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陪都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陪都péi dū

国都以外另设的都城。李白《永王东巡歌》之七:王出三山按五湖,楼船跨海次陪都。

国都、首都;陪都

○国都guó dū

(名)首都:咸阳曾是秦朝的~|西安曾经作为几个朝代的~。

○首都shǒu dū

(名)国家最高政权机关所在地,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北京是中国的~|~所在地|~新貌|~机场。

●陪都péi dū

(名)首都以外另设一个都城:绕道~重庆,再南下桂林。

首都

首都

京 都(都城;都国;国都) 国门国城 宫邑 首善(首善之区;首善之地)
古代对国都的通称:上京
旧时的首都:故国 古都 故都 旧都 旧国 旧京
前朝都城:遗都
前朝旧都城:遗京
迁都后称原都城:留都
首都外另立的都城:陪都 陪京 贰都
首都之外临时的首都:行都
敌方首都:敌都
敌方的都城、巢穴:黄龙(直捣~)
破败的都城:露国(国家最高政权机关所在地:首都)

另见:中心

☚ 城市   京都 ☛

陪都péi dū

陪设的都城。叶梦得《间事慨然归不能寐因以写怀》:“~~复来亦何有?凛凛杀气浮高牙。”

陪都

陪都

京城以外另设的京城称陪都。如明代的南京,清代的奉天等都是陪都。《清史稿·兵志八》: “东三省为陪都重地。”

☚ 陪门   陪门财 ☛
陪都

陪都

首都之外另立的都城。陪都之制始于西周,周都丰镐,又营洛邑。后代王朝多踵行。陪都设置的数置历代不一,北周都长安,以洛阳为陪都; 隋同,五代后梁、后晋、后周都开封,皆以洛阳为陪都。此乃置一陪都,形成二都并立。唐朝曾三都并立,都长安,以洛阳为东都,并又有并州、蒲州、太原分别为北都、中都。宋亦以大名府为北京,开封府为东京、应天府为南京,共置三都。五代后唐置四都,即北京太原府、西京京兆府、东都兴唐府及都城洛阳。五都之制,始建于曹魏,有许昌、长安、邺、谯四个陪都,与都城洛阳合为五都。辽亦五都并立。金初为五都,金世宗时,有上京会宁府、东京辽阳府、北京大定府、西京大同府、中都大兴府、南京开封府,形成六京之制,为中国历史上设置陪都最多的一个朝代。历代建置陪都的原因不尽相同,或为便利朝贡,或因地处要冲、地位重要,或为帝王巡幸游乐,或因时局动荡不得已而设之,故陪都的作用亦不尽相同 陪都的地位逊于国都。

☚ 西京   西都 ☛

陪都

又称“陪京”。在国都以外另设有都城,有附配辅佐之意。始于西周都镐京(今陕西西安市),以洛阳(今属河南)为东都。明代迁都北京后,以南京为陪都。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自南京迁至四川重庆市,以重庆市为陪都。

陪都

首都外别建的国都。又称陪京,明代亦称留都。西周时周公建洛阳为东都,是为最早的陪都。此后历代建为陪都的,东汉有长安、宛,三国魏有长安、谯、许昌、邺。东晋与南朝不设陪都。北魏曾以其故都代郡为北京。北齐以并州为立国之地,建国后仍设并省尚书令,有陪都的规制。北周与隋以洛阳为陪都,称为东都。唐先以洛阳为东都河南府,太原府为北都,其后凤翔府建号西京(京师长安原称西京,其时改称中京),均为陪都。五代后唐同光元年(公元923年)以太原府为西京,改魏州为邺都兴唐府(与汉魏北朝的邺不是一地),镇州为北都真定府;同年十一月,罢真定北都之号,改太原府为北京,长安为西京京兆府,与兴唐府并为陪都。后晋以洛阳为西京河南府,兴唐府改为广晋府,旋复称为邺都,与北京太原府并为陪都。后汉乾祐元年(公元948年)改广晋府为大名府,与北京太原府、西京河南府并为陪都。后周显德元年(公元954年)罢大名府与太原府都名,以西京洛阳为陪都。北宋以西京河南府、北京大名府、南京应天府为陪都。辽以东京辽阳府、南京析津府(今北京)、中京大定府、西京大同府为陪都。金以东京辽阳府、北京大定府、西京大同府、南京开封府为陪都。元以上都为陪都。明清分别以南京应天府与盛京奉天府为陪都。民国时期,国民党政府原拟以西安为陪都,定名西京。抗战时迁政府于重庆,又以重庆为陪都。战后遂废西京之名。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0:4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