不能经常得到满足。亲戚朋友了解他这种情况,有时就准备了酒邀请他。他每次到亲友那里喝酒,总要喝个干净无余,希望喝个大醉才尽兴。醉了就告辞而去,从不顾惜亲友的诚心挽留。他的住房四壁空空,不能挡风遮阳; 他的衣衫粗短,破破烂烂; 虽然经常缺吃少喝,他却安然自在。他常常撰文赋诗自娱自乐,很能表述自己的志向。他忘却了世间的得失宠辱,愿意就这样用超脱的态度活到生命的终结。 赞语说: 黔娄有过这样的说法: “不为生活贫穷、地位卑贱而忧愁,不为苦心追求富贵而匆忙奔走。”他的话说的就是五柳先生这一类人吧! 酒喝得高兴时就吟首诗,用这种方式来满足个人的志趣,五柳先生是生活在古朴的无怀氏时代的百姓呢? 还是生活在淳厚的葛天氏时代的百姓呢? 【鉴赏】 自古以来,隐士而成名士者不乏其人,真隐士是贫士,不能安贫乐道者是坚持不了的。文中的五柳先生是个来路不明、姓氏不传、近乎赤贫的真隐士。作者俨然以史官立场、春秋笔法,坦然自信地为之立传,其用意在于蔑视门阀士族所依重的郡望、阀闾、士姓。索性不要名姓的做法是故意同重门阀的世俗社会唱反调。作者借五柳先生以写自己,行文简洁明快、极富幽默感,仅用二百来字就勾画出一位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率性任真、忘怀得失的封建时代知识分子的形象。这是一篇奇特的史传体自传性散文。 字数:1079 傅德岷,赖云琪 主编.古文观止鉴赏.武汉:崇文书局.2005.第265-266页.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