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陈荒煤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陈荒煤1913—1996

湖北襄阳人,生于上海。
中共党员。作家,电影评论家。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文化部电影局局长,副部长,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所长等职。著有《荒煤短篇小说选》、《解放集》等。
原名:陈光美
笔名:荒煤、沪生、荒梅、梅白、漪云、漪萍

陈荒煤

中国现代文学史资料汇编(乙种)荒煤研究资料
在大革命的风暴中——文学生活回忆
陈荒煤
陈荒煤
陈荒煤自传
严井平
荒煤
岩冰
林曼叔等
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6月版254页
十月1982年2期
中国电影家列传(1)第142页
*中国当代作家小传第91页
中国现代作家传略(上)第419页

陈荒煤

作家笔名探源:陈荒煤 陇苗1981年5期
荒煤日记选
我记忆中的荒煤
民国人物小传:陈荒煤
作家陈荒煤获全国优秀散文(集)奖
著名作家文艺评论家陈荒煤“荒煤文艺生涯六
十年”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陈荒煤
彭荆风
刘绍唐主编
李方诗等主编
李方诗等主编
新文学史料1988年4期,1989年1、2期
新文学史料1994年2期
*传记文学1997年71卷4期
中国人物年鉴(1990)第236页
中国人物年鉴(1993)第252页
著名文艺理论家陈荒煤《荒煤文艺生涯六十年
纪念文集》出版
中国人物年鉴编委
会编
中国人物年鉴(1995)第262页
著名作家、文艺理论家陈荒煤在北京逝世中国人物年鉴编辑
部编
中国人物年鉴(1997)第251页
陈荒煤
为迎接新世纪而呐喊
岩 冰
陈荒煤
中国电影家列传(一)第142页
我与中国二十世纪第302页
陈荒煤

陈荒煤1913—1996

小说家、文艺评论家、散文家。原名光美。湖北襄阳人。大革命失败后,参加进步文艺活动。1932年在上海加入武汉左翼戏剧家联盟。同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35年参加“左联”。1938年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戏剧系、文学系任教,并负责文工团、文学系工作。这时期写有《陈赓将军印象记》《刘伯承将军印象记》等报告文学多篇。1946年到晋冀鲁豫边区文联工作,主编《北方文化》。出版短篇小说《忧郁的歌》《长江上》《在教堂里歌唱的人》,剧作《我们的指挥部》,报告文学《新的一代》《模范党员申长春》等。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南军区文化部长、文化部副部长、电影局局长、文学研究所副所长、作协副主席等职。著有论著《为创造新英雄人物的典型而努力》《解放集》《回顾与探索》,散文集《荒野中的地火》《梦之歌》等。有《荒煤短篇小说选》《荒煤散文选》《荒煤选集》。

☚ 康朗甩   舒群 ☛
陈荒煤

陈荒煤1913.12.23——

原名陈光美。幼名沪生。笔名有漪之、漪萍、梅白等。湖北襄阳人。幼时在上海上小学,后随家迁居湖北。大革命时期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至1930年,在湖北省立三中商业专科学校读书,课余喜爱阅读文学作品。1930年失学后,得到吕骥等人的帮助和影响,开始参加革命文艺活动。1932年加入武汉左翼戏剧家联盟,并在报刊上发表习作。翌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左翼“剧联”。1934年在《文学季刊》发表最初的短篇小说《灾难中的人群》。战前结集的短篇小说有《刘麻木》(1935年)、《忧郁的歌》(1936年)、《长江上》(1937年)等。其中短篇小说《长江上》曾引起文坛注意。这时期还写了一批散文(后收《荒煤散文选》),以及少量戏剧作品如独幕剧《黎明》等。这些作品题材广泛,有劳动者、知识分子,甚至包括流浪者在黑暗社会中的苦难、挣扎和反抗,作品带有时代的忧郁气氛。抗战初期,他主要进行戏剧的组织和演出活动。1938年进入延安“鲁艺”戏剧系。这时期的文学创作,以报告文学和戏剧作品为主。结集的有《模范党员申长林》、《新的一代》(1951年)和《粮食》(剧本,与人合作)等。他写的短篇小说《在教堂里歌唱的人》曾获好评。抗战胜利后,他从延安到晋冀鲁豫边区,长期担任文艺界的组织与领导工作,曾主编《北方文化》杂志。建国后,长期从事电影事业的组织与领导工作,写有文艺及电影方面的著述和评论《为创造新英雄人物的典型而努力》、《回顾与探索》等。

☚ 陈炜谟   陈残云 ☛

陈荒煤

中国电影评论家、文艺理论家。1913年12月23日生,1996年10月25日去世。原籍湖北省襄阳,生于上海。1927年先后参加左翼戏剧家联盟和作家联盟,发表《忧郁的歌》等3个短篇小说集。抗战爆发后,参加战地文化宣传工作,创作了《黎明》、《打鬼子去》等剧本。1938年秋去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戏剧系、文学系任教。解放战争期间从事部队的文化工作。1953年后,历任中央电影局副局长、局长,文化部副部长。1978年后,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出版有《荒煤短篇小说选》和电影论文集《解放集》(1980)、《攀登集》(1986)等。主编《当代中国》丛书中的《中国电影卷》。

陈荒煤

陈荒煤1913—Chen Huangmei

电影评论家、作家。原名陈光美,曾用笔名沪生。湖北襄阳人。抗战爆发后,参加北平学生移动剧社辗转到延安,在“鲁艺”戏剧系、文学系任教,曾主编《北方文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荒煤长期担任电影局领导职务,一直从事于电影的评论工作。他的电影评论虽然接触的范围较广,探讨的问题较多,但多数文章都围绕着如何提高质量这一中心问题。他认为,把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强调为唯一的方法,作为衡量一切作品的唯一标准则是不正确的,必然导致电影样式的单调和刻板。同时,长期存在的教条主义和宗派主义以及对文艺工作的简单化,也造成了题材狭窄,质量不高(《关于电影艺术的百花齐放》)。他还曾指出,我们要求的思想性,绝不是指那些在影片中充满着枯燥的政治说教,脱离了艺术的体现,或者艺术表现不生动,那样的思想性只能是一种没有力量的附加的东西,是一些抽象的概念罢了(《提高质量是为了更好的跃进》)。此外,他还重视艺术形象塑造、电影剧本创作、戏剧冲突和人物关系的描写等问题。主要著作有:评论集《为创造新英雄人物的典型而努力》、《荒煤文学评论集》、《荒煤短篇小说选》。

☚ 邵荃麟   李希凡 ☛
陈荒煤

陈荒煤

现代著名作家。生于1913年。原名陈光美。湖北襄阳人。1927年,陈荒煤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开始参加革命文艺活动,并加入武汉左翼剧作家联盟,同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秋,在《文学季刊》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小说《灾难中的人群》。不久,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并出版了短篇小说集《忧郁的歌》和《长江上》。1938年,陈荒煤到鲁迅艺术学院戏剧系、文学系任教。这期间他创作了《陈赓将军印象记》、《刘伯承将军印象记》等十多篇报告文学,后来编成报告文学集《新的一代》。延安文艺座谈会以后,他积极深入部队、农村体验生活,采访写作,创作了独幕剧《我们的团指挥部》,并与他人 一起撰写了多幕剧《粮食》和报告文学《模范党员申长林》等。1943年,出版了短篇小说集《在教堂里唱歌的人》。1946年,调到晋冀鲁豫边区文联、北方大学文艺研究室工作,并主编 《北方文艺》。新中国成立以后,陈荒煤曾先后担任中南军区文化部长、中南军区政治委员会文化部长、中央文化部电影局长、文化部副部长等职。1952年,出版了文艺论文集 《为创造新英雄人物的典型而努力》。陈荒煤几十年来投身革命事业,辛勤笔耕,留下了丰厚的文学作品,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 陈残云   何其芳 ☛

陈荒煤1913~1996Chen Huangmei

modern writer,film critic and film ideologist. Works:Climbing,etc.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6:4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