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陈伯玉集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陈伯玉集

陈伯玉集

诗文别集。唐陈子昂作,卢藏用编。子昂字伯玉,故名。原集早佚,明杨春重编《陈伯玉文集》,依旧本作十卷,但颇有遗佚。今存明弘治杨澄刻本,计诗、赋二卷,文八卷,有《四部丛刊》影印本,1960年3月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曾据以校补印行。又今人彭庆生有《陈子昂诗注》,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2月出版。

☚ 宋之问集   曲江张先生文集 ☛
陈伯玉集

陈伯玉集

诗文别集。十卷,其中诗赋二卷。唐陈子昂撰。陈子昂去世后,友人卢藏用为之编次遗文十卷,收其遗诗逸文一百馀篇,后代历经翻刻,差异不大,仅在收录的篇目上小有不同。今从敦煌残卷中发现《故陈子昂遗集》残本(伯三五九○、斯五九七一),存卷八部分及卷九、卷一○全部,王重民《敦煌古籍叙录》言之甚详。宋代官修《崇文总目》卷五录《陈拾遗集》十卷,今虽未见宋刊,然可知宋时有传。明孝宗弘治四年(1491),杨澄黑口本《陈伯玉集》收作品较多,并附《新唐书》本传等有关资料,《四部丛刊》曾据以影印。据杨澄本前的张颐序,此本乃杨澄从秘中抄录,似为宋、元古本。《四库全书》收《陈拾遗集》十卷,亦为内府藏本,与今存之敦煌卷本核对,多合,似为更近唐旧本原貌之古本。今人徐鹏《陈子昂集》点校本,以《四部丛刊》为底本,参考《世界文库》之《陈伯玉集》校文,并校以《全唐诗》、《全唐文》、《文苑英华》、《唐文拾遗》等总集,补入诗七首、文六篇,当为现今收罗最完备的本子,中华书局1960年排印出版。今人彭庆生又有《陈子昂诗注》,所附其所编《陈子昂年谱》及诸家评论。

☚ 宋之问集   沈佺期集 ☛

陈伯玉集

诗文集。 一名 《陈子昂集》、《陈拾遗集》。唐陈子昂(661—702)撰。十卷。子昂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光宅进士。武后时,授麟台正字,转右拾遗。曾随武攸宜击契丹。后解职归里,为县令段简诬陷入狱,忧愤而死。其论诗标举汉魏风骨,强调风雅兴寄,反对齐梁以来偏重形式的倾向与柔靡之风。此集收诗凡百十四首,文百四十一篇, 附录传记之文四篇。《感遇》、《登幽州台歌》等诗,或指斥时弊,或抒写怀抱,词意激昂,风格高峻。是唐代诗风变革之先驱,对促进唐诗发展颇有影响。其文于表、序之作尚未脱骈俪,论事书疏之类,已多用散体,疏朴近古。内容多指陈时弊,显其忧国忧民的情怀,为古文近时事之风有开先河之功。好友卢藏用收其诗文集编为十卷。原本久佚。明杨春重编本题《陈伯玉文集》,虽依旧本作十卷,但颇有遗佚。其中凡赋、诗二卷,文八卷。有明弘治四年(1491)杨澄校刻本。《四部丛刊》即据此本影印。而《四库全书》所收本则题为《陈拾遗集》,亦为十卷,然于第七卷中缺《祃牙文》、《禜海文》、《吊塞上翁文》、《祭孙府君文》四篇。清道光间杨国桢辑刻本《陈伯玉文集》五卷,其中文三卷,诗二卷,搜辑较多。《全唐诗》编其诗为二卷。今人徐鹏以《四部丛刊》影印明弘治本为底本,参校清道光丁酉(1837)蜀州刊本,《世界文库·陈伯玉集》等,又据《全唐诗》、《全唐文》、《文苑英华》、《唐文拾遗》等书辑补诗七首,文六篇,题《陈子昂集》,为最完备版本。一九六○年中华书局出版。

《陈伯玉集》

诗文集。唐陈子昂作。原本已佚,明杨春重编本题 《陈伯玉文集》,虽依旧本作10卷,但颇有遗逸。凡赋、诗2卷,文6卷。有影印明弘治间杨澄刊本。别有明朱警辑 《陈伯玉集》; 明张逊业,许自昌等辑本 《陈子昂集》,均为2卷; 明杨一统辑 《陈子昂集》 1卷。皆有诗无文。清道光间杨国祯辑刻 《陈伯玉文集》 3卷,《诗集》2卷,搜辑较多。

陈伯玉集

别集。唐陈子昂(字伯玉)作。原集早佚。明杨春重编本题《陈伯玉文集》,十卷,计赋、诗二卷,文八卷。有中华书局1960年今人徐鹏校点本,名《陈子昂集》,增“补遗”一卷,附录一卷,并附罗庸《陈子昂年谱》等。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4:19:48