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陈济棠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陈济棠1890—1954广东防城(今属广西)人 陈济棠1890—1954字伯南,广东防城(今属广西)人。1908年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广州光复后,入广东陆军速成学校学习,毕业后在粤军任职。1925年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师师长。北伐时,留守广东。1927年鼓吹反苏反共。1928年任第四军军长,驻广州。1929年蒋桂战争爆发,投靠蒋介石,被蒋任命为广东编遣特派员、讨逆军第八路军总指挥,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逐步控制了广东的军政大权。1931年5月在广州参与组织反蒋的国民政府,任国民政府委员、军事委员会常委、第一集团军总司令。“九·一八”事变后,广州非常会议结束,在广州设立国民党西南执行部和西南政务委员会,由陈独揽广东大权。1933年参与对中国工农红军的“围剿”,任南路军总司令。1936年7月被蒋免职,出国旅行。抗战爆发后回国,曾任农林部长。抗战胜利后,任两广及台湾宣慰使。后去广州办学。1949年任海南岛特区行政长官兼警备司令。1950年去台湾。1954年11月在台北病死。 陈济棠
陈济棠
陈济棠1890~?国民党军将领。字伯南。广东防城(今属广西)人。曾任国民党军第一集团军司令。陆军一级上将军衔。 陈济棠1890—1954字伯南。广东防城(今属广西壮族自治区)人。1907年入广东陆军小学,次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3年于广东陆军速成学校毕业,在护国军任连长、营长。1921年后任粤军营长、旅长。1925年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一师师长。1926年北伐战争时,留广东负责南路绥靖工作,兼任钦廉警备司令。1928年任第四军军长。1929年在国民党三大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任“讨逆军”第八路军总指挥。1931年联合桂系通电反蒋,另立广州国民政府,任军事委员会常委、第一集团军总司令。1932年后任赣粤闽湘区“剿匪”副总司令、南路军总司令,对中央苏区进行“围剿”。1936年5月,联合桂系李宗仁组成抗日救国军西南联军,任总司令。后因发动两广事变失败出走欧洲。1937年9月回国后任国民政府委员。1939年11月在国民党五届六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和最高国防委员会委员。1940年任农林部部长。抗战胜利后,任两广及台湾宣慰使。1949年任海南特区行政长官兼警备司令。1950年人民解放军进军海南岛时,去台湾。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委、“总统府”资政、战略顾问。1954年11月3日在台北病逝。 陈济棠1890—1954字伯南。广西防城人。1908年加入同盟会。1913年毕业于广东陆军速成学校。1920年11月起,在粤军任营长、团长、旅长等职。1925年7月,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一师师长。1928年1月起,任第四军军长、第八路军总指挥、广东编遣区主任、第一集团军总司令。1932年3月起,被委任赣、粤、闽、湘边区“剿匪”副总司令、向中央苏区“围剿”的南路军总司令。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政府委员、最高国防委员和战略委员、农林部部长、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日寇投降后。任两广宣慰使、琼崖行政长官。1950年4月到台湾,任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总统府资政等职。1954年11月病逝。 陈济棠 陈济棠字伯南,广东防城(今属广西)人。1890年2月12日生于一个亦耕亦读的家庭,幼年在私塾读书,1907年到广州求学,考入黄埔陆军小学校,1908年由其老师邓铿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辛亥革命后,又进入陆军速成学校。1913年毕业后在粤军中任排长。1915年参加讨袁(世凯)倒龙(济光)活动失败后,投靠护国军林虎部任连、营长。1920年粤桂战争,脱离林虎部,11月应粤军参谋长邓铿邀请,为粤军第一师第四团第一营营长。1922年6月陈炯明叛变后,继陈铭枢任第四团团长,1923年1月与邓演达、张发奎等发起兵变,配合滇桂军赶走了陈炯明,随即升任第二旅旅长。1925年广州国民政府成立后,粤军第一师护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李济深为军长,陈济棠升为第十一师师长,并参加了第二次东征和南征。1926年北伐,留守广东,兼任钦廉警备司令,年底离职去苏联和欧洲考察。1927年6月回国后,即支持蒋介石的南京政府,复任第十一师师长职,9月参加阻击、围攻南昌起义南下到广东汤坑的贺龙、叶挺的部队,11月张发奎和李济深争夺广东,站在李济深一边,击溃张发奎部。翌年1月被升任为第四军军长兼西区 (包括广州市及西区等地) 善后委员,移驻广州。1929年,李济深被蒋介石监禁,陈借机取代李的第八路军总指挥职务,被蒋任命为广东编遣特派员,后又加委为讨逆军第八路军总指挥,与省主席陈铭枢分治广东。1930年蒋桂战争,击败桂军和拥护李济深的粤军徐景唐,因而得到蒋介石的信任,中原大战又派兵进入湘南击退桂军战争中,趁机扩充了自己的部队,并使广东军队成为他独家的势力,因而与蒋介石的矛盾也日益尖锐。1931年2月,胡汉民被蒋介石软禁,经亲胡派元老人物的策动,同其他政治派别合作反蒋。5月,反蒋各派在广州召开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非常会议,并成立了国民政府,与南京政府形成对立,陈在其中担任政府委员、军事委员会委员、第一集团军司令等职。1932年1月,广州国民政府撤销,同时设立中国国民党中央执监委员会西南执行部和国民政府西南政务委员会,这两个半独立的机构实际上由陈济棠掌握实权。1932年3月20日被南京政府任命为广州绥靖主任公署主任,4月19日特派为赣粤闽边区 “剿匪”副总司令。1933年9月派兵入闽,配合蒋介石镇压了“福建人民政府”。1933年10月到1934年对红军的第五次“围剿”中,任南路军总指挥。为保持自己的地盘和实力,与开始长征的中央红军达成谅解,使红军得以通过粤军封锁线。1935年4月2日任陆军一级上将。1936年在李宗仁的支持下,发动了两广事变,就任两广方面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兼“抗日救国西南联军”总司令,并调动部队北上。在蒋介石的军事压力下,李汉魂、余汉谋、黄光锐等将领,先后脱离陈济棠投靠蒋介石,被陈济棠视为王牌的广东空军全部七十余架飞机北飞。7月13日,南京国民政府下令解除其本兼各职。陈济棠见大势已去,便逃往香港,后去欧洲考察。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1938年1月17日任国民政府委员,1940年3月15日任农林部部长。抗战中还任军事委员会委员、最高国防委员会委员、财政委员会委员、全国水利委员会委员等职。1941年辞去任职赴香港居住,日军占领香港后,1942年初回重庆。抗日战争胜利后,被任为两广及台湾宣慰使、战略顾问委员会委员。1949年海南岛改为特区,3月30日就任海南特区建省筹备委员会行政长官兼警备司令职。1950年春赴台湾后,任台湾当局 “总统府”资政、战略顾问。1954年11月3日突患脑血栓塞病死于台北市。在中国国民党中,曾任第十一师特别党部执行委员、第四军特别党部监察委员、广东省党部指导委员兼常务委员等职,1929年3月被第三届中央选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第四、五、六届中央执行委员,五届十一中全会上被推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1946年至1949年为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1950年8月至1952年10月为改造委员会委员、中央评议委员、第七届中央评议委员。 ☚ 陈恒盛 陈树人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