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陕西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陕西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

陕西是我国农业发源地之一,自古以来,勤劳的陕西人民就在三秦大地上从事农业劳动生产,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剥削、压迫,使农业生产处于停滞和半停滞状态,生产力水平低下。1949年以后,在党和人民政府领导下,广大农民长期受压抑的生产积极性调动起来,进行大规模的农业建设。1990年,全省粮食总产量1070.7万吨,比1949年增长2.2倍,年均增长2.9%。经济作物总面积718万亩,比1949年增加142万亩。其中棉花面积169万亩,比1949年减少146万亩,但单产提高,总产增加,为7.78万吨。油料作物,由于1980年以来大力发展油菜籽和花生,面积达到404万亩,比1949年增加167万亩,总产33.4万吨,增长4.9倍。烤烟形成以渭北为主的烤烟基地,面积108万亩,总产12.32万吨。糖料、药材、茶叶、蚕茧等经济作物和瓜类、蔬菜等其他作物都有较快发展。水果面积457.2万亩,比1952年增加449.3万亩,总产62万吨,增长5.2倍。1990年苹果297万亩,总产34.93万吨,销往全国各地。茶园面积43.8万亩,比1952年增加40万亩,茶叶总产4548吨,增长3.9倍。桑园面积55.9万亩,比1952年增加54万亩,蚕茧产量9505吨,增长21倍。1990年,全省大牲畜年末存栏305.4万头,比1949年增长1倍,其中牛241.6万头,增长1.3倍;生猪年末存栏812.2万头,比1949年增长9.9倍;羊年末存栏612.6万只,增长5.6倍。其中奶山羊73.56万只,全国最大的奶山羊基地,被誉为“奶山羊之乡”,羊奶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乳品加工具有相当水平。三原户县等10个笼养鸡基地县的养鸡业发展也很快。家禽数量达到4510.8万只。肉、奶、禽蛋总产量分别为46.78万吨、21.2万吨和18.44万吨。渔业生产发展更快,养殖水面42.7万亩,水产品产量2.1万吨。林业建设成效显著。秦岭、巴山、关山、乔山和黄龙山五大林区被为我省水源涵养林,加强管护。造林绿化也有进展,年造林面积500万亩,四旁植树2亿株。“三北”防护林建设取得较大成绩。飞播造林120多万亩,到1990年累计达1330多万亩,成林540万亩。关中平原初步建成了“带、片、网”相结合的农田防护林体系。全省森林覆盖率24.1%。生漆、油桐籽、核桃、板栗、木耳等主要林特副产品产量。1990年,产量分别为685吨、1.87万吨、1.68万吨、4770吨、1531吨。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全省乡镇企业出现了乡办、村办、联办、户办一起上,“四轮驱动” 的局面,突破了“一种、二养、三加工”的老模式,以乡镇工业为主体,建筑、交通运输、商业、饮食、服务和其他行业全面发展。1990年,乡镇企业发展到61.77万个。其中乡办1.11万个,村办3.01万个,联办1.51万个,户办56.14万个。从业人员753.53万人,占农村总劳力的21.1%。总收入167.66亿元,总产值150.93亿元。其中工业产值85.36亿元。乡镇企业总产值为160.36亿元,已占到农村社会总产值的50.1%,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25.64%。上缴税金6.42亿元,实现利润15.27亿元。乡镇企业总收入过亿元的县(市、区)45个,亿元乡、镇20个。农村经济全面发展,产业结构趋向合理。1949年,全省农村社会总产值仅8.33亿元(当年价格)。1990年,全省农村社会总产值319.76亿元,农业产值169.96亿元。其中种植业、林业、牧业、副业、渔业产值分别为109.20亿元、9.02亿元、35.67亿元、15.22亿元; 0.85亿元。农村工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商业、饮食业产值分别为92.67亿元、20.31亿元、20.67亿元、16.15亿元。1987年乡镇企业总产值首次超过农业总产值。1985年超过粮食产值。乡镇企业与多种经营,成为振兴我省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也是农村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在农村社会总产值中,非农产业占46.85%。其中,农村工业产值占28.98%,建筑、交通运输、商业、饮食等产值占17.87%。在农业总产值中,种植业占64.25%,林、牧、副、渔业占35.75%。在种植业中,粮食作物产值占64.5%,经济作物和其他作物产值占35.5%。
农村商品经济发展较快。1990年,农业商品产值达到80亿元,商品率47.1%。区域化和专业化商品生产发展,有新突破。全省已建立商品基地21大类,其中粮食基地县16个,棉花基地县12个,油料基地县18个,奶山羊基地县18个,瘦肉型猪基地县12个,苹果基地县22个。这些基地已具有相当规模和效益,对稳定和发展全省商品经济起着重大作用。棉花、花生、烤烟、柑桔等基地县的产量占全省总产量90%以上,油菜籽、葡萄、红枣、茶叶、蚕茧、奶山羊等产量占80%以上。同时,专业户、专业村等一村一品、一乡一品的生产,使农村经济格局逐步改变。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入流通领域。全省已形成一支60多万人的农民购销队伍,承担80%以上的乡镇企业产品和50%的农副产品的运销。供销社广泛开展“分购联销”和“联购分销”业务,与农民商业联合,建立各种专业合作社480多个,参加农户7.9万多户。农贸市场日益兴旺,各类集市已有2000多个,年成交额40亿元左右。初步形成一个集中与分散结合、专业与综合结合、零售与批发结合、坐商与行商结合的市场网络。农民收入增加,生活逐步改善。1990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459.72元,但与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相比,相差170元。扶贫工作成效显著,累计已有118.75万户,538万人口初步解决了温饱问题。1990年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12.48元。平均每百户农民中,拥有自行车104.14辆,缝纫机65.27台,手(钟)表207.79只,收录机、洗衣机、电风扇、电冰箱等家用电器开始进入农家。居住条件也有改善。农民人均住房面积17.07平方米。住房由过去的土(砖)木结构向砖木、钢筋混凝土结构发展。农民家庭经济实力增强。人均生产装备固定资产原值204.92元。随着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发展,广大农民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变化。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9:3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