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陕西地下水资源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陕西地下水资源

陕西省的地下水有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和岩浆岩变质岩类裂隙水4种类型。
一、松散岩类孔隙水。赋存于新生界不同成因类型的松散岩层中,以黄土层地下水为本省具有特色的地下水类型。黄土分布在秦岭以北的广大地区,占全省面积近45%。在黄土塬中部尤其是塬区低洼地带,地下水较丰富,有开采价值。黄土是一种各向异性、垂向非均质的含水层或透水不含水层。在黄土层的大口径井中,可以直接看到地下水从井壁的裂缝和孔洞中流出的现象。黄土的垂向上有4种不同的含水层:1、粗黄土层,多属粉土质亚砂土——粉土质轻亚粘土,结构疏松、孔隙大、裂隙发育,时见孔洞,储水、导水性较好,为黄土中主要含水层,以中更新统底部黄土最为典型;2、细黄土层,属中至重亚粘土,为黄土弱含水层;3、古土壤粘化层,一般不构成含水层,而起沟通上、下含水层的作用;4、古土壤淀积层,中更新统淀积层钙质结核间孔隙、孔洞较多,且发育有溶蚀孔洞,含水层较好。下更新统淀积层钙质结核密集排列,含水性较差。以洛川塬为例,黄土层厚120——140米,裂隙孔洞是黄土的导水空间,构成双层介质含水层。潜水补给方式是以大气降水通过包气带水份以非饱和状态在重力作用下运移而补给黄土层地下水。洛川塬降水量与黄土层地下水相关分析表明,在水位埋深50——80米,每次降水量需在10毫米以上时才能渗达地下水面,这样,每年多雨的7——10月份,降水对黄土地下水才有补给意义。通过渭北西部台塬区的野外观察,也证明随着水位埋深加大,降水渗入系数值减小。其它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分布在关中、汉中、安康等河谷平原和陕北的沙漠草原区,按水力性质进一步划分为潜水、承压水。这些地区新生界松散类含水层分布广,厚度大,埋藏浅,透水性好,地下水资源丰富。
二、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主要分布在陕北黄土高原和秦巴山地。其中延安组、洛河组砂岩裂隙孔隙水分布较稳定。具承压性,水质较好,水量较丰富,有一定开采价值。其它地层富水性差,无供水意义。
三、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主要分布在汉中以南的米仓山、大巴山和渭北地区。米仓山和大巴山地区碳酸盐岩岩溶发育,具有我国南方岩溶地貌的特征,有众多的落水洞和地下暗河(如小南海等),富水性和补给条件良好,岩溶水丰富、水质较好,但因地形复杂,富水性往往分布不均,不利于开采。渭北地区碳酸盐岩地层多被黄土等松散层覆盖。岩溶发育程度远不如我国南方岩溶区典型,其岩溶形态以溶蚀裂隙、溶孔为主。渭北地区的岩溶水温度一般较高,如龙岩寺泉水温31℃,筛珠洞泉水温21℃,常乐温泉41℃,袁家坡泉31℃,瀵泉30℃,说明这些岩溶泉水在断裂构造的控制下,循环深度较大,成为中低温热水。同时由于大面积基岩裸露地表,接受降水补给条件较好,岩溶水量丰富,往往集中呈大型泉群出露,如袁家坡泉、瀵泉、筛珠洞泉稳定天然流量为1——2立方米/秒,是大型能源基地的良好水源地。渭北岩溶水水质,以石川河为界分为东西两类,以东矿化度0.5——1.5克/升,属重碳酸硫酸、硫酸重碳酸、氯化物硫酸重碳酸型水;以西矿化度小于0.5克/升,属重碳酸、重碳酸氯化物型水。
四、岩浆岩、变质岩类裂隙水。主要分布在秦巴山区,属风化破碎带孔隙裂隙水。含水层厚度不大,多被沟谷切割,储水条件差,富水性极弱,以泉水排泄补给地表水,故无大面积开采利用价值。构造裂隙水赋存于断裂破碎带和岩脉与围岩的接触带,富水性不均,多以地下径流补给松散岩层或以温泉溢出地表。局部可以打井开采。
本省地下水资源包括大面积分布的天然资源和开采资源。地下水资源计算是按自然单元将全省划分为陕北黄土高原、关中盆地、陕南秦巴山区3个大区和26个亚区,分别计算多年平均值和降水频率为20%、50%、75%、95%的地下水天然资源。在适宜开采的地区,以多年平均值或以50%的降水频率的地下水天然资源为依据,计算地下水开采资源,并在具备河水补给条件的沿河岸边及工业供水、生活用水的城镇,计算了集中供水地区的开采资源。
一、地下水天然资源。计算方法,关中盆地采用水均衡法,陕北黄土塬和陕南山间盆地采用渗入系数法,陕北、陕南丘陵山区采用径流模数法。计算结果全省地下水补给量155.13亿立方米/年,其中平原区补给量80.5亿立方米/年,占全省补给量的52%;丘陵山区74.63亿立方米/年,占全省补给量的48%。在补给量中,降水入渗补给量48.52亿立方米/年,占全省总补给量的31.27%。以地下水类型区分,松散岩类孔隙水、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岩浆岩变质类裂隙水、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的补给量依次为80.5、46.84、18.39、9.39亿立方米/年。本省地下水补给量中,包括井灌回归量5.56亿立方米/年和丘陵山区对平原区的地下水转化量2.14亿立方米/年;扣除这部分重复计算量后,本省地下水天然资源多年平均值147.33亿立方米/年,其中陕北黄土高原37.13亿立方米/年,关中盆地36.57亿立方米/年,陕南秦巴山区73.63亿立方米/年。地下水天然资源年际变化大,丰水年几乎为枯水年的两倍。全省丰水年(20%降水频率)天然资源188.42亿立方米/年,平水年(50%降水频率) 142.74亿立方米/年,枯水年 (95%降水频率)99.54亿立方米/年。从地域分配看,陕北黄土高原地下水资源较贫乏,其面积占本省面积的近一半,但地下水补给量 (37.38亿立方米/年) 仅占全省地下水补给量的24.09%,且绝大部分分布在沙漠滩地、洛川塬、长武塬和较大的河谷川道区。而广阔的黄土梁峁区,地下水补给量仅占陕北总补给量的23.2%。平均补给量模数:沙漠滩地16.55万立方米/年·平方公里(单位下略),黄土塬区2.67——4.52,黄土梁峁区0.39。关中盆地地下水资源较丰富,面积仅占全省面积的9.26%,地下水补给量43.64亿立方米/年,占全省补给量28.13%。补给模数河谷低阶地区23.15——62.11,黄土台塬7.85——22.39。陕南秦巴山区地下水资源也较丰富,地下水补给量74.11亿立方米/年,占全省的47.76%。但分配不均,以碳酸盐岩裂隙岩溶水补给量大,占陕南补给量的60.9%,而大面积分布的岩浆岩和变质岩裂隙水及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地下水补给量仅占陕南的25.76%,补给模数一般为21.7——55.30。
二、地下水开采资源。分为大面积开采资源和集中供水开采资源两部分,前者指农田供水,后者指工业和城镇供水。计算方法,平原区采用水均衡法(仅在关中盆地采用)、开采系数比拟法和岸边布井法,丘陵山区利用大泉流量统计法。经计算,全省地下水开采资源52.27亿立方米/年,其中大面积开采资源34.07亿立方米/年,集中供水开采资源14.88亿立方米/年。岩溶水开采资源3.32亿立方米/年。开采资源模数河漫滩和低阶地区20——50万立方米/年·平方公里(单位下略),局部大于50;关中盆地黄土台塬区5——12,陕北黄土塬2.7——3.7。经1978年调查全省工农业及城乡生活用水量在平水年(50%降水频率)的情况下,年需水量100.98亿立方米,全省地下水开采资源每年52.27亿立方米,能满足总需水量的5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0:3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