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曼簠铭文
战国早期齐国器。高11厘米,口纵19.4厘米,口横31厘米。出土年代不详。上海博物馆藏。“簠”是祭祀和宴餐时盛放黍、稷、稻,粱等饭食的器具。此簠腹内底铭文4行22字,大篆体记述齐国的陈曼不敢逸乐自安、兢兢业业做好职事,并为其考献叔作器。金文发展到战国时期,体势、笔法都发生了变化,改变了西周金文圆浑厚重的作风。《陈曼簠》字取纵式,从笔画的齐整和字距、行距的均匀分布来看,已呈小篆体的雏形。铭文规整秀丽,优美典雅。字迹精劲谨严,用笔纵锐横方,在齐国书法崇尚方势的流派中,也能脱颖秀出。结体多变,为战国早期古文之又一体势。从文字的造型和书法的风格看,都已显示出向小篆过渡的迹象。
释文曰:齐陈曼不敢逸康肇堇(勤)经德乍(作)皇考献叔銉永保用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