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陈言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陈言1;陈言2◉ 陈言1 chényán 动 陈述意见、理由等。〈例〉率直~/ 不畏权势,大胆~。〈近〉陈述/ 进言。 陈言 陈言文章立意和语言陈旧、老套的弊病。唐·韩愈《答李翊书》:“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清·方东树《昭味詹言》:“去陈言,非止字句,先在去熟意; 凡前人己道过之意与词,力禁不得袭用。”清·刘熙载《艺概·文概》:“昌黎尚陈言务去。所谓陈言者,非必剿袭古人之说以为已有也; 只识见议论落于凡近,未能高出一头,深入一境,自结撰至思者观之,皆陈言也。”产生此弊的原因是作者认识水平不高,“识见落于凡近”,写作时因袭模仿,缺乏创新精神。纠正此弊关键在于提高认识水平,不断深入现实生活,从中捕捉新材料,新问题,悟出新思想,新道理,学习掌握新语言,努力创造新形式,达到去陈脱套,别开生面。 ☚ 浮词 厌套 ☛ 陈言陈旧的话。韩愈《答李翊书》:“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惟~之务去。” 旧话 旧话说过去事情的话或传流已久的话:老话 ☚ 无关的话 废话 ☛ 不好的言辞 不好的言辞陈旧的言辞:陈词 陈言(~老套) ☚ 美好的言辞 不实的言辞 ☛ 各种言论 各种言论国家的言论:邦论 ☚ 言论 舆论 ☛ 陈言chén yán❶陈述意见。《礼记·儒行》:“儒有澡身而浴德,~~而伏,静而正之。” 陈言南宋医家。字无择,青田 (今浙江青田)人。精于方脉,治病有显效。并且长于医理,善于执简驭繁,进行实践总结与理论提升。他认为“医事之要,无出三因”,将复杂的疾病按病源分为外因六淫,内因七情及不内外因三大类,每类有论有方,汇集医方千余,于淳熙元年(1174)著成《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六卷,对后世病因病理学有一定的影响。 陈言字无择,南宗浙江青田人。约活动于绍兴、淳熙(1131~1189)年间。生平事迹不详。以其《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简称《三因方》)著称于世。人谓之“敏悟绝人,长于方脉,治病立效。有不可治者,则预告以期,晷刻无爽。”《三因方》一书主张将病因分为三类,即内因、外因、不内外因。在医史上有较大影响。此外,尚著有《产育宝庆集方》二卷。 陈言 051 陈言1131—1189南宋医学家。字无择,号鹤溪道人,浙江青田人。他聪明过人,擅长方脉,治病立效。他潜心钻研医理,探求生病之源,总结用药之法。经多年的努力,于1174年著成《三因极一病方论》,全书15卷,阐述了“三因致病学说”。他将病因分为3类,一为内因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所致;二为外因六淫(寒、暑、燥、湿、风、热)所伤;三为不内外因,诸如饮食饥饱,叫呼伤气,虫兽所伤,金创压溺及其他偶然因素之类。陈氏的三因学说起源于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内容有所发展,使中医病因学说更加系统化、理论化。 ☚ 陈自明 王好古 ☛ 陈言1131-1189chén yán《本草纲目》火部第6卷阳火、阴火(7)。人名。南宋时医学家,字无择,青田人。著有《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陈言陳言chén yán❶陈旧的言词。也指旧论。《南病别鉴·宋兆淇序》:“余因之或参经旨,或集陈言,或从素见,增在句读之下,非敢云注,以畅其说耳。” 陈言chényán南宋医家。字无择, 浙江青田人。精于方脉, 将复杂的疾病按病源分为外因六淫、内因七情及不内外因三大类, 按类论述列方, 汇集医方千余首, 于1174 年著成《三因极一病证方论》6 卷, 对后世病因病理学有一定的影响。 陈言 陈言陈言(十二世纪),南宋医家。字无择,号鹤溪道人,青田 (今浙江青田)人。精于方脉,治病多效。绍兴辛巳(1161年)曾集方六卷,名《依源指治》。该书分八十一门,论病因病理,集注《脉经》,并附方若干,然未刊行。陈言长于对中医学术进行理论归纳,执简驭繁。淳熙甲午(1174年),著《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简称《三因方》),将病因分作外因六淫,内因七情及不内外因三类。陈言三因学说源于《金匮要略》,但多有发挥。以三因分类各种复杂的疾病,虽不免过于局限,但他抓住病因以推究疾病诊治的作法,对后世中医病因病理学有一定的影响。陈言极力倡导用“名体性用”四字归纳医药学内容,认为以此四字可以读脉经、看病源、推方证、节本草。乾道中(1165~1173年)成书的《纂类本草》,即以“名体性用”四字分项提要解说药物,该书未明记作者,仅有鹤溪道人陈言序文。根据其学术见解,有可能是陈言所著,原书已佚,难以确考。其学生较出名的有永嘉人王硕(字德肤),著有《易简方》。 ☚ 刘昉 张元素 ☛ 陈言陈旧无新意的言论。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