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陶渊明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陶渊明365—427,一说372—427陶渊明 东晋著名诗人。大司马陶侃之曾孙(后人有疑此说者)。字元亮,一说入南朝宋以后,更名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少家贫,好读书。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二十九岁,任江州祭酒,因不堪吏职,辞归。州召为主簿,不就。后任镇军、建威将军。任彭泽令时县吏请他束带见督邮,乃叹道:“吾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即日解职而去,作赋《归去来辞》。渊明原有济世之理想,因亲睹官场之黑暗,并对士族大地主骄奢淫佚,垄断高位的统治深感不满,乃退隐归田。义熙末(418年)朝廷又召为著作郎,终固辞不就,后卒于家中。生前友好私谥曰“靖节”,故世称“靖节先生”。隐居二十余年接近农民,纵酒吟诗,写下大量田园诗,有《归园田居》、《怀古田舍》、《移居》等。其诗描绘了自然景色,反映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在我国文人创作中首次歌颂了劳动,如“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等。隐寓着诗人洁身守志,不愿与统治集团同流合污的品格;但作品中存在着孤芳自赏、乐天安命等消极思想。而在《咏荆轲》、《拟古》、《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等篇中,抨击时政,抒发了诗人满腔悲愤与“金刚怒目”似的抗争。其诗情感真挚亲切,语言朴实精炼,形成了平淡而爽朗之独特艺术风格。散文代表作《桃花源记》所描绘的景观,寄托着诗人之理想,并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农民的愿望。其作品六朝时影响较小,唐以后则甚大。今存诗一百二十余首,文十余篇,有《陶渊明集》。 陶渊明 陶渊明365或372或376—427东晋杰出文学家。字元亮,晚年更名潜。死后私谥靖节, 又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 (今江西九江)人。出身破落官僚地主家庭。自幼博览群书,胸怀大志,性爱自由,不屈己从俗。二十九岁出仕,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建威参军等职,因不耐官场污浊,所任每赴旋辞。年四十一,为彭泽令,仅八十余日,逢郡督邮来县,自谓“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复弃职归隐。自此躬身务农, 避世村居, 虽饥寒几至乞食, 不易其节,病卒。工诗文辞赋,俱有成就。今存诗百二十余首,散文辞赋十余篇。诗多数描写农村田园日常生活,抒发“躬耕自资”怡悦之情,画面淳朴,感情深挚,善用白描,不事藻绘,韵味隽永,风格平淡,开创田园诗体,对唐以后诗歌甚有影响。此类名篇颇多, 《归田园居》五首最为著名。少数抒其一腔愤懑不平,批判黑暗现实及腐朽统治集团,慷慨悲歌,风格豪放,但“豪放得来不觉”,《读山海经》、《咏荆轲》等是其代表作。散文辞赋挥洒自如,自然平易,一反西晋以来雕馈陋习,如《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辞》、《感士不遇赋》、《闲情赋》等,皆“沛然自肺腑中流出,殊不见斧凿痕”。其中《桃花源记》以清新隽美之笔写乌托邦式社会政治理想,尤为后人传诵。有《陶渊明集》。 ☚ 郭澄之 颜延之 ☛ 陶渊明 陶渊明365—427唐人避讳又作深明、泉明。入宋更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陶侃曾孙。有高趣,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学综儒玄。家贫,好酒。东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入仕为江州祭酒,不堪吏职,旋解职归。安帝隆安四年(400),在荆州任刺史桓玄僚属。次年,丁母忧,归里,躬耕自资,有《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元兴二年(403),桓玄称帝。元兴三年,刘裕等起兵讨玄,玄兵败西走,渊明入刘裕幕为镇军参军,有《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旋转入刘敬宜幕为建威将军参军,义熙元年(405)三月,曾奉命赴建康。是年八月,为彭泽令。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束带见之,渊明以为“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适值其妹病逝武昌,乃于十一月辞官归里。归田之初,即亲预耕作,有《归园田居》五首。义熙四年夏,柴桑里旧宅遇火,林室尽焚。两年后迁居南里之南村。自辞官至此前后,与周续之、刘遗民相过从,号“浔阳三隐”。又与名僧慧远、晋安长史殷景仁往还。时慧远结白莲社,以书招之。渊明至社,忽攒眉而去。义熙十一年前后,颜延之为江州刺史刘柳后军功曹,“接阎邻舍”,时相盘桓。其时刘裕代晋之势已成,渊明耻屈身后代,乃不肯复仕。宋少帝景平二年(423),颜延之出为始安太守,道经浔阳,往访,酣饮。临行,赠以二万钱,渊明悉送酒家,以为酒资。宋文帝元嘉三年(426),檀道济为江州,往候。渊明以病馁卧床,道济劝其毋自苦,馈以粱肉,挥而去之。次年,疾情加剧。十一月,卒。年六十三。诸友好私谥“靖节”。陶渊明志行高洁,蔑视富贵,躬耕力田,其诗作多于田园风光中咏怀言志,平和恬淡,浑成含蓄而自寓入世之情。今存诗一百二十馀首,名篇除前述者外,多中晚年之作,且多组诗,如《饮酒》二十首、《拟古》九首、《杂诗》十二首、《读山海经》十三首等,后世多宗为诗中冠冕。其辞赋散文今存十二篇,以《归去来兮辞》、《闲情赋》、《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为最著。陶诗于南朝绮丽之风中独标高格,虽未为世俗所重,然亦不乏真赏。萧统为之编集,并于序中备致推崇。入唐后,陶诗影响更形深远,杜甫屡称“陶、谢”;李白、王维、孟浩然、白居易、韦应物诗,于渊明其人、其诗、其事多加称引。至两宋,崇陶之风乃臻于极。要之,陶渊明于晋、宋诗运转关之际,开田园一派,唐之王、孟、韦、柳、宋之苏、陆、杨、范,莫不受其沾溉。萧统所编陶集已佚。今存陶集为宋人重编,有绍熙刊本。明、清两代,刻本极多。注释陶诗,最早为南宋汤汉《陶靖节诗注》,有拜经楼刻本;宋李公焕《笺注陶渊明集》,有《四部丛刊》影宋本。清人陶澍、近人古直、今人王瑶、逯钦立等注释本,后来居上,均可参考。历代学人所撰作年谱,今人许逸民辑集九种,归为《陶渊明年谱》,有中华书局排印本。主要事迹见颜延之《陶征士诔》、萧统《陶渊明传》、《宋书》本传。 ☚ 谢道韫 殷仲文 ☛ 陶渊明 陶渊明论文集。近人梁启超著。此书收著者1923年所撰陶渊明论文三篇,首篇《陶渊明之文艺及其品格》,中篇《陶渊明年谱》,下篇《陶集考证》。《陶渊明之文艺及其品格》评述家世、时代、社会思潮、生活环境、人格、诗文创作等,是近代以来第一篇用语体写成的全面评论陶渊明的重要论文。著者认为,古代作家中能够把个性活现出来的,屈原之后,便数陶渊明。本文从抒情文学的本质特征立论,对陶渊明备加推崇,角度新颖,见解独到。关于陶渊明的人格,著者强调了他热烈豪气、缠绵悱恻与严正三个方面,认为他一生品格的立足点,大略近于孟子所说“有所不为”、“不屑不洁”的狷者。文章不赞成萧统、沈约等人的“耻事二姓”说,认为陶渊明的辞官归田的主要动机是看不惯当时仕途的浑浊,“不屑与热官为伍,倒不在乎刘裕的王业隆与不隆”。陈寅恪批评梁氏这是“取己身之思想经历,以解释古人之志尚行动”(《陶渊明之思想与清谈之关系》),萧望卿批评他“是以千百年后的民主精神衡量古代专制朝廷里的贵族”(《陶渊明批评》),恐皆失公允。关于陶渊明的人生观,文章概括为“自然”二字,认为陶渊明最能领略自然之美,最能感觉人生的妙味,是农村美的化身,其作品只是“自然”的体现。梁氏之概括不免失之简单,尤其是认为陶渊明一生得力处全在儒学,未受玄学影响,不仅与实际不符,亦与其“自然”说相背。《陶集考证》于唐以前版本,考证颇详,日人桥川时雄作《陶集版本源流考》,郭绍虞作《陶集考辨》,皆有所参考。但于南宋以后流传版本,仅著录曾集、汤汉等十一家,明代焦竑本、毛晋绿君亭本皆未亲见,较郭绍虞《陶集考辨》著录相差甚远。《陶渊明年谱》详见本辞典另条。本书有上海商务印书馆《国学小丛书》本。 ☚ 陶渊明年谱 陶集考辨 ☛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陶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东晋诗人。我国最早的山水田园诗人之一。与谢灵运并称“陶谢”。二十九岁任江州祭酒,因不堪吏职,辞官。后出任镇军参军、建威参军。四十一岁任彭泽令,逢郡督邮来县,县吏告之应束带相迎,叹曰:“吾安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耶!”即日解职归隐。义熙末征为著作佐郎,不就。躬耕二十余年。南朝宋初依然不仕。卒于家,私谥靖节先生。梁萧统为其编集八卷,北齐人增为十卷。今有《陶渊明集》传世。 陶渊明 陶渊明365—427中国著名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晋宋时代人。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出身没落土族家庭。 ☚ 苏若兰 康僧渊 ☛ 笺注陶渊明集/陶靖节先生诗/靖节先生集注/陶渊明集/陶渊明集/陶渊明集浅注/陶渊明诗文校笺/陶渊明诗文选注/陶渊明诗选 ☚ 郭弘农集 笺注陶渊明集 ☛ 陶渊明 东晋诗人,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其诗多写田园风光、农村生活,为我国古典诗歌开辟了新的题材,对后世影响极大。有《陶渊明集》。 陶渊明 中国最著名的隐逸诗人。或云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 (今江西九江西南) 人。陶渊明出身世家名门,他的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祖父陶茂官至太守,父亲早死,母亲是东晋名士孟嘉的女儿。但陶渊明生性潇洒,又深受道家人生观的影响,以逍遥自在为乐。但因为亲老家贫,二十九岁时不得不出仕,在家乡当小官,但受不了衙门的约束,挂冠而归。后来曾在镇军将军刘裕 (南朝宋开国皇帝) 和建威将军刘敬宣幕下当过参军。他对朋友说: “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 意思是本无大志,只求有款待朋友的钱就满足了。执政者听到此话,便让他去当彭泽令 (县官)。他走马上任,就要县上的所有公田都种上秫谷,秫谷是酿酒的原料。他说: “只要让我常常醉在酒乡之中就心满意足了。” 他在彭泽令任上只干了八十多天,又挂冠而去。原来,郡上派督邮 (地区督察官)来县上巡视,按照官场规矩,县令应该 “束带见之”,即穿上官服迎接。陶渊明说: “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于是作了著名的 《归去来兮辞》: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从此告别官场,开始了他的田园生活。陶渊明早年曾撰 《五柳先生传》一文以自况: “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必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但直到四十岁后,他才真正返归自然,乐得其所。中国古人自来有隐居避世的传统,这种传统经过先秦哲人庄子的阐发,成为一种自觉的人生观: 人要活得自在、自由、自然。魏晋之间,嵇康和皇甫谧先后编过《高士传》,而从《后汉书》 开始,历代正史大都立有《隐逸传》,但陶渊明的隐居方式,却是最令后代士大夫神往的。陶渊明归隐后,有自己的田园,“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以诗酒自娱,而且不时有朋友相访,“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其中不乏颜延之 (与谢灵运齐名的贵族诗人)、檀道济 (名将) 这样的达官贵人。既不俗气,也不孤独,真是神仙般的福分。《晋书·隐逸传》说陶渊明归隐田园之后,“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千年之下,还令人想见其当日风采。现代有读者不解: 既然是隐士,怎么能“著名”? 原来,象陶渊明这样的隐士,是逃避官场,而不是逃避人世和人生。有诗为证: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陶渊明的可爱之处,在于天真,在于率性,在于他能时时从田园生活中感受到自然人生的乐趣,并将这些感受以朴素纯真恬淡平和的语言表述出来。当然,陶渊明不是神仙,他也有不平之气,这就是 《读山海经》、《咏荆轲》等诗中表现出来的 “金刚怒目” 式的情绪。清人龚自珍诗曰: “渊明酷似卧龙豪,万古浔阳松菊高。莫信诗人竟平淡,二分梁甫一分骚。” 又曰:“陶潜诗喜说荆柯,想见停云发浩歌。吟到恩仇心事涌,江湖侠骨恐无多。” 今人多以此来证明陶渊明还没有修炼到 “浑身静穆” 的神仙境界,真是大可不必。须知这只是喜发 “非常异义可怪之论”的龚自珍故作翻案语。 陶渊明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东晋时代最伟大的文学家,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大量写作田园山水诗的杰出诗人。出身仕宦。自幼博览群书,青年时代有建功立业之心,但生性热爱自然,淡泊名利。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建威参军等职务。41岁任彭泽令时,上任仅81天便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挂冠辞职,从此隐居不仕,躬耕田园,直至去世。长于诗文辞赋。存诗120余首,文10多篇。田园诗描写淳朴的农村生活,寄托诗人的社会理想,表现了对官场虚伪欺诈的鄙弃,对自然、自由、和谐的人生理想的追求。风格清新淡雅,纯朴自然,简洁含蓄,真淳隽永,具有独特的风格,开辟了田园诗的新境地,对中国诗歌的发展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有《陶渊明集》传世。 陶渊明借指嗜酒的人。唐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诗: “笑杀陶渊明,不饮杯中酒。” 陶渊明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大司马陶侃曾孙,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做过太守,外祖父孟嘉做过征西大将军。至渊明时,家世衰微。由于家教和儒家思想的影响,他少有“大济于苍生”的壮志和“骞翮思远翥”的雄心。29岁始为江州祭酒。但“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在家闲居了5、6年。后曾任镇军参军、建威参军等职。时值东晋与南朝·宋易代之际,他在几次仕宦中,目睹门阀士族把持政局、军阀争权夺利的社会现实,深感官场污浊、仕途险恶,于是理想幻灭,儒家“独善其身”的思想占了主导地位。终于在41岁出任彭泽令80余日后,辞官归田。归隐后,他“躬耕自资”,固守贫困,接近农民。晋末,曾征为著作佐郎,辞不就。南朝·宋初,依然不仕,后卒于家。 ☚ 孙绰 颜延之 ☛ 陶渊明约365—427东晋诗人。一名潜,字元亮,世号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出身于破落士族家庭,少时“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肖统:《陶渊明传》)。作《五柳先生传》,自此于五柳先生之“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常著文章自娱,……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29岁出仕江州祭酒,后又出任荆州和江州刺吏幕僚、镇军及建威参军。41岁时任彭泽令,因不满当时士族门阀把持政权的黑暗现实,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家。作《归去来辞》,“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自此隐居农村,日与樵子农夫相处,以躬耕诗酒为乐。存诗120余首,散文辞赋十多篇。其诗大部分描写自然景色和农村生活。为中国“田园诗”的创始者,对后世影响很大。其诗既有表现消极避世思想的“宋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又有表现壮烈心怀的“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读山海经》)。晚年所写《桃花源诗并记》,反映了对宁静和谐、风气淳朴的美好社会的向往。后人编有《陶渊明集》。 陶渊明一名潜,别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人。东晋时期大文学家。生于365年,卒于427年。41岁开始归隐田园。其诗、赋、文都有很高的成就。今存诗歌125首,其中四言诗9首、五言诗116首;文12篇,其中辞赋3篇,韵文5篇,散文4篇。数量虽不多,但对后世有极其深远的影响。代表作有《归去来辞》、《桃花源诗并记》等。 陶渊明 093 陶渊明东晋诗人。主张大济苍生。不满时政黑暗,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悲愤慷慨,怒目抗争。后辞官归田,长期隐居农村,躬耕田园,生活贫苦。诗作多描写自然景色和农村生活,语言自然,风格冲淡,以此与污浊仕途相对应,为中国“田园诗”的创始者。其作品隐寓着他对腐朽统治集团的憎恶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亦有人生无常、乐天安命等消极思想。 ☚ 葛洪 颜之推 ☛ 陶渊明 046 陶渊明365?—427东晋诗人。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出身于破落官僚地主家庭,《晋书》、《宋书》记载为陶侃曾孙,后人有疑其说者。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职,因不满当时士族地主把持政权的现实,去职归隐。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另一类题材的诗如《咏荆轲》、《读山诲经·精卫衔微术》等篇,寄寓抱负,颇多悲愤慷慨之音。其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极为精练,具有独特风格。散文以《桃花源记》最有名。今人有排印本《陶渊明集》。 ☚ 左思 谢灵运 ☛ 陶渊明 陶渊明365—427Tao Yuanming晋宋时期文学家。又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出身于没落的仕宦家庭。少时家贫,父亲早死。好读书,受儒家“六经”影响,有及时进德修业的幻想。又受玄学和名士风度浸染,“闲静少言,不慕荣利”,闲居乡里多年。29岁时,因“亲老家贫”,起家为州祭酒,但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36岁又出仕,在江陵桓玄幕府任职。次年因母丧辞职归家,开始躬耕,隐居三年。此间桓玄篡晋,改国号为楚,刘裕起兵讨伐桓玄,克复京师。陶渊明40岁再次出仕,作镇军参军。不久改任建威参军。又求为彭泽县令,在官80余日,辞官归家,赋《归去来兮辞》,决心息交绝游,返归自然。从此不再出任。归田后,躬耕取资、洁身自好。三年后遭火灾,生活贫困。但独守“固穷”节操,不肯求价于朝市。义熙末征他为著作郎,不就。平时饮酒、采菊、赋诗作文,自娱心志,自得其乐。宋文帝元嘉四年(427)在贫病中故去。 ☚ 郭璞 三国志 ☛ 陶渊明 陶渊明365—427Taoyuanming东晋诗人。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出身没落士族,少家贫,好读书。曾任江州祭酒和彭泽令。因不满官场黑暗,愤然解任,归隐田园。义熙十四年(418),朝廷召为著作郎,固辞不就。晚年一直过着田园式的恬静生活,直至病死家中。陶渊明隐居20多年,使他有机会接近农民。故在诗篇中有很多歌颂劳动的诗句。如“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又有大量田园诗,如《归园田居》、《怀古田舍》、《移居》等,表达了他不随俗浮沉,不追逐名利的人生观,抒发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其诗情感真挚亲切,语言朴实精炼,形成了平淡而爽朗的独特艺术风格。但作品中也存在着一些乐天安命的消极思想。其散文代表作《桃花源记》虚构了一个人人怡然自乐、无剥削、无压迫的幸福社会,作为自己精神寄托之所,反映出作者晚年厌恶征战无宁日、剥削无限度的社会。今有《陶渊明集》,存诗120余首,文10余篇。 ☚ 王羲之 祖冲之 ☛ 陶渊明 陶渊明365—427Taoyuanming晋宋时著名文学家。字元亮。一说他名潜,字渊明。别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人。他出生于没落的官僚家庭。曾祖父陶侃,是东晋的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祖父及父亲均只做过小官。陶渊明博览群书,且有济世之志,但又受老庄思想影响,喜园林而不乐仕宦,故29岁前一直家居。晋武帝太元十八年(393), 出任江州祭酒,此后十三年间,时隐时仕,先后做过镇军参军、彭泽令等官,因时局动乱,看不惯官场的腐败污浊,毅然辞官归田,一直过着隐居躬耕生活,守节不仕。卒谥 “靖节”,故世称靖节先生。陶渊明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今存诗126首。其诗主要有两类,一是咏怀诗,二是田园诗。其咏怀诗内容广泛, 既包括他中年宦游之作,如《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二首》、《始作镇军参军径曲阿作》等行旅之作,也包括他归田后的抒怀言志之作,如《饮酒》20首, 《杂诗》12首中的大部分及 《读山海经》13首等, 抒写了他从少年时代的“猛志逸四海”、中年的 “有志不获骋”、晚年的 “猛志固常在”的思想轨迹和精神状态,表现了其“静念园林好” 的归隐之念, “心远地自偏” 的与官场决绝之情,“悠然见南山”的隐逸闲情和 “终宵不能静”的愤慨不平。其田园诗成就最高, 《归园田居》5首、《西田获早稻》、《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桃花源诗》等,均为著名的代表作, 充分表现了陶渊明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守正不阿的耿介品质,对污浊官场和腐朽世族制度的憎恶,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深切感情,以及《桃花源》的理想。当然,少数作品也流露出及时行乐、人生无常等消极情绪。陶诗真情充溢,一出于平淡自然。其内容多写自己的经历、见闻、感受,诗中所展现的景象又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所习见,使人读之倍感亲切;他与读者坦诚相见,从不掩饰自己,这种淳真之情颇富感染力。其诗中景物描写,不重工笔描绘,而以写意为主,使主观之“意”与客观之 “境”(景物、场景)浑然一体,意境高远, 清新拔俗。其语言丰富多采,既有加工提炼的口语,又巧用典故和化用前人诗句,多用比喻、象征、双关语,但都自然本色,精美纯熟。王圻《稗史》称其语言“情之所著,无不可吐出;景之所融,无不可写入”。苏轼 《与苏辙书》称其语言“质而实绮,癯而实腴”。他以平淡自然、浑融完美的独特诗风, 一反玄言诗的枯燥寡味和以丽情密藻为美的形式主义诗风, 为中国古代诗歌开出一片新天地——田园诗, 其内容与风格对后世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陶渊明又是一位辞赋家, 其 《闲情赋》、《归去来兮辞》均为名作。陶渊明又是杰出的散文家,《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均久传不衰。梁代萧统编定《陶渊明集》8卷。清代陶澍的《靖节先生集》最为通行。新注本有王瑶的《陶渊明集》、逯钦立的《陶渊明集》等。 ☚ 陆云 诸葛亮 ☛ 陶渊明 陶渊明365—427年Taoyuanming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家。又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大司马陶㑆曾孙。少家贫,好读书,性情怡静,喜爱自由,不慕荣利。早年怀有“大济苍生”的壮志,曾几次出仕,任州祭酒、镇军、建威参军等职,看到了官场的腐朽黑暗和统治者的荒淫堕落,对现实感到厌恶和失望。在彭泽任县令时,因要束带见郡督邮一事, 不愿为五斗米折腰, 乃弃官归隐,隐居不仕。后卒于家中,生前友好私谥曰 “靖节”,故世称 “靖节先生”。隐居二十余年,躬耕自资,接近农民, 纵酒吟诗, 写下了大量的田园诗, 有 《归园自居》、《怀古田舍》、《移居》等。其诗描绘了自然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在我国文人创作中首次歌颂了劳动,并隐寓自己洁身守志,虽遇饥寒仍持高尚志节,蔑视权贵,不愿与统治集团同流合污的品格,旧时有理想的知识分子多以他的高风亮节自励。在《咏荆轲》、《拟古》、《读山海经 ·精卫衔微木》等篇中,抨击时政,抒发了诗人满腔悲愤与“金刚怒目”式的抗争。散文代表作《桃花源记》所描绘的景观,寄托着诗人的理想,并在一定程度上表述了农民的愿望,启发人们向往美好自由的生活,标志着他思想发展的高度。其思想大抵儒道互补,外道内儒,在中国士阶层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梁昭明太子萧统辑其诗文为《陶渊明集》八卷行世。 ☚ 诸葛亮 颜之推 ☛ 陶渊明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文学家。他的祖父辈都曾做过官,但他的家庭不是门阀世家,在东晋门阀制度盛行的时代,陶渊明的家庭没落了,使他无法实现自己的济世抱负。 ☚ 郦道元 曹操 ☛ 陶渊明365—427晋宋间文学家。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大司马陶侃曾孙,后人亦有疑此说者。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建威参军、彭泽令。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厌恶官场污浊,弃官归隐。南朝宋元嘉初年卒,私谥靖节先生。现存诗120余首,散文、辞赋10余篇。其诗多作于归隐后,田园诗占很大比重。《归田园居》、《怀古田舍》、《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移居》、《饮酒(其五)》等,描写躬耕,歌颂劳动,赞美淳朴的农村生活,并以此对比于污浊的仕途,显示了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精神。前人称他为“隐逸诗人之宗”。而另一面,他“于世事并没有遗忘和冷淡”(鲁迅:《题未定草》七),《读山海经》、《咏荆轲》等篇,昂扬嫉世,金刚怒目,为慷慨悲愤之音。陶诗艺术成就很高,语言朴素自然,平淡天成,而又含蓄精炼、韵味隽永,感情深厚,委婉自如,创造出一种情、景、意交融的境界。《桃花源记》为其散文名作,其“秋熟靡王税”的世外桃源虽属虚构,但反映了人民的理想。辞赋以《归去来辞》最著名。其他篇章亦多为世人传颂。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有深远影响。后代有成就的诗人,无不从他汲取营养。传有《陶渊明集》。 陶渊明 陶渊明365—427东晋著名诗人,又名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出身于没落世族家庭。曾祖陶佩曾任东晋大司马,祖父曾任武昌太守。陶先后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建威参军。41岁任彭泽令,仅八十余日,因不愿与士族社会合作,弃官归隐,固守田园,作《归去来兮辞》,此后一直躬耕隐居。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喜琴书,喜饮酒,自称五柳先生。长于诗文辞赋。其作品重在描写山水田园的自然风景,歌颂了农业生产劳动,赞美了农村生活。其风格平淡自然,语言质朴清新,意境深厚感人,构思精巧奇妙。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劝农》、《读山海经》、《桃花源诗并记》等。为后人开拓了田园诗新领域,在文学史上影响也很广泛。有《陶渊明集》传世。 ☚ 嵇康 三国志 ☛ 笺注陶渊明集/靖节先生集/陶渊明集/陶渊明集 ☚ 王右军集选 笺注陶渊明集 ☛ 陶渊明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紫桑(今江西九江)人。曾祖陶侃官至大司马,祖父和父亲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到他时家境已经没落。少年时怀有“大济苍生”的壮志,直到29岁才出仕。几次做官都不过是祭酒、参军等职。由于门阀制度的存在,陶渊明的抱负无从施展,而且必须降节辱身在官场周旋。曾一度为彭泽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督邮来县,属吏告他应束带相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职而归。从此结束了仕隐不定的生活,走上了归田的“独善其身”的道路。陶渊明的作品现存诗120多首,散文6篇,辞赋3篇,及《读史述九章》和《扇上画赞》两篇近四言诗的韵文。陶渊明的散文虽然不多,但文笔简洁朴素,真切传神,反映了作者真实的思想感情。《五柳先生传》是诗人自撰的小传。文中以精粹的笔墨描写他的爱好、生活态度以及思想性情等。《桃花源记》,则生动地展现了理想社会的生活图景,令人悠然神往。《自祭文》对自己的一生的行事,毫无悔恨之意,表现了诗人的骨气。陶渊明的作品表现出了耿介品格和一种孤高的态度,对污浊的现实表现了强烈的不满。对后世影响甚大。他的“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曾经激励了后世许多人。 ☚ 袁宏 傅亮 ☛ 著文自况/解印归田 ☚ 增韵惊坐 著文自况 ☛ 陶渊明 陶渊明365~427东晋诗人。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曾祖陶侃官至大司马,外祖父孟嘉为征西大将军。至陶渊明时,家世衰微败落。29岁始任江州祭酒、因不堪吏职,不久辞官而归。后又出任镇军参军、建威参军。41岁任彭泽令,在官80余日,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挂印辞官,归隐不仕,病卒于家,友朋私谥靖节。其作品由梁萧统编为8卷,后人增为10卷,称《陶渊明集》或《靖节先生集》。今存诗120余篇,文10余篇。诗歌根据内容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田园诗,如《归园田居》、《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桃花源诗》、《怀古田舍》等。是第一个大量创作以田园生活为题材的诗歌的人。他的田园诗多方面地描写了农村风光与生活,歌咏了农村的恬美静穆及与农民之间的友谊,记叙了他躬耕稼穑的情景及归隐生活的艰辛困顿,表现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及对官场生涯的厌恶,显示了他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节操与品格,并使劳动第一次在我国文人创作中得到歌颂。另一类为咏怀诗,如《杂诗》、《饮酒》等组诗中部分篇章、《咏贫士》、《读山海经》等组诗中大部分篇章,以及《咏荆轲》等。这类诗或直接披露胸襟,或假“咏史”以抒怀,表达了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对污浊现实的批判,以及壮志难酬的满腹牢骚。尽管诗中包含了一些人生无常、明哲保身、乐天安命的消极思想,但其主要方面是积极健康的。其诗作以独特的风格打破了中古诗坛玄言诗的统治,给诗歌的发展带来一股新的气息。运用平淡的语言,凭借白描手法,通过平凡的素材,表现出一种醇美的艺术情趣,不少诗篇都平淡有致,质朴精练,达到了“自然美”的艺术境界。在描绘田园风光时,常常注入情感,融进哲理,铸成情、景、理相统一的意境。他的散文和辞赋也很有特色。《桃花源记》,构造了一个理想的世外桃源。虽为空想,并带有老子“小国寡民”的烙印;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愿望。《归去来辞》,以流畅和谐的语言、悠闲欢快的情调,抒写了归田之乐。《五柳先生传》、《闲情赋》、《感士不遇赋》等也都一扫西晋以来骈俪萎靡的文风,挥洒自如,不事藻绘,为后人传诵。其诗文在东晋时虽未为世人所重,但自唐以后却受到了推崇,很多著名大家如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柳宗元、苏轼、辛弃疾、陆游等都深受其影响。 ☚ 郭璞 颜延之 ☛ 陶渊明365~427Tao Yuanmingman of letters and poet of the Eastern Jin Dynasty,also named Tao Qian. Works: On Reading the Classic of Mountains and Seas,Thirteen Poems,Returning to Live in Garden and Field,etc. 陶渊明见 陶潜 陶渊明365—427东晋诗人。字元亮,一名潜。浔阳柴桑(江西九江南)人。死谥靖节。出身破落官僚家庭。历官江州祭酒从事、彭泽令等。因不满腐朽的门阀统治,于四十一岁时归隐田园。生活清苦,曾参加过一些劳动,较多地接触了农村。诗作中许多篇章反映了当时的农村生活,朴实、自然,语言精粹,形象生动,有深厚的现实生活基础,读来使人感到亲切。有些作品则有乐天知命的消极倾向。散文以《桃花源记》最著名。有《陶渊明集》。(参考图245)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